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中的国家治理思想探析

来源 :党史博采·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n0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理论支持。《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特别是对国家治理的主体、国家治理的方式、国家治理的依据、国家治理的目的等方面都进行了科学的理论阐述。体会和践行这些思想,对推进國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国家治理;马克思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既要在社会实践中积极探索,又需要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理论支持。《共产党宣言》中蕴涵着的国家治理思想,不仅具有经典的理论意义,而且为我国当下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一、《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国家治理主体的思想
  《共产党宣言》对国家治理主体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形成进行国家治理的阶级;其次,无产阶级政党是国家治理的领导力量。
  (一)国家治理的阶级主体: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大工业发展的自然产物,同时也是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发展的产物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许多小资产阶级随之破产,转为无产阶级,这给无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启蒙教育思想,为无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制度的掘墓人奠定了基础。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阶级的斗争中曾寻求过无产阶级的援助,这也使无产阶级学习到了政治斗争的思想和手段。
  虽然“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①,但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孤立存在的无产阶级是难以胜任国家治理重任的,国家治理的阶级主体应该是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而“工人没有祖国”的论断,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没有祖国”并不是否认了民族与国家,而是由于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处处受剥削与压迫、因而否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是工人阶级的国家,而“绝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②。也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使无产阶级上升为整个民族的领导阶级,并没有说明要取消国家与民族。不分民族的无产阶级的联合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实现国家治理的首要条件之一。
  在“工人没有祖国”的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表现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这就造就了无产阶级组织——国际工人协会。③1864年9月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的成立,是将欧美正在进行战斗的整个无产阶级团结成为整体的一个重要尝试,是《共产党宣言》中“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理论的具体实践,从而也就产生了国家治理的新型阶级主体——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
  (二)国家治理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政党
  无产阶级要实现对国家的治理,显然不能一哄而上、没有组织,而必须依靠无产阶级政党的统一领导。而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能够领导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进行国家治理,则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决定的。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④这说明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作为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既具有和其他工人政党一致的目标,又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点:一方面,共产党比其他工人政党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它代表着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这种利益代表是不分民族、不分国家的。也就是说,共产党认为无产阶级的利益是高于国家利益的。另一方面,共产党比其他工人政党更具有长远的代表性。在实践方面,共产党领导的运动更贴合实际;在理论方面,共产党更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其次,无产阶级政党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批判地分析了欧洲比较流行的各类假的社会主义学说,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的界限,认为那些封建的、小资产阶级的以及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等反动的或保守的社会主义,并不是以无产阶级利益为中心的。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才能引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用暴力的方式夺取政权,从而真正维护好自身阶级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二、《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国家治理内容的思想
  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要及时对国家进行有效、合理的治理。关于国家治理的内容,《共产党宣言》从经济治理和政治治理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经济治理:剥夺资产阶级全部资产与建构共产主义
  《共产党宣言》中的经济治理主要包括:
  第一,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产,对所有权和生产关系进行强制性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⑤不可避免地,资本主义社会也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产物,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它必然要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替代。当然,要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产,首先就要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强制性变革。马克思认为,资本所有权的实质是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体现的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进而建构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第二,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生产力总量,在此基础上建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⑥无产阶级利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权力,一步一步地剥夺资产阶级生产资料,把它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国家掌握了生产资料,就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尽可能迅速地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为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十条变革生产方式、发展生产力的过渡性措施,比如,将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中,可以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优势,将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铁路、公路、航运等运输事业集中在国家手里,保证国民经济的计划顺利进行;再如,按照总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地,发展农业生产。   (二)政治治理:摧毁资本主义国家机器与消除公共权力的政治性质
  《共产党宣言》中的政治治理包括三方面:首先,通过暴力革命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其次,摧毁资本主义国家机器;最后,消除公共权力的政治性质,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联合体。
  首先,無产阶级一定要通过暴力革命,才能建立自己的统治,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⑦,当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要夺取政权的时候,就会转变为公开国内战争。资产阶级用武力镇压无产阶级时,首先挑起国内战争。这时,无产阶级也只能拿起武器,用革命的暴力来消灭反革命的暴力,才能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的统治。
  其次,摧毁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统治。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贯认为,在无产阶级国家政治治理方面,都需要一个从国家的存在到国家的逐步消亡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中间阶段则需要无产阶级掌握政权,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有效的国家政治治理。无产阶级在摧毁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后,首先将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最后,消除公共权利的政治性质,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⑧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了政权还要在共产党领导下,用无产阶级专政的暴力机关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存在的条件。阶级消灭了,阶级差别消失了,作为镇压机关的无产阶级国家,也就自行消灭了。国家消亡以后,代替它的组织形式是共产主义社会的联合体。那时,公共权力就不再具有阶级压迫的性质。⑨
  三、《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国家治理依据的思想
  《共产党宣言》通过科学深入地分析,表述了无产阶级进行国家治理依据的思想。首先,无产阶级具有坚决的革命性,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具有国家治理的先进性。其次,共产主义革命面临着“两个决裂”的历史任务,实行两个“最彻底的决裂”,是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精神的体现,也是无产阶级进行国家治理的历史发展依据。
  (一)国家治理的阶级选择依据:无产阶级进行国家治理的先进性
  无产阶级一无所有,凭什么来治理国家呢?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给出了明确而深入的分析。无产阶级在进行国家治理方面,具有独特的先进性。无产阶级是完全靠自己的劳动而不是以任何一种资本的利润为生的社会阶级。
