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巴西橡胶树品种的死皮病调查

来源 :热带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wen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现有割胶制度下对巴西橡胶树3个品种(热研8-79、热研7-33-97、PR107)的死皮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这3个品种的幼龄树发病率和停割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热研7-33-97(开割4年)> PR107(开割6年)>热研8-79(开割3年),中龄树发病率和停割率从大到小依次为PR107(开割15年)>热研7-33-97(开割8年)>热研8-79(开割14年)。3个品种的中龄橡胶树比幼龄橡胶树的死皮病发病率、停割率和病情指数都有所上升。总体来看,对于幼龄橡胶树而言,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年干胶株产量高,发病率和停割率低;而中龄树除热研7-33-97表现出幼龄树的趋势外,其它2个品种(热研8-79和PR107)则干胶株产量高,发病率和停割率也高。绝大多数死皮病属割面干涸类型,少部分为褐皮病;褐皮病有一部分是一开始就发生的,多数是由割面干涸发展而来的。在停割至少1年之后,能够恢复排胶的死皮树比例较小,很少超过10%。在3个橡胶树品种中, PR107品种恢复排胶的比例最高,幼龄树和中龄树恢复率分别达8.70%和6.20%。
  关键词 橡胶树 ;死皮病 ;调查
  分类号 S794.1
  天然橡胶因具有良好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医药卫生等多个方面,是世界4大工业原料之一。橡胶树死皮病是伴随着橡胶树的割胶生产而出现的重要病害,是指橡胶树产胶、排胶过程中割线部分或全部不排胶的现象[1-4]。死皮病在世界各地的橡胶种植园普遍发生,而且其危害极大,发病率在14%~30%,局部地区可能高达50%[5]。全世界每年因橡胶树死皮病造成的干胶产量损失估计约50万t,价值4亿美元[6]。
  橡胶树死皮病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目前关于橡胶树死皮病的很多问题都未能澄清,对死皮病发生机制的研究不仅需要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而且也需要开展橡胶树死皮病调查和病情跟踪观察。除此之外,不同品种或品系的橡胶树对死皮病存在不同的易感性,因此,死皮病的发生率是橡胶树品种的一个重要品种特性。在橡胶树死皮病调查研究方面,陈慕容等[7]于1988~1992年对中国华南五省橡胶垦区橡胶褐皮病的发生进行调查,云南省农垦总局热作处[8]于1982年调查了西双版纳垦区中龄期和盛产期割胶林的死皮病。王承绪[9]于1984年对海南南平农场橡胶树死皮树的症状进行了调查,蒋桂芝等[10]、苏海鹏等[11]近年来也对云南植胶区不同割龄段和不同品系橡胶树死皮病的发生进行了调查。近年来未见关于海南省内死皮病的调查报告。本研究对种植于海南省儋州市宝岛新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场三队橡胶树段不同地块(或户主)的热研8-79、热研7-33-97、PR107 3个巴西橡胶树品种的死皮病进行调查,为这3个品种在这一地区的死皮病发病情况及其推广种植提供技术信息,同时希望能找出影响橡胶树死皮病发病的可能因素,为橡胶树死皮病的发生机理研究提供证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本次调查的3个巴西橡胶树品种为热研8-79、PR107和热研7-33-97,种植于海南省儋州市宝岛新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场三队。
  幼龄热研8-79于2003年定植,2011年开割,采用3天1刀的割法,不使用乙烯刺激,割胶深度为0.28~0.37 cm;中龄热研8-79于1992年定植,2000年开割,采用4天1刀的割法和1.5%乙烯刺激,割胶深度为0.37~0.48 cm。幼龄PR107于2000年定植,2008年开割,采用4天1刀的割法和1.5%乙烯刺激,割胶深度为0.25~0.33 cm;中龄PR107于1991年定植,1999年开割,采用4天1刀的割法和1.5%乙烯刺激,割胶深度为0.36~0.40 cm。幼龄热研7-33-97于2002年定植,2010年开割,采用3天1刀的割法,不使用乙烯刺激,割胶深度为0.24~0.31 cm;中龄热研7-33-97于1998年定植,2006年开割,采用4天1刀的割法和1.0%乙烯刺激,割胶深度为0.33~0.47 cm。
