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rydar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多媒体 教育教学 有效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真正掌握多媒体教学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就有的作用。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文学泰斗托儿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足以说明,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求知欲望,才能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信息技术还能做到化静为动,化虚为实。能加大课堂的信息容纳量,具有场景的真实性,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灵活性。这些优点对于教学的帮助是十分巨大的。
  这种激发式的学习是潜在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实践与探索,而信息技術的使用在我们的教学方法中也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和效果。为此我们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我们积累更多需要的资源,以帮助教学目的的达成: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以往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时代进步的需要,学生也对粉笔和黑板的教学逐渐感到厌烦了。现在的学生每天都要上七、八节课,如果整天对着枯燥无味的书本,学生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了。如何把课本里的东西,变得生动、形象,在以前是很难的,但现在就不算什么,依靠信息技术,从互联网我们可以找到教学资源,并可应用到教学中。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拓学生的视野
  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宝库,如果我们教会学生从网上寻宝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取得更多新的知识,从而扩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更高效的概念与能力。它能够展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等。学生可以达到传统途径下无法实现的学习效果,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得到更好的训练,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消息重新加工,产生具有进步的新设想、新方法。
  三、利用网上资源提高老师电子备课的质量
  随着多媒体进入课室,对老师的要求也高了,现在很多地方要求老师实行无纸备课,即要电子备课。如果想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要备好一节课是不容易的,要输入文字、制作动画等则需花二、三天才能备好一节课。而且不是每个老师都懂得制作电脑动画的。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资源共享,想备好一节含有多媒体的课就容易很多了,不会制作动画可以到网上找,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以修改,这样变成自己的课件,可大大加快老师的备课速度和质量。
  四、共建教学资源库
  对于网上资源库,我认为每个老师都有义务出一分力把它建设好。其实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设想,应该发挥每个老师的长处,每人开发一、二个不同内容的精品课件,以学校为单位收集汇总,放在网上共享,这样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就会慢慢得到充实,资源就可以建立,以后老师备课也就容易得多。
  网络的应用,是为了能够更生动、具体、直观的使学生去理解和体会一些难懂教学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但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这就要求我们要更理性的去对待信息网络技术的使用,在利用好多媒体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1)很多老师采用网上下载的课件,有的课件的实用性较差,教学过程繁琐,使本来易懂的问题变得模糊不清,造成不必要的学习误区,导致教学进程缓慢,浪费了教学时间。
  (2)有的老师过分依赖于媒体,排斥传统教学手段,为用多媒体教学而用多媒体。生搬硬套的结果只能是画蛇添足。
  (3)有些老师制作的课件太花、太乱,给人以眼花缭乱的感觉。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学生心思却偏离了主题,只是一味的去注意花哨的电脑效果,而忽略了真正的主题思想。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课件不能做得太花,要做得朴实一点,实用一点。课件最好是用PowerPoint,这软件简单易用,互动性强,作为课件,有些东西不一定都能用,用PowerPoint的好处就是能修改,从而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的作用。在我们的课堂上,信息技术只处于辅助地位。
  实践证明,恰当选择和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既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达到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倡导学生自主式学习,探索式学习的教学目的。
其他文献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对学生进行认真、严格的训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一、培养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
期刊
物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冰水是同种物质的不同存在状态,其主要表现在物理性质的不同,由于?籽水>?籽冰,就会使冰漂浮于水面上,这就是我们要讨论浮冰问题。下面我们从两个实际问题出发,对此论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问题一、(有关冰山一角的物理解释)一块体积为V的冰块漂浮在足够深的水面上,问浮在水面上的冰占总体积的多少?  得V总=V排,即将冰中所含物质取出之后同时放于水面上,水面高度不发生变化,冰熔化成水之后,
期刊
高效课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关注,也是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但高效课堂的构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问题却层出不穷,教学目标不能顺利完成,经常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笔者认为,要想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必须通过科学的、系统的数学课堂规划来加以实现。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掌握知识转化,让学生爱学、好学、乐学,达到真正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果。  一、教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的写字部分的编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量少:全册汉字要求认的是400个,而要求写的字仅100个。学生每课的习字量只有3-4个汉字,且都是按字形规律编排的笔画简单的独体字。教材科学的编排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下面就谈几点关于写字教学方面的体会:  一、观察才能感知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
期刊
一、数学建模的重要作用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已渗透到科学、技术、工程、经济、管理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建模就是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创造性的分析解决来自实际中的问题,而且不受任何学科和领域的限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中去。近年来数学建模在高等教育中应用广泛,这一点我从多方面了解到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种时尚。网上有消息说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90
期刊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整个初中语文能力中的关键性能力。新课程改革,越来越趋向于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不被重视,学生没掌握阅读的方法和基本技能,不具备良好的阅读心理。针对此状,教师有责任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以有效的途径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成效,绝非一日之功,它具有一个从学习到应用,从知识到能力,从阅读到理
期刊
〔摘 要〕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建的课堂,师生共进的课堂。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教的主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关键词〕解析几何 几何方法 坐标法 课堂的主体 课堂的主导  笔者上了一节直线与椭圆方程的习题课,选用了以下两道典型的例题,例题摘要如下:  例1给出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研究平面解析几何解题的一般方法——坐标法,即把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通过代数运算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然
期刊
一、作文教学与想象力的关系  什么是想象?想象是通过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这种把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能力就是想象力。所以说,创造性是想象的突出特点。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活动。作文是思想内容和书面表达形式的统一体,是道德、智力、技能诸方面的综合锻炼和综合反映,是富于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而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
期刊
导学案的组成部分包括:知识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合作探究、自主尝试、精要点拨、方法宝典、当堂检测、自我评价等内容。  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启迪引领为主导,“传道、授业、解惑”,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重在“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去自学、去合作、去探究,我设计了小组竞赛,小组讨论,探究学习的思
期刊
初中数学“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 两个研究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分别是:乘法公式中的“平方差公式”和概率中的“用频率估计概率”。这两个内容,前者是研究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乘法,属于代数的范畴;后者是从统计角度认识概率概念,属于概率的范畴。阅读教材时会发现,教材中关于两者的核心内容的叙述中都使用了“一般地”这三个字,即两个内容的呈现都涉及由“对特殊对象的认识”扩展到“对一般规律”的认识过程。  这两个不同内容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