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物最相思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ric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闲暇时,手捧《诗经》在花下随意翻阅。有一诗“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突然想逗逗一位对《诗经》感兴趣的朋友,遂发个信息过去:“古人求爱真特别,抱着一只鹿的尸体站在女孩子面前,如果是现在的女孩不吓晕才怪。”朋友懒得理我的无厘头,发来一个白眼、一个炸弹的表情。我掩嘴笑了。
  想想,有女美如玉,吉士思之求之,是多么浪漫美好的事。在上古時代,生产力极其低下,可食之物除了射杀的猎物就是采些野菜。英勇的男子射到一只鹿,用纯洁的白茅包起来,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还顺便抱来柴火,表示我喜欢你,想和你共吃一锅饭,一起过日子。让姑娘看见他们的未来,餐桌之上不仅仅只有蕨菜和苦荠。而婚姻不就是过日子嘛,我愿意与你一起步入人间烟火柴米油盐中,爱情如细水长流。这是那个年代普通男女最淳朴最美好的爱情。
  千百年来,《诗经》里的人物一直都在我们的生命中活着,他们以一种原始的姿态诠释着对爱情的理解:热情的、奔放的、含蓄的……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首诗的情景发生在清明节。古代的清明节是一个欢乐的节日,男女青年常会出游寻觅意中人。他们说说笑笑,互表情意,临别时互赠芍药。“勺”通“芍”字,古代表示有约的意思,药,去掉草头就是约,也是一种邀约。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女子送男子一把花椒,作为彼此交好的定情信物;“静女其姝,贻我彤管”,女孩含羞不语,将苇管交给男子;“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谦谦君子爱赠美玉,这爱情重的是心心相印,情投意合……
  古人是很喜欢送丝帕的。《红楼梦》中宝玉曾赠黛玉的旧手帕,不仅是他们在传递感情,更是他们的定情信物,是他们彼此相守的承诺和一起冲破重重阻力的勇气。丝帕,横也丝来,竖也丝,思君念君不见君,一方手帕寄相思。说不尽的深情款款,情意绵绵。换了如今,该送什么好呢?现在没人用丝帕了,总不能给意中人送一箱餐巾纸吧?到底还是古人有情调。
  也有人喜欢送同心结。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了。还有人送青丝,与情丝谐音,女子送男子一束头发,是表达她的情意。古人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女子剪发说明了她对于这个男人的依靠和信赖。
  在民间,似乎对相思豆情有独钟。定情时,送一串许过愿的相思豆,会求得爱情顺利;婚嫁时,新娘会在手腕或颈上佩带鲜红的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环或项链,以象征男女双方心连心白头到老。结婚后,在夫妻枕下各放六颗许过愿的相思豆,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于树下哭泣。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更有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时至今日,交通、通讯都非常方便。那种望眼欲穿的思念似乎离我们很远了。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却好像不懂得怎么思念一个人了。反而怀念那个远古时代,怀念那个抱着死麕向心上人表白的青年男子,还有那种淳朴而真挚的情感。
  选自《邢台日报》
其他文献
一年怕中秋月怕半。中秋节一过,年就近了。一年的时光走得总是很快,伴随着岁月的增长,人们心中的渴望不断地向外扩张去。而就生命来说,人生的风景却在这种扩张中相对地萎缩、收敛。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
新买的几本书到了,带回家,淡淡地对他说:我的书都别动哦,都是好书,以后要留给子孙后代的。话出,方知奇怪。什么时候起,惯于别有忧愁暗恨生的憎达换成了淡淡;什么时候起,自己心爱的东西就想着要留给子孙了!时序的流光里,执着的人已经暗被年轮所转换。从前的许多时光,留下结结实实一架书,都是由我淘了又淘,洗了又洗;不值得留的,果断扔掉。从前的时光,时光里的得与失大都忘记,朝前走,走得累了懈怠了,就一任自己滑到