  1.2 方法
  割胶时进行死皮病调查,随胶工割胶逐株观察测量,利用死皮病分级标准确定各株胶树的死皮级别,并加以记录、拍照和标记。同时结合查档、走访、调查等手段,记录地块(或户主)名称、橡胶品种或无性系、地理描述、土壤类型、水肥情况、干胶产量(地块总产量和总株数,或平均产量)、橡胶树割龄或开割时间、割胶技术相关因素(割制与割胶深度)、死皮病停割率(因死皮病停割株数/总株数)、死皮病发病率统计(各类死皮病株数、各级死皮病株数)。
  1.2.1 土壤肥力分级
  土壤肥力按较肥、中等、较瘦分为A、B、C 3个等级,每个等级又按肥力的高低分为A+、A、A-、B+、B、B-、C+、C、C-。
  1.2.2 死皮病分级
  0级:无病
  1级:死皮长度在2 cm以下
  2级:死皮长度在2 cm至割线全长的1/4
  3级:死皮长度为割线全长的1/4~1/2
  4级:死皮长度为割线全长的1/2~3/4
  5级:死皮长度为割线全长的3/4至全线
  1.2.3 死皮病发病率、停割率和发病指数计算
  死皮病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株数)×100%
  死皮病停割率=(死皮病停割株数/调查株数)×100%。注:5级死皮病即停割。
  死皮病病情指数=[∑(各级值×该级别株数)/(最高病级值×调查总株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3个品种不同割龄的死皮病发生情况
  3个品种的死皮病发生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无论那一个品种,中龄橡胶树比幼龄橡胶树在死皮病发病率、停割率和病情指数上都有所上升。具体而言,热研8-79品种开割3年后死皮病发病率、停割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1.42%、6.78%和77.25%,而开割14年后死皮病发病率、停割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上升到40.91%、25.43%和85.21%;PR107品种开割6年后死皮病发病率、停割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20.17%、10.16%和77.77%,而开割15年后死皮病发病率、停割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上升到52.23%、40.57%和90.37%;热研7-33-97品种开割4年后死皮病发病率、停割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26.63%、11.47%和77.19%,而开割8年后死皮病发病率、停割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上升到51.91%、34.10和88.06%。   上述数据与调查中走访的信息一致。橡胶树随着割龄的增加及割胶年限的增长,还有乙烯利的使用刺激、自然灾害、病虫害、土壤肥力的下降等原因,橡胶死皮率有增长的趋势。
  由于调查的3个品种开割时间和割胶方法并不完全一致,所以难以对这3个橡胶树品种死皮病与基因型的关系下确定性的结论,但对于本研究中3个品种而言,幼龄树发病率和停割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热研7-33-97(开割4年)> PR107(开割6年)>热研8-79(开割3年);中龄树发病率和停割率从大到小依次为:PR107(开割15年)>热研7-33-97(开割8年)>热研8-79(开割14年)。
  2.2 不同地块单株产量、地理和土壤状况对橡胶树死皮病发病的影响
