解构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

来源 :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ad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结合自己的初中生物教学经验,在文中探讨了应该如何进行生物实验的教学,并研究了应该怎样借助实验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升他们分析、研究、实际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不但理解生物学的知识,还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从而完善初中生物的整体教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028
  生物是建立在大量科学实验上的自然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对生物学科的教学来说不可或缺。若是教师能够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则可以借助实验提高生物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而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若是教师未能合理安排实验教学,那么这部分的内容将会只是做做样子,导致学生觉得实验完全就是应付差事,根本一点也不重要。教师应该怎样合理运用实验来辅助生物教学呢?作者认为可以由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清楚实验的目的
  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实验的目的,从而激发他们自己实际操作实验的心理动机,这样可以取得非常理想的实验效果。不过初中生处在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年纪,所以对实验还并不十分了解。部分学生觉得生物的实验课比较新奇,但是并没有以科学研究的态度来对待;部分学生觉得中考并不需要考这些,而且也不太清楚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实验,因此导致了实验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在开始实验以前不但要让学生清楚了解课本中列明的实验目的,还应该让他们了解这个实验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如何进行应用。例如:在进行显微镜应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医生对不少病症的诊断,除了要对病人的基本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之外,还需要借助化验等技术手段,这时就会用到显微镜等对病患的细胞切片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
  二、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师应确保所有学生都进行了实验的实际操作,例如:在显微镜应用的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必须要过关,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实验的结果;制作装片时要严格遵循实验指定的程序,结束装片之后,才可以放到显微镜下进行分析,可是假设未能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即使装片完成的再完美,也不会观察到出现细胞的变化,导致实验失败。因此,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应该抽出足够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练习,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借助这样的练习,可以迅速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样的,装片的操作技能也非常关键,教师应该认真指导学生制作装片的手法,例如:让学生练习如何盖好盖玻片才可以保证装片内不产生任何气泡等。
  三、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实验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需要透彻分析实验的重点以及难点,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而提出的问题在课本中并没有直接的答案,学生只能凭借自己对实验的观察以及思考取得答案。通过这样提问的方式,可以推动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实验观察,进而具有目的性的去思考,也就建立了他们研究与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研究口腔的上皮细胞这项实验里,作者提出了以下问题:1.这项实验怎么需要提前漱口?2.实验的过程中为何需要使用生理盐水?3.可不可以把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适当的升高或者降低浓度?在分析光对鼠妇行为方式的影响这项实验里,作者提出了以下问题:1.为何需要使用两端光亮程度有区别的容器?2.为何要安排对照组的实验?假设以湿度作为实验条件来取代光,需要如何来进行实验的设计?这样的实验会产生哪些现象?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会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实验的操作与思考,将大脑和双手完美的配合起来,从而提升对于生物学科的思维能力。
  四、关注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同时不断改进实验的操作
  实验结束后,认真分析实验的结果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生物实验技能。教师可以选出实验效果清晰,实验现象良好的装片,作为模板让所有同学观看;对那些实验效果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不要对其进行责难,而是应该帮助他们找出未能实现实验目的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办法,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分析生物问题的水平。比如: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时,作者发现有些学生装片的细胞都堆积在一起了,根本无法看清各个细胞的具体形态,于是就让学生找出自己在实验的操作中哪里做错了。学生分析之后,觉得应该是以下两个原因导致的:1.取材厚度过大,2.制片时未能将压片紧密压好。借助对实验结果的思考与分析,可以建立起学生审慎的科研态度,这样,在后续的实验操作中,他们会极为认真的处理每个具体步骤,善于发现问题,并对某些实验步骤提出改良的建议,这样不但提升了他们对生物实验操作的兴趣,也锻炼了他们处理实验问题的技能。
  五、注意实验理论与现实的衔接性
  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需要科学安排与组织生物实验的具体内容,将课本中涉及到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效衔接,让学生先理解了知识,再掌握知识,而不是依靠死记硬背。比如:在进行根毛与根尖的观察实验时,教师先安排学生观察各个部位细胞的形态与特征,同时把教学内容贯穿于实验之中。在学生将观察到的细胞现象与理论有机融合之后,教师再安排学生进行一次观察,找出不同部位细胞之间的关联性:生长点虽然一直处于根冠的保护之下,但是却向根冠持续输送着新细胞;伸长区底端渐渐与生长点融合,它的顶端则与根毛区趋同。再比如:进行蝗虫这节课的教学之前,作者先让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取两只蝗虫,把其中一只的头全部没入水里,而把另外一只的腹部全部没入水里,之后让学生观察蝗虫的存活情况,并分析形成该实验结果的根本原因。
  六、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物实验不仅要将实际的生物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新的问题,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通过有效的观察,学生对生物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在观察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活跃状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思维,学生将学过的生物知识与实验现象有效结合起来,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观察也是学生进行生物创新的前提,一切新生物理论的提出,都是建立在无数实验的基础上,因此,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创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物实验,在观察过程中有新的所得。
  观察能力是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必备的素养,应该引起老师的重视,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收获更多。
  综上所述,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若是可以通过生动精彩的实验,将生物学的知识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必然会令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并让他们在愉快的心境下进行生物知识的学习。生物实验是生物学习的灵魂,应该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生物实验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努力提高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颅脑科手术常使用硝苯吡酯(又称尼莫同,下同)预防脑血管痉挛,减少术后脑梗死的发生率.作者自1997年4月至1998年12月对42例手术患者分两组使用尼莫同,一组在手术开始时即使用,
我国社会发展模式已向低碳化转型,在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中融入低碳理念以适应城市的发展.本文以株洲神农城为例,论述了低碳理念在城市公共景观中的运用,分析了神农城城市公共景
鸡蛋果是多年生常绿半木质植物,为生蔓性浆果类果树,生长旺盛,茎呈近圆形,数年后方能木质化,5~6年后需要更新,以保证产量和质量,果实呈卵球形,体积、重量也与鸡蛋大致相近而得
教学中如何选择和应用课堂教学设计方法,既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通过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实际操作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有助于学
目的:探讨老年复合性溃疡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体会.方法:对我院2009年4月~2010年4月在我院就诊并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治疗的46例复合性溃疡老年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进
摘 要: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一书用新颖而有益的方法,思考传播研究中传递观对仪式观、行政性对批判性、实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对权力取向研究等两分法。所包含的东西远不止对某一学科的批判,其生动的思想、明晰的风格以及深邃的学问将引领读者穿越一片开宽而丰盛的知识领地,尤其是那些已经影响现代美国人思想的议题。  关键词: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仪式观;传递观  一、学术:起点决定终点 
建筑是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建筑除为人类社会生活提供所需空间之外,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不同的建筑往往能成为不同地区、文化、国家的标志或象征,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不同地域的
宫颈炎、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疾病,但因并未引起多数女性重视,而导致宫颈炎、盆腔炎发病率越来越高.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治疗,甚至可导致癌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那么,一旦得了宫颈
期刊
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实践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是形成职业岗位能力和高职教学特色的重要途径,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有效的实践教学思路与方法尤为重要.
以往人们在对图形进行处理时主要依靠的是手工制作,而当前在计算机功能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就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图形绘制方式.CG技术在此过程中就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特点在于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