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俗气

来源 :艺术品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f2l3x4j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找遍了化学书,在炭气、氧气以至于氯气之外,你看不到俗气的.这是比任何气体更稀淡、更微茫,超出于五官感觉之上的一种气体,只有在文艺里和社交里才能碰见.rn文艺里和社交里还有许多旁的气也是化学所不谈的,例如寒酸气、泥土气.不过,这许多气都没有俗气那样难捉摸:因为它们本身虽然是超越感觉的,它们的名字却是藉感觉中的事物来比方着,象征着;每一个比喻或象征都无形中包含一个类比推理(analogy),所以,顾名思义,你还有线索可求.
其他文献
前言rn2021年10月10曰,中国美术家协会新文艺群体美术人才专题研修班在山东临沂正式开班,开班仪式当天,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艺术系主任李翔作了题为《艺海探真》的专题授课,本文内容即根据现场授课录音整理而成.rn李翔认为,“新文艺群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团结大多数文艺工作者和本着各行各业公平发展原则提出来的.“新文艺群体”所对应的,是活跃在广袤社会空间中的每一个艺术工作者个体和组织,而将这每一个个体和组织团结起来举办个展、群展、写生班等各种活动,包括此次的专题研修班,都是新时代新气象
期刊
陶亢德(1908-1983),字哲庵,浙江绍兴人,笔名徒然、哲庵、室暗等.民国时期著名的出版人.陶亢德出身贫寒,早年在苏州做学徒,后来又到东北谋生,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靠自学通晓五六国文字.先后任《生活》周刊编辑、《论语》杂志主编、《人世间》编辑.《论语》和《人间世》的编辑经历,使陶亢德在三十年代的期刊界崭露头角,结识了文坛上众多的成名作家.1935年9月16日,与林语堂共同出资创办《宇宙风》半月刊,在上海创立人间书屋.1943年任上海太平书局总经理.建国后先后在新知识出版社、教育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市编
期刊
阳太阳,1909年生,广西桂林人,晚号芦笛山翁,又名阳雪坞,80岁后称画童.1931年毕业于上海艺专,1932年在上海与庞熏琴等创立“决澜社”画会,提倡新绘画.1935年留学日本研究各国绘画艺术,1936年油画《恋》入选国际性的日本二科美展,与马蒂斯、罗丹、戈雅、勃拉克、毕加索等世界绘画大师的作品同场展出,被誉为“中华之夸”.
期刊
邵大箴 |刘文西的艺术会载入史册 rn作为当代艺术家,刘文西先生艺术创作最重要的特点是有强烈的现代感,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有鲜明的个性.他深入社会生活,深入陕北农村体验农民大众的思想感情,用画笔加以表现,因而平凡真实、感人至深,在表现陕北农村生活、塑造劳动人民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方面,他所取得的成就是中国当代艺术一绝.
期刊
艺术大师的影响rn主持人:作为一位画家,自小就结识李苦禅、吴作人、蒋兆和等大师,之后又师承周思聪、卢沉先生,可以说是转益多师.而且这些画家也是20世纪北京画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在为人从艺上对您肯定也有很多启发,可以聊聊您跟这些老师求艺的趣事吗?
期刊
文雅精细的完美追求者rn雍正作为一位日理万机的大忙人,琐事繁多,就这样也没能磨灭他对身边装饰工艺品的关注与喜爱之情.他在自己即位之初就下旨表达了自己的审美要求:“外间所进香囊中,有装饰华丽、雕刻精工者,此皆开风俗奢侈之端,朕所深恶而不取也.”
期刊
当我们置身事件之外重构历史语境,返回历史现场时,不难发现,《美术思潮》是如此的辉煌,新潮美术时期的湖北是如此的星光灿烂.这里不仅有我们熟知的“两刊一报”中的《美术思潮》,更因创办《美术思潮》而兴起了一股艺术的新生力量.陈方既、鲁慕迅、周韶华等前辈们的勇气,及当时的年轻人的努力,共同书写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中辉煌的一页.而围绕《美术思潮》所涌现出的批评家群,无论就其数量,还是其学术品格,至今都是一个颇耐人寻味的现象.皮道坚、彭德、祝斌、鲁虹、严善錞、李松、杨小彦、黄专、邵宏……他们不仅确立了自己独立的研究视阈,
期刊
在农业社会,冬天不能算得上是特别招人喜欢的季节.莫说寒冬,怕只是秋天来临,萧瑟之感就起了,食尚且不好寻觅,气温下降,又增添了衣的需求,这便为生活多添了一笔支出.人们将对寒冷萧瑟的抵触刻在了文字里,“秋心”被定义为愁.然而,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天下多寒士,紫禁城内却处处生温暖,那些身处在“不可触摸阶层”的人们,靠着手中掌握的权力与财富,让紫禁城的冬天也变得温暖如春.在紫禁城,人们对抗寒冷的办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一为衣服,二为器物,三为建筑,三位一体,共同让北纬四十度的冬天变得温暖.
期刊
中国图象的主要载体是地面和地下建筑.地下建筑经过历代盗墓贼盗掘后所剩无几.汉武帝兄长被封为广川王,国境在今河北冀县和山东德州一带.其孙继任期间,公然纠集当地无赖将境内的古墓统统挖光,著名的有魏襄王冢、魏哀王冢、晋灵公冢、周幽王冢.盛唐以前的地面木结构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以致要了解中国唐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物,只能到日本去参观奈良的法隆寺.
期刊
我的爷爷叫傅得贵(大名文苡,字聚和),一直靠补伞谋生,是南昌的一户赤贫人家.在父亲八九岁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rn爷爷在乡下时,跟地主的儿子吵架,结果被地主的儿子用钉耙凿在背上,打成肺裂,不得已流落到南昌城谋生治病.在城里,爷爷遇到了他的恩人.恩人叫何立堂,以走街串巷补伞为生,收了爷爷做徒弟.爷爷很能干,会做绒花、耳环,还学会了修理洋伞.当时的土伞是纸伞,洋伞是进口的布面伞.何立堂死后,把摊子留给了爷爷,爷爷便做起了小生意,取名“傅得泰修伞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