  不同地块地理和土壤状况及单株产量对幼龄橡胶树死皮病发病的影响比较复杂。对幼龄热研8-79品种来说,年干胶株产量最高和次高的地块分别为4101和4001,年干胶株产量分别为3.79、3.72 kg,死皮发病率分别为6.88%和8.82%,分别是本组中最低和较低的;它们都位于缓坡坡顶,土壤肥力情况较好,均为B+,但较干旱。4003地块年干胶株产量最低,为2.68 kg,其死皮病发病率较高,为12.75%;该地块位于缓坡坡底,土壤肥力情况较差(B-),且易受雨水冲刷,易积水。4202和4201地块死皮病发病率分别为15.74%和15.66%,为本组中最高和次高的地块,但它们的年干胶株产量分别为2.99和3.40 kg,割胶深度都为0.33 cm;4202位于缓坡中间,肥力状况为B,而4201位于缓坡坡顶,肥力状况也为B,地势较高,较干旱(表2)。
  对于中龄热研8-79而言,1205地块年干胶株产量最高,为3.80 kg,发病率和停割率也最高,分别为43.90%和27.72%;该地块位于缓坡的坡底,土壤肥力情况较差,为B-,地势较低,易积水。而年干胶株产量最低的地块1204,其发病率并非最低,但病情指数和停割率最低(表3)。
  种植幼龄PR107的3101地块年干胶株产量最高,为3.95 kg,发病率和停割率均属较低水平,分别为16.71%和9.04%;该地块位于缓坡的坡顶,土壤肥力情况最好,为A+,地势较高,较干旱。但地块3002年干胶株产量最低,为3.02 kg,发病率为23.27%,属次高水平,而病情指数和停割率最高,分别为80.24%和13.02%(表4)。
  而对于中龄PR107,2103地块年干胶株产量最高,为4.40 kg,发病率、病情指数和停割率也最高,分别为53.18%、92.46%和42.36%;该地块位于缓坡的坡底,土壤肥力情况较差,为C-,地势较低,易积水。而年干胶株产量最低的地块2201,发病率、病情指数和停割率在调查的3个地块中水平居中(表5)。
  对于幼龄热研7-33-97,年干胶株产量最低的3802地块,其发病率和停割率最高,分别为31.35%和14.25%;该地块位于缓坡的坡底,土壤肥力情况最差,为B-,属最低洼的地,易积水。3801地块年干胶株产量最高,为3.38 kg,发病率和停割率均属中低水平,分别为26.15%和10.65%;该地块位于缓坡的坡顶,土壤肥力情况较好,为B(表6)。
  对于中龄热研7-33-97而言,1001地块位于缓坡的坡顶,土壤肥力情况(C+)为这一组中最好的,年干胶株产量最高,为4.47 kg,发病率最低,为49.38%。而1101地块位于缓坡的坡底,土壤肥力情况较差,为C-,地势最低,易受雨水冲刷,年干胶株产量也最低,为2.41 kg,发病率、病情指数和停割率最高,分别为55.69%、88.85%和37.27%(表7)。
  总体来看,对于幼龄橡胶树而言,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年干胶株产量高,发病率和停割率低;而中龄树除热研7-33-97(开割8年,与幼龄树接近)表现幼龄树的趋势外,其它2个品种热研8-79和PR107则表现干胶株产量高,发病率和停割率也高。
  上述数据与走访胶工得来的信息一致。橡胶树死皮与林段所处的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同一品系、同一割龄的胶园,橡胶树所处地理位置较低洼的地方,尤其是积水的地方橡胶树死皮的情况较为严重。
  2.3 引起橡胶树停割的死皮病类型及恢复割胶情况
  对引起橡胶树停割的死皮病类型进行了统计,发现绝大多数死皮病属割线干涸(tapping panel dryness, TPD)类型,少部分为褐皮病(Brown Bast, BB)。前者是局部或全部停止排胶,甚至部分组织坏死的病变,后者还涉及到褐色的斑点或线的出现。
  幼龄树中,引起热研8-79品种停割的死皮病中割线干涸类型达82.76%,褐皮病只占17.24%,其中54.29%的褐皮病在刚发病时就出现褐皮症状。引起PR107品种停割的死皮病中割线干涸类型达69.96%,褐皮病只占30.04%,其中30.26%的褐皮病在刚发病时就出现褐皮症状。引起热研7-33-97品种停割的死皮病中割线干涸类型达82.35%,褐皮病只占17.65%,其中24.24%的褐皮病在刚发病时就出现褐皮症状(表8)。
  中龄树中,引起热研8-79品种停割的死皮病中割线干涸类型达67.39%,褐皮病只占32.61%,其中19.87%的褐皮病在刚发病时就出现褐皮症状。引起PR107品种停割的死皮病中割线干涸类型占50.70%,褐皮病占49.30%,其中22.29%的褐皮病在刚发病时就出现褐皮症状。引起热研7-33-97品种停割的死皮病中割线干涸类型达85.78%,褐皮病只占14.22%,其中25.26%的褐皮病在刚发病时就出现褐皮症状(表8)。
