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文明解析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g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与贸易交流之路。“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在全球化时代的创新与发展。理解“一带一路”必须从全球化时代的文明观来展开。从中华文明史的角度看,“一带一路”不仅在推动中华文明伟大复兴,更在推动其伟大转型,开创了世界文明古国唯一复兴与转型并举的伟大奇迹。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带一路”除了肩负创新人类文明的现实担当外,还肩负着推动中华文明转型的历史担当,以及实现中国梦的未来担当。
  从人类文明史看,“一带一路”修订内陆文明从属于海洋文明、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西方中心论”,重塑均衡、包容的全球化文明,推动欧亚大陆回归人类文明中心地带。
  “一带一路”肩负推动人类文明大回归的历史使命;“一带一路”肩负推动人类文明创新的现实担当。


  创新人类文明,推动全球化更包容
  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负面效应。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通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一带一路”正在开创“天人合一”、“人海合一”的人类新文明。2014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希腊雅典出席中希海洋合作论坛并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和平合作和谐之海》的演讲,全面阐述了中国新型“海洋观”,得到了欧方的积极响应。
  一是建设“和平”之海。中国倡导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同遵循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准则,通过对话谈判,解决海上争端,谋取共同安全和共同发展。反对海上霸权,确保海上通道安全,共同应对海上传统安全威胁以及海盗、海上恐怖主义、特大海洋自然灾害和环境灾害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寻求基于和平的多种途径和手段,维护周边和全球海洋和平稳定。
  二是建设“合作”之海。中国积极与沿海国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海洋合作,共同建设海上通道、发展海洋经济、利用海洋资源、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实现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其中,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建设“合作”之海的建设性举措。
  三是建设“和谐”之海。中国始终强调尊重海洋文明的差异性、多样性,在求同存异中谋发展,协力构建多种海洋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海洋,从而维护海洋健康,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持续利用、海洋经济科学发展,促进人与海洋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全球化是欧洲人开启的,美国又后来居上,迄今世界的海上物流主要在跨大西洋、跨太平洋之间。“一带一路”在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搭起了两条经济带,让世界更均衡发展,推动内陆文明的复兴、海上文明与内陆文明的对接。丝绸之路不仅是欧亚大陆贸易通道,也是欧亚文明交流的纽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在全球化时代继承了古老贸易与文明通道,更在开启陆上全球化以对冲海上全球化风险,开启文明交流互鉴以实现欧亚大陆的和平与繁荣,并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理念开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新文明。“经济带”概念就是对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其中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新欧亚大陆桥、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海上经济走廊等,以经济增长极辐射周边,超越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家,奉行不结盟政策,提出与作为海上霸主的美国建设新型大国关系。这就要求中国提出21世纪海洋合作新理念,创新航运、物流、安全合作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权、共建共享港口等方式,推进海上与陆上丝路对接。“21世紀海上丝绸之路”贵在“21世纪”:表明中国既不走西方列强走向海洋的扩张、冲突、殖民的老路,也不走与美国海洋霸权对抗的邪路,而是寻求有效规避传统全球化风险,开创人海合一、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海洋文明。


  推动传统中华文明的三大转型
  “一带一路”肩负推动中华文明转型的历史担当。作为文明型国家,中国正在经历从内陆文明向海洋文明、从农耕文明向工业-信息文明、从地域性文明向全球性文明转型。这是五千年未有之变局,正在开创人类古老文明复兴与转型并举的奇迹。中华文明五千年连续不断,未被西方殖民,又处于快速复兴势头,可谓世间仅有。“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充分展示了全球化时代的文明自信与文明自觉。
  两条丝绸之路首先是一个欧亚地区交通网络:由铁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气管道、输电线路和通信网络组成的综合性立体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沿这些交通线路将会逐渐形成相关的产业集群,由此通过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形成建筑业、冶金、能源、金融、通讯、信息、物流、旅游等综合发展的经济走廊。因此,“一带一路”是高技术之路,是以中国资本、技术换取欧亚大市场,推动中国制造成为国际标准,见证着中国从农耕文明到工业-信息文明的转型。
