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联合电针疗法治疗颈源性视力障碍临床观察

来源 :光明中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413287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刺血联合电针疗法对颈椎病的治疗,观察对患者眼部不适症状的影响,为颈源性视力障碍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按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源性视力障碍患者3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75例)与对照组(175例).对照组给予颈痛颗粒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刺血联合电针疗法,治疗3个疗程并随访1年,观察并记录患者眼部症状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眼部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6、P=0.681).治疗后,2组患者眼部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25、P=0.000,t=11.275、P=0.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65、P=0.000).2组患者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及随访1年后,总有效率(100.00%,70.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99,P=0.000).结论 刺血联合电针疗法治疗颈椎病,患者眼部不适症状明显好转减轻,效果显著,为颈源性视力障碍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方法.
其他文献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而现代医学治疗研究进入一定的瓶颈.近年来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对此病的治疗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除中药内服外,针灸、埋线等治疗方法也是近年讨论的热点.为了全面了解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诊治研究进展,此文从中医药对RGERD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药对RGERD证型分布规律研究、中医药对RGERD治疗作用研究等方面进行归纳,并提出问题与展望,以期为中医药诊治RGERD的临床策略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归纳各医家对此病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的认识,并进行综述
目的 分析灸药结合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后残留头晕的整体疗效.方法 患者诊治于2019年6月—2020年11月,共计BPPV患者60例,均接受手法复位治疗,且残留头晕症状.以随机法为准,观察组30例,采用灸药结合治疗,具体疗法为百会压灸+导痰汤;对照组30例,采用倍他司汀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眩晕残障程度评分为(25.62±4.03)分,对照组为(21.13±4.08)分;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评分计为(18.32±3.02)分,对照组计为(20.71±3.1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史学教授治疗儿童恶性肿瘤的用药经验.方法 收集史学教授门诊治疗儿童恶性肿瘤的草药处方,录入Microsoft Excel及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运用Apriori算法及关联规则对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支持度为70%,置信度≥80%);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录入341首处方,涉及20味中药,15味高频次药物为黄精、砂仁、谷芽、山楂、草豆蔻、稻芽、鸡内金、神曲、芦根、熟地黄、枸杞子、阿胶、地黄、炙黄芪、女贞子;处方用药多温、平,以
冠心病属于本虚标实,然临证治疗多失之片面,或强调活血祛瘀,或温阳宣痹,或祛湿化痰,而时效时不效.究其原因,过于拘泥某方某法,忽视了辨证论治的精髓,阴亏血虚者用之反易动血耗气,炼津灼痰.此文从虚实夹杂立论,详细阐述了其病因病机,整体和分期辨证,并强调了通补兼施的重要性.
荨麻疹是常见多发、易诊难治的皮肤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往往不易找出病因,临床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病情常迁延数年,经常反复发作.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都有着较大影响.故此文对近年文献报道有关荨麻疹的中医治疗方法及进展进行综述,指出通过不同辨证思路与方法对治疗荨麻疹均可取得较好疗效.法虽各异,以辨证论治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