  调查中发现,有一定比例的褐皮病是一开始就发生的,大部分是由割线干涸发展而来的。死皮病发生初期的症状普遍为割面干涸或干涸中带有褐斑。随后如果不减刀停割养树则会导致病情发展成褐皮病。   在停割至少1年之后,能够恢复排胶的死皮树比例较小,很少超过10%。在3个不同割龄的橡胶树品种中,PR107品种恢复排胶的比例最高,幼龄树和中龄树恢复率分别达8.70%和6.20%。幼龄热研8-79和热研7-33-97恢复率分别为0.99%和2.67%,其中龄树恢复率分别为3.46%和0.15%(表8)。
  2.4 橡胶树死皮病田间分布
  死皮病大部分呈单株分布,但也偶尔出现横向或纵向连续2株、3株甚至多株死皮病分布,而且随着割龄增加,出现这种死皮树连续分布的频次也在增加。
  热研8-79幼龄林段中,偶尔出现一排及一列橡胶树中相邻若干株都发生死皮病现象,在同一地块中纵向连续2株或3株出现死皮1~5次,或横向相邻连续2株出现1~2次。中龄林段中死皮病连续2~4株出现的频率就大为增加,偶尔出现纵向连续2株死皮12~25次,3株4~9次,4株1~2次;横向2株出现5~14次,3株1~3次。
  PR107幼龄林段同一地块中,沿树橡胶树纵向连续2株出现死皮1~5次,3株1次;横向2株出现1~2次。中龄PR107林段纵向连续2株出现死皮可达9~14次,3株6~10次,4株5~7次,5株或6株1次;横向相邻2株出现19~28次,3株1~3次。
  幼龄热研7-33-97林段同一地块中,沿树橡胶树纵向连续2株出现死皮5~7次,3株1~2次,4株1次;横向2株出现2~3次,3株1次。中龄热研7-33-97林段纵向连续2株出现死皮可达28~40次,3株6~12次,4株4~8次;横向相邻2株出现22~41次,3株1~2次。
  3 讨论
  调查表明,热研8-79、PR107和热研7-33-97 3个品种中龄橡胶树均比幼龄橡胶树的死皮病发病率、停割率和病情指数高,而且3个品种不同割龄发病率和停割率均存在差异,热研8-79不论幼龄还是中龄,都是3个品种中最低的,而幼龄热研7-33-97比PR107高,中龄PR107树则比热研7-33-97高。这种不同的品系对死皮病的敏感程度不同,橡胶树死皮发病率和停割率随割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与他人的调查结果一致[7,12-13]。
  陈慕容等[7]调查表明,同一地区立地环境不同,死皮病的发生有极显著差异。在同一林段内,低洼、郁闭地块发病率较高,而在高坡、通风透光地块发病轻,发病率低。蒋桂芝[13]表明死皮病发病率与不同等级宜林地、不同坡向有关,植胶环境条件最好的宜林地死皮病发病率最高,而次等宜林地则发病率随之降低,蒋桂芝认为,这种有悖常理的现象是由于生产能力强大的橡胶林长期承受高刺激、高产胁迫(又不能通过施肥补充足够营养)而产生的反应。蒋桂芝等[14]调查表明,甲等宜林地二代胶园的干胶产量极显著低于丙等宜林地一代胶园,而死皮病率极显著高于后者,蒋桂芝等认为是由于第一代胶园的大量营养被消耗后土壤养分不足这一重要因素所致。本次调查虽未获得确定性数据,但总体上认为,幼龄橡胶树植胶地块如果肥水条件较好,位于坡顶开阔地带,不易出现由于积水而引起的水涝胁迫,则其年干胶株产量高,发病率和停割率低;而中龄树除热研7-33-97表现出幼龄树的趋势外,其它2个品种热研8-79和PR107则在较好的地块年干胶株产量较高,但发病率和停割率也高。中龄热研7-33-97表现幼龄树特征,是由于土壤条件好、株产高,所以发病率低;而土壤情况差、株产低,则发病率、病情指数和停割率高。可能是在调查的3个中龄橡胶树品种中,PR107为开割15年,热研8-79为开割14年,更具有老龄树的特点,而热研7-33-97开割只有8年,其特征仍与幼龄树接近。
  陈慕容等[7]发现割胶越深,排胶时间越长,干胶含量越低,橡胶树褐皮病发生越多。李晋辉[15]根据历年来的调查与试验资料,认为橡胶死皮病与割胶强度有密切的关系,割胶刀数多,超深度割胶,连刀割胶,都会造成死皮增多。本次调查未得出割胶深度与橡胶树死皮发病情况的确定性关系,原因是割胶深度会影响到死皮病的发生,但超深伤树时才容易导致死皮。目前农场对割胶深度控制较严,超深割胶会严厉扣分,影响到工人的收入,所以工人割胶时宁愿割浅不伤树也不愿深割获得暂时的高产。故调查时发现割胶深度均较浅,本次调查中未见其与死皮病发生有明显联系。在实际割胶生产中,橡胶树死皮与胶工的割胶技术密切相关。一级胶工割胶的树位橡胶树死皮率较低,具体原因在于一级胶工割胶技术好,割胶不伤树,没有伤口;割胶深度适中,不会超深割胶;作业措施到位,较好地执行“一浅四不割”;能根据季节物候调节割胶深度和转换割线。当发现有死皮症状较轻的胶树,即及时停割养树。橡胶树死皮和乙烯利的使用周期有关系,胶工反映以前乙烯利的使用周期是12 d,后来发现死皮发生严重,农场将使用周期调整为12 d,但效果也不好。农场为了确保产量也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台风过后应休割几天,但今年“威马逊”过后第二天就继续开割了。这些都是为了完成全年的干胶计划产量而采取的短视措施。本次调查的3个幼龄橡胶树品种中,热研8-79采用3天1刀的割法,不使用乙烯刺激,PR107采用4天1刀的割法和1.5%乙烯刺激,热研7-33-97采用3天1刀的割法,不使用乙烯刺激。之所以如此,是由于PR107是皮厚耐刺激品系,故幼龄时就可以采用相应浓度进行刺激割胶。