  “一带一路”将中国十几个省份与亚非拉广大地区对接,并延伸到南太平洋地区,将世界与中国互联互通起来。随着北极航线的开通,“一带一路”重构了世界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版图,并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和走进去——生产、销售及服务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提供给全球化的公共产品,标志着中国从地区性文明向全球性文明转型。   “一带一路”肩负实现中国梦的未来担当。“一带一路”与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相契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后,需要现实的可行路径和路线图。“一带一路”承载了这一重托,2021年是首期工程,2049年基本建成。
  古代海陆丝绸之路曾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交汇的桥梁;今天,丝绸之路重焕活力,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包括中亚、东盟、南亚、中东欧、西亚、北非等65个国家(当然,“一带一路”是开放的,不限于65个国家),44亿人口,经济容量约为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过去10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19%,较同期中国外贸额的年均增速高出4个百分点。今后还有更大的增长空间。按照十三五规划,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游客约5亿人次,中国的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将率先受益。
  “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强调开放、包容理念:一是与当地已有合作架构的兼容,尽量不另起炉灶;二是与域外力量的包容,不是排挤俄美欧日等域外势力,强调其国际合作的公共精神与公共产品属性,而非中国单方面的战略。这就是在践行“中国梦使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相通”的理念。
  “一带一路”的文明自信与文明自觉
  “一带一路”体现中华文明的自信与自觉,其所蕴涵的中国智慧体现在中国理念、中国哲学、中国伦理、中国经验、中国路径等各方面。
  中国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不同于近代以来西方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以国际掠夺、竞争为常态,而合作、妥协为非常态,也不同于战后西方对外援助等各种名目的国际合作模式,“一带一路”依靠中国与沿线64个国家已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以共赢主义超越零和博弈,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
  “一带一路”不是工程、项目,而是通过大写意的手法描绘的国际合作倡议,秉持开放包容原则,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表现在:中国与沿线国家寻求项目、资金、技术与标准对接,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共担风险,共同治理,打造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责任共同体;以互利共赢理念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共襄盛举;共迎挑战,共担风险,最终打造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命运共同体。
  可以说,“一带一路”在全球化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古丝绸之路精神,正在打造中国的新天下观——四海一家、天下无外,纠正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体系及现今美国霸权体系造成全球化的碎片化、分裂化局面,以沿线国家的共同现代化超越近代西方开创的竞争性现代化,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普遍安全的和谐欧亚。
  中国哲学:取法乎上,得乎其中。“一带一路”能建成吗?如何克服资金缺口、战略风险、安全挑战等问题,是国内外不少人质疑的焦点。美国人一度认为其是幻觉(Illusion)。殊不知中国“一带一路”自有其哲学。“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这种《易经》智慧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稳定是与中央王朝的强盛和控制力密切相连的。“一带一路”也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紧密相连的,两者相互依托,既是愿景,也是行动,承载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带一路”取法乎上——从“全球化的中国化”向“中国化的全球化”转变,而得乎其中——推动实现欧亚大陆共同市场。
  中国伦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记录了这样的对话——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这段对话所揭示的中国伦理观,在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后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通过“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得到体现。
  我们说,“一带一路”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合作倡议与公共产品,是中国能够做也应该做的。中国崛起了,正在鼓励其他新兴国家崛起;中国发展了,正在鼓励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繁荣了,正在鼓励周边国家繁荣。“一带一路”就是以中国崛起为动力,推动欧亚大陆包括非洲南太地区的崛起、发展和繁荣,创新21世纪地区合作模式。