情感有按钮吗?常常想,却没有答案。人们很爱说,你不要感情用事,那神情像是在上书一个君主,不要起用一个坏武将。因为情感出马的时候,是莽撞的、不经思考的、没有胜算的,甚至是一败涂地的。情感在这里成了不折不扣的贬义词。情感真的是贬义的吗?如果真的是,那么就应该———把人五颜六色的情感都阉割了,变成一架没有情感的素白骨骼。然而,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了太多的机器,缺少的正是有血有肉有风骨有情愫有气节有慈悲的汉子
看《歌手》,李健在评价迪玛希的时候,说了一句“他的忧伤很有质量”,他说迪玛希的眼睛里有光,有不同于他年龄的故事,那里面有深深的忧伤。本来是一句调侃,我却听出了不一样的东西。忧伤也可以有质量吗?我想是的。多少美妙的诗和歌都弥漫着忧伤的味道,让我们痴迷不已。把忧伤变成诗,把忧伤变成歌,这都是有质量的忧伤。而那些沉沦和下坠,都是没有质量的忧伤。有的忧伤是蒙蒙细雨,淋着每个人,但我们都知道,这雨终究会停,
古人说:“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秋意渐浓,菊花飘香,又到了吃蟹的季节。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吃蟹俨然成了一件风雅的事。常人看来,螃蟹的特征是多足横走,为横行霸道的代表。齐白石十分憎恨国民党的贪官污吏,于是他在一幅《袖手看君行》的画上题诗道:“常将冷眼观螃蟹,看尔横行到几时?”可怜的是螃蟹无罪,偏偏要成了挨罵的陪葬品。和齐白石一样,鲁迅也曾拿螃蟹横着走路嘲讽他人。《琐记》一文中就曾记载,鲁迅
《井底引银瓶》是白居易的一首叙事诗。乍看到这题目时,只觉得应当是一个无比美丽的意象,眼前浮现的画面带着古旧的色调:在那幽深的古井边,一根丝绳系着一只银光闪闪的纤细的瓶,顺着井口垂下来,瓶在井底汲满了水,丝绳被一只手轻轻地缓缓地向上牵引着。然而诗人写这首诗的意思却是为了“止淫奔”,劝诫年轻女子要敬畏习俗礼教,不可轻易被男子引诱。诗里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春日。俏丽的女子正在花园矮墙边青梅树下玩耍,一位男子
说起祁县,在印象中,它是以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著名的一个平原小县,南同蒲铁路沿线诸县市中,从人口数量到经济总量,只有它与我的家乡昔阳县最为接近。早年曾经草草走过几次,年轻的心终究浮躁,除了那座名闻遐迩的大院,也就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了。缘于一个特殊的机遇,我走进了位于祁县东观镇的千朝谷,在这个生动的切面里,感受到了与我印象中迥然不同的祁县风采。千朝谷占地2700亩,是个浩大的系统工程,我们首先
踏着金黄的落叶,我沿着松花江大堤徐徐而行。秋日的江水,像一幅陈年的油画,多了一分宁静与澄碧,也多了一分耐人寻味的深邃。受北京一家雜志社的约请,我要去采访一位已是耄耋之年的剪纸艺人。因为距约好的时刻还早,我便决定先在江畔走走。于是,我就惊喜地邂逅了那个在江堤上以水代墨练书法的他。这些年来,在城市里的许多公园或广场上,我不时地会碰到一些拎着水桶,拿着特制的笔,旁若无人地挥毫泼水,一展水书技艺的书法爱好
浯溪和元结似乎就是一个整体,拆开谁都会成为一种虚无。如果元结很走运,仕途上一路通达,这个趴在湘江身边的乡村野岭很可能永远都会寂寞地静坐在一江流水里。冥冥之中注定了元结跟浯溪的天缘,本来是倒霉透顶的元结,在被贬的途中,一路郁闷地行船湘江,走到祁阳河段的时候,突然就看到了一个乱石林立的小山野,便好奇地停下船只,登上了这个也许根本无人问津的小石山。他这一登,就登上了后来的中国碑林文化的一个奇峰。被先后两
爱情,亦三种境界耳。少年出乎好奇,青年在于审美,中年归向求知。老之将至,义无反顾。我追索人心的深度却看到了人心的浅薄。很多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成熟、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于是,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那种人。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看清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