  一般认为降低割胶强度,或休割、停割均可使死皮的胶树恢复产排胶能力[3]。本次调查表明,死皮树停割至少1年之后,能够有一定比例的死皮树恢复排胶,但很少超过10%。但蒋桂芝等[10]调查的大部分是停割3年以上的死皮树,有的是停割10 多年的,均未发现能恢复正常排胶的个例。蒋桂芝等[10]认为,随着停割时间的延长,死皮树是否能恢复正常排胶功能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在本次调查走访中了解到,生产实践中橡胶死皮3级(含3级)就应停割,1、2级应适当减刀并浅割,但实际上往往5级死皮才停割。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停割或休割后的排胶恢复能力。   苏海鹏等[11]调查表明,在低割龄段中,橡胶树死皮树大部分呈单株分布,且死皮树连续分布的条带较短,而高割龄的橡胶死皮树呈连续分布的比例有所提高,死皮树分布的条带较长,甚至大部分呈连续分布。本次调查表明,死皮病大部分呈单株分布,偶尔也出现横向或纵向连续2株、3株甚至多株死皮病分布,而且随着割龄增加,出现这种死皮树连续分布的频次也在增加。走访胶工得知,橡胶树死皮的田间分布一般是没有规律的,除了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地方容易发生死皮病外,如果经常雨天割胶,胶树就容易得割面条溃疡病,这种病会进而发展为死皮病,以致容易出现连续甚至成片死皮的情况。本次调查认为,横向和纵向连续死皮应是胶工割胶技术或立地环境所致。
  热研8-79是由热研88-13和热研217杂交选育而成的速生、高产、早熟、海南中规模推广品种。热研7-33-97是以高产RRIM600和抗风PR107为亲本常规杂交选育的高产、抗风、大规模推广品种。PR107是印度尼西亚相关研究者从巴达胶园L.C.B510母树建立的初生代无性系中选出的高产、晚熟、抗风、耐寒品种。这3个品种都属于推广面积为中等规模或大规模的高产品种,虽然关于其胶乳产量、抗逆性及生理特性已有较多信息[16-19],但在目前通行的割胶制度下关于这3个品种的死皮病发病资料缺乏,本次研究为这3个品种的死皮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停割率及复割率提供了较完整的数据,为将来优化橡胶树品种结构及其推广利用打下基础。
  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笔者倾向于认为,橡胶树死皮病可能是一种生理性衰退现象。橡胶树乳管和胶乳再生能力随不同品种而异,且随年龄或割龄的增加而递减;当割胶胁迫的伤害能力超过橡胶树树皮和胶乳再生能力时,就会出现死皮现象。橡胶树的立地环境、水肥情况严重影响橡胶树乳管和胶乳再生能力。至于有些橡胶树割胶20~30年后还有很好的产胶能力且并未发生死皮病,这可能与其基因型差异及遗传基础有关。
  参考文献
  [1] 范思伟,杨少琼. 强割和排胶过度引起的死皮是一种特殊的局部衰老病害[J]. 热带作物学报,1995,16(2):15-22.
  [2] 喻时举,林位夫. 橡胶树死皮发生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 299-7 300,7 487.
  [3]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中国热带作物栽培学[M]//许闻献,杨少琼,郝秉中,等. 采胶及产胶生理.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39-196.
  [4] 邹 智,杨礼富,王真辉,等. 橡胶树“死皮”及其防控策略探讨[J]. 生物技术通报,2012(9):8-15.
  [5] Jacob J L, Prevot J C, Lacrotte R. Tapping panel dryness in Hevea brasiliensis[J]. Plantations, Recherche, Development, 1994, 1(3): 22-24.