  中国经验: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中国模式。“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民间经验总结。无论从顶层设计还是具体实践看,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都产生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的做法、经验与模式,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尤其是渐进式改革、从沿海到内地的有序开放,通过产业园区、经济走廊等试点,然后总结推广,形成以点带面、以线带带的局面,最终以中国国内市场一体化为依托,辐射周边,形成欧亚大陆一体化新格局。
  中国方案:互联互通。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书同文、车同轨”统一中国。今天,国内互联互通基本完成,故此才能推动欧亚非大陆互联互通。正如习近平主席2014年10月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讲话中所指出的,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一带一路”不仅不另起炉灶,反而强调通过“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开创系统化、网络化、人性化的互联互通新格局。
  中国战法:东西呼应、陆海联通。“东方物之所生,西方物之所熟。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史记·六國年表》这句话,是“一带一路”中国智慧的历史写照。改革开放发轫于东南,而收功于西北,这就是“一带一路”所昭示的全方位开放。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是中国历史智慧的结晶。“一带一路”建设将开启21世纪丝路精神,挖掘、展示和开创中国全球化智慧。正如《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所指出的,“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展望未来,“一带一路”正开启“三五效应”:五千年未有之变局——推动传统中华文明的转型;五百年未有之变局——推动近代人类文明的创新;五十年未有之变局——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并正开创人类古老文明复兴与转型并举,推动人类文明包容与创新的境界。这就是从人类文明史、中华文明史解读“一带一路”所得出的主要启示。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当然,“一带一路”大战略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中国大战略的全部,它立足于中国国内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三个自贸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与亚太自贸区(FTAAP)构成中国的“一体两翼”大战略,共圆中国梦。
  总之,“一带一路”既有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又有大国崛起话语权和比较优势的战略规划,还肩负中国让世界更美好的人类担当。世界日益增长的需要与落后的全球化供给之间的矛盾,就是中国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动力。“一带一路”是新的长征,是中国在沿途国家的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将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合作与友谊拓展与深化,极大提升中国制造、中国营造、中国规划的能力与信誉,提升中国威望。“一带一路”以“丝路梦”成就中国梦,助推世界梦。
  责任编辑 华南
其他文献
中职教育目标以就业为主,而英语作为现在社会人才发展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对中职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的中职英语教育状况的有效性不高,已经成为中职英语教学中亟须解
期刊
我自2009年开始在内地从事社工督导工作,从深圳到东莞、广州、佛山、中山,再到苏州,足迹遍布半个中国,学生的籍贯也遍布全中国.他们很喜欢称我为老师、督导或者卢sir,亲切、
期刊
皮具行业现在还草莽丛生,杂乱无序,专业从业人员基本没有,三五八人的批发档口销售额异常庞大.为持续发展而成立了公司的不多,已有的多数也很不规范、缺乏专业性。
目前现浇板的裂缝已经成为通病,特别是住宅工程 楼板的裂缝发生后,往往会引起的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要从设计、材料、施工三大方面提出改进和防治措施,现结合我单位
由于失血或各种原因造成循环系统衰竭以及在寒冷的冬季,末梢循环差,血管收缩,静脉显露不明显,不充盈.一次性输液器在冬季变硬,弹性差,穿刺时常遇到进入静脉后不见回血的现象,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物理教学中必须强化实验教学,切实提高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效.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优化实验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搞好实验教学谈谈自己的点滴浅见.  一、认真钻研考试大纲,把握实验  考查特点  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认真研习课程标准,把握考试大纲,把握近年来高考中对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入,基本建设的飞速发展,电力建设也在快速发展.对于变电站土建工程而言,建设期长、资源消耗量大,其造价控制不但受外部环境、技术条件的影响,而且受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城市人口的增加,小汽车进入家庭,各种机动车辆的迅猛增多,城市交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一些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堵。银川市做为宁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措施和主要的护理操作技术,特别是手背静脉穿刺在临床上使用最多.在长期大量的临床工作中,本人经多年探索,采用握掌势手背静脉穿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