  首先,无产阶级具有坚决的革命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⑩无产阶级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底层,是受压迫最深、剥削最严重的阶级,他们是没有财产的,没有私利需要维护的,所以无产阶级相较于其他阶级具有坚决、彻底的革命性。
  其次,无产者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无产阶级是机器大工业的产物,随着资本的发展而日益壮大,最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同机器大工业紧密相联系的,这就决定它是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无产阶级日日夜夜接触机器生产,学习先进的生产操作知识,这一点比那些资产阶级的老爷们高明得多。
  最后,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先锋领导下,选择无产阶级作为国家治理的统治阶级,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进行反复斗争的过程中,无产阶级深入群众内部,了解民情。随着无产阶级力量的增长、阶级意识增强,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深得民心的政党。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下,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推翻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二)国家治理的历史发展依据:共产主义革命“两个决裂”的历史任务
  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在进行国家治理的过程中,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就是要彻底消灭私有制,消灭旧的生产关系,彻底消灭私有观念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也是无产阶级进行国家治理的历史发展依据。无产阶级不仅要消除现实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也要消除人们头脑中的私有观念。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也就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及一切私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共产主义革命不同于历史上任何剥削阶级的革命,它不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是要彻底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阶级,建立崭新的共产主义社会。
  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在无产阶级进行国家治理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也就是反映和维护私有制的观念以及其他愚昧、落后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树立共产主义和科学、进步的观念。这就要求彻底铲除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经济根源——私有制?。只有彻底消灭私有制,彻底消灭私有观念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才能为无产阶级进行国家治理奠定良好基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四、《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国家治理目标的思想
  《共产党宣言》中的无产阶级国家治理目标分为现实性目标和终极目标。无产阶级的现实性目标是使无产阶级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并建构无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的终极目标是消除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最终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
  (一)国家治理的现实性目标:夺取政权及政权建构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进行国家治理的现实性目标就是进行工人革命,使无产阶级成为阶级,争得民主。现代的工人处于社会最底层,只能将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零星出卖才能获得勉强果腹的生活资料,所以工人没有任何资产而且工作毫无保障。随着无产阶级的人数增加与力量的日益增长,共产党的首要任务就是把无产阶级组织起来,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暴力夺取政权。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手里转到另一个阶级手里,是革命首要的基本的标志。无产阶级要改变所有制的性质,就必须首先夺取政权。只有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才能彻底改造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无产阶级只有掌握了政权,才能建构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就是暴力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只有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才能当家作主,按自己的意志去办事。无论是从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来分析,或是从巴黎公社的经验来谈,马克思都确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与摧毁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的这一基本原则,而这一基本原则也为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治理开启了新的篇章?。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治理的形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国家治理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及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
  国家治理的终极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消除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其次,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最后,形成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首先,消除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的。消除私有制来源于社会实践,是对现实斗争的科学总结。共产党人要消灭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反映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无产阶级要求摆脱剥削和压迫的要求,也是历史上所有制變更的必然趋势。此外,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消除私有制”,仅仅是指消除资产阶级私有制,即剥削无产阶级劳动成果的私有制,而不是指一般制度的私有制。?
  其次,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行共产主义。由于国家是天生的暴力机器,无产阶级必然采取阶级斗争的方式进行国家治理。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来镇压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也理所当然地可以使用国家政权维护自身统治,消除资本主义残余,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实现共产主义首先要经历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终极目标。
  最后,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将向着更远大的目标前进。“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阶级差别的消失,社会生产力便集中于巨大的全国联合体手中,即由一切人联合起来的宏大团体来掌握全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那时,公共的权利就失去了阶级压迫的性质,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主人,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联合体——共产主义社会。
  [注释]
  ①林建华.世界革命视域下共产国际的实践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4(8),
  ②④⑤⑥⑦⑧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③王浦劬.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3).
  ⑨孙跃纲.论《共产党宣言》中的社会治理思想[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5(6).
  ?张效敏.马克思的国家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
  ?李崇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国家认同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13(9).
  ?陈志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介绍带基准点补偿能力的热偶放大器AD594/595集成电路的原理,并给出其应用电路及设计注意事项。
I^2C总线接口芯片是集成电路领域里的新型器件,其中显示器驱动芯片SAA1064在仪器、仪表的数字显示和电子信号指标灯等方面的应用与传统实现办法相比,具有节省硬件、减少连线,便于程控亮度的
基于鲁米诺在碱性条件下可以被铁氰化钾催化氧化产生化学发光,孔雀石绿对此化学发光具有增敏作用这一现象,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孔雀石绿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
介绍一种用MAX749产生液晶显示器LCD所需负电压的方法,该方法转换效率高,使用元件少、调节灵活,较好地解决了LCD使用中负电压产生难的问题。
李大钊精神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当代共产党人要大力传承李大钊精神,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坚持"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恪守"以民为本"的执
目的 探究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
[摘要]高校艺术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艺术生就业越来越难,外部就业形势严峻,艺术生自身内部就业观念的偏差,导致近几年来屡屡出现艺术生就业困难的情况,离职率居高不下,就业不稳定,值得对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引起关注。  [关键词]艺术生;就业问题;现状;策略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2016年的毕业生总人数765万
<正> 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成功地把MCS_51微机应用在纺织工厂的织布车间,用来监测织布机的产量,各种因素造成的停机次数及停机时间,计算织机的运转效率。使车间管理人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和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作为民族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民族问题的产生与社
本文介绍一种新研制的用于小型光电站的逆变器,着重说明逆变器自动调压电路、过流(短路)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