  [6] 蒋菊生,周钟毓. 21世纪初中国天然橡胶生产、 消费、贸易预测[J]. 热带农业科学,1999,19(6):63-71.
  [7] 陈慕容,黄庆春,罗大全,等. 华南五省(区)橡胶树褐皮病发生规律调查报告[J]. 热带作物研究,1993(3):10-14.
  [8] 云南省农垦总局热作处. 西双版纳垦区割胶林地现状调查报告[J]. 云南热作科技,1983(2):11-20.
  [9] 王承绪. 橡胶树褐皮病的研究报告[J]. 热带作物研究,1984(2):22-30.
  [10] 蒋桂芝,杨 焱,苏海鹏,等. 西双版纳橡胶树死皮病症状调查[J]. 热带农业科技,2009,32(2):1-5,13.
  [11] 苏海鹏,龙继明,罗大全,等. 云南橡胶树死皮病发生现状及田间分布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26(5):616-620.
  [12] 宋国敏,李国伟,黄玉斌. 橡胶RRIM600、GT1品系刺激割胶状况调查[J]. 农业研究与应用,2012,141(4):37-40.
  [13] 蒋桂芝. 云南橡胶树死皮病与立地环境关系调查[J]. 热带农业科技,2011,34(4):8-10,14.
  [14] 蒋桂芝,李健祥,罗宗云,等. 两类不同营养状态橡胶园的产量和死皮病情的调查研究[J]. 热带农业科技,2013,36(2):4-6,19.
  [15] 李晋辉. 橡胶死皮病的调查情况与高部位采胶初探[J]. 福建热作科技,1984(2):17-20.
  [16] 李维国,高新生,张伟算,等. 橡胶树优良品种热研8-79的选育[J]. 热带作物学报,2009,30(10):1 389-1 393.
  [17] 许闻献,潘衍庆,魏小弟,等. 无性系PR107的产胶潜力及其生理特性[J]. 热带作物学报,1990,11(1):11-22.
  [18] 黄华孙,梁茂裹,吴云通,等. 中规模推广级橡胶树优良品种热研7-33-97的选育[J]. 热带作物学报,1994,15(2):1-6.
  [19] 吴 明,刘实忠,杨文凤,等. 橡胶树热研7-20-59、PR107、RRIM600品种生理特性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 465-3 467.
其他文献
介绍了切展法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断推进我国新闻传媒的发展。新闻媒体一方面要全面反映时代变迁,记录时代的变化;另一方面要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引领和加速社会发展。舆论导向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新闻传媒 和谐社会 舆论导向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传媒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和政治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政治领域,传媒作为一项重要
随着新性能纤维和纱线的不断开发,针织产品向多样化、高档化及功能化发展,而针织新技术是针织产品开发的基础和关键.根据我国针织产品的市场现状,分析了针织新产品的特性,并
介绍了对A512细纱机进行改造;采用中后罗拉瞬时增速法纺制竹节纱的生产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加大竹节纱的捻度,开发出了具有麻织物风格的仿麻竹节织物.
【摘要】网络德育是伴随时代发展衍生出的新型德育模式,我们在进行网络德育理论层面研究的同时,也应将其具体运用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实际生活空间,借鉴吸收外国网络德育理论新成果,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实现网络德育工作的新发展。  【关键词】网络德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世纪出现的网络第三次普及高潮,互联网在我国出现跨越式的发展。网络不仅在工作中
摘 要 天然橡胶主要来源于巴西橡胶树。海南植胶土壤磷素缺乏,而缺磷会导致橡胶树生长缓慢、干胶产量降低。本文通过RT-PCR技术从橡胶树中克隆了一个磷饥饿信号关键调控基因HbPHR1,基因全长1 560 bp,包含一个1 476 bp的完整读码框(ORF),编码491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53.48 kD。HbPHR1具有MYB结构域和CC结构域,属于MYB-CC家族成员,为酸性不稳定蛋白,具有较强的
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京教函〔2015〕555号),学校组织开展了2015年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报送工
不同木薯种质对细菌性枯萎病的抗性是不同的。本研究选择2个抗病和2个感病木薯种质.接种病原菌后评价了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
当前,我国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但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不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在当地“孝廉”文化傳统的历史积淀下,安阳市人民检察院紧紧围绕服务和保障大局,对各项职务犯罪侦查预防工作常抓不懈。从其近几年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实践来看,重点突出,发力精准,切实做到了精准预防、科学预防、重点预防、规范预防。其做法具有启发性。  一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增强预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安阳市检察机关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