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清伊修竹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与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相比的中国,文明传承与文化发展未曾断绝,而又绵延至今。华夏文明以岩画、甲骨文、竹简、绢纸、纸张承载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艺术辉煌与劫难,用笔墨纸砚记载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的文化艺术表现史今文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又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竹文化不仅在书法、绘画、诗词中表现出了韵美意清,而且在以陶瓷文化为代表的手工工艺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紫砂壶艺中更是喜闻乐见。
  1 师承家传,心悟竹意
  “节节高升壶”(见图1)以竹子为主题构思创作,引申出传统民俗文化中寓意官运、财运如竹子一样,一节比一节高的美好愿望与节节高升的期盼,同时也是象征对传统文化艺术发展节节高升的思想内涵表达。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所以,节节高升在“接地气”的现代文化中依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西周食竹、殷商竹简、六朝竹纸、秦汉竹衣、竹乐器、竹房子、竹农具等表现出的是中国文化、中国生活、中国特色的“竹文化”,成为传统文化艺术创作的常用题材与常用意象。竹段、竹节、竹笋、竹简等都在五百多年传承的紫砂壶型中成为经典创作,在寓意君子“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尚虚心”的思想情结中,也在“岁寒三友”的古典艺术意象中经久不衰。因此在以“竹文化”为载体的中国文化、以一代紫砂壶艺泰斗顾景舟首创,顾脉吴门传承此壶型,独有此型以自我对文化艺术广征博取后的构思、设计、创作,以对传统紫砂壶艺为基础的“节节高升壶”,成为自己至今的紫砂壶型中的代表作之一。
  2 君子若竹,凌云高志
  “节节高升壶”壶身挺括刚劲,是因有竹子的“虚心”与挺俊修长之姿。从传统的“竹段壶”、“竹节壶”、“五竹壶”、“岁寒三友壶”等作品中某些紫砂语言因素,纳入自己的审美表现中,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与传统壶型的竹壶相比,“节节高升壶”身筒高、器型挺秀、气韵阳刚,而独有其珍之贵,很好地体现了儒家刚柔忠义本周性直心空节贞的美德,人格修养的境界。其实,在创作此件作品时,更多的是考虑此件作品的构思主题——竹。陶都宜兴素有“陶的古都、茶的绿洲、洞的世界、竹的海洋”之美誉,故此自幼关注着竹子的生长与成器特征,便在此件“节节高升壶”的创作中,联想竹子植株的生长,并结合艺术作品创作中的竹子意境、意韵,配合全手工“指尖”灵巧的工具,“心手合一”的器物。
  壶流、壶柄、壶钮的塑形,皆是以竹节入题。壶流、壶柄以三节竹段为设计,又分别以横着的一节竹连接身筒,自然衔接,摆脱以往竹形壶的僵硬固化。壶钮则是两段竹节耸立壶盖,表现出“到凌云处尚虚心”的意境与意向的表达;高高的壶钮一节高过一节,不仅改变了壶之空间,同时点化此壶的主题节节高升,给人们以不断向上的精神力量。身筒上下通过“盖碗型”的镶接,婉转而又精妙,形成了“上凌云”、“下厚土”的端庄壶体;壶身更将承载传统文明的中国元素“竹简”,将“刀”与“泥片”的“裁切”运用于壶身,并隶书陶刻装饰(唐)陆龟蒙《茶人》“闲年北山下,似与东风期。雨后探芳去,云间幽路危。唯应报春鸟,得共斯人知。”诗句,更是将切诗、切壶、切茶的紫砂陶刻技艺装饰添其上,珠联璧合之作,彰显了文人壶的特色与逸趣。
  一壶之上,承载了紫砂文化、茶文化、书法艺术、篆刻艺术、印章艺术的传统文化艺术精髓,表现出君子的气度、紫砂器的物美、书铭印章的金石味,在“节节高升壶”上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哲思,表达了道法自然的通变趋时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儒家思想“君子”文化的具体艺术表现。创作集一个人的心智和意识,表达着创新的动力,“节节高升壶”正是这种创新激情的流露。
  3 结语
  “节节高升壶”的构思、设计、成器,继承传统文化思想内涵与经典手工艺创作,取竹形紫砂壶式,而又融合众家创作技法于一身,在简单的造型中注入了丰富的精神情感,终成一壶;以“节节高升壶”为代表的竹形紫砂壶创作,都是因竹的品性之坚韧、情操之高尚、心性之谦和而成为经典壶型;在“君子藏器于身,相时而动”的传统中国哲学之中,“节节高升壶”与其说集大成者,不如说是在传统中国哲学中有了道家的“玄”、儒家的“正”、佛家的“禅”的思想内涵。通过紫砂语言“节节高升壶”蕴含韵味,传达了丰富深刻的内在涵义。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一个热爱饮茶的国度,视茶为“国饮”,可见茶对于国人生活的重要程度。佳茗自有佳器配,好茶的人们自然格外重视茶器的作用,虽然历史上先后产生过陶瓷茶器、木质茶器、玻璃茶器等多种类型的器皿,但发展至今,源于宜兴的紫砂茶器无疑是最受世人亲睐的,独有的泥料能够充分保留茶的品味,也确保了其优越的实用性能。同时,紫砂茶器更集实用、艺术和人文于一体,具有综合性的突出特征。  每一把紫砂壶都像一个丰满的艺术生命
期刊
中国的吉祥文化是历史悠久且普遍存在的传统文化内容之一,吉祥的精神元素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粹。吉祥文化是一个宽泛的大概念,它的覆盖面很广,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人们不仅将其挂在口上,并且体现在日常行动中,同时又通过艺术的形式予以具体呈现,可以说,艺术是吉祥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自古以来,勤劳的先人们将吉祥文化渗透到各种艺术形式中,使之延续并绽放出独特的光彩,玉制品、陶瓷器物等就
期刊
宜兴紫砂壶器,造型上分为三大类:光素器、花器、筋纹器。这三大类别的紫砂壶各有各的面貌和艺术特征,而光素器紫砂壶艺造型简洁明了,内涵别具韵味,从古至今一直被文人墨客推崇为紫砂艺术的最高境界。  1 光器之美  紫砂壶光素器不加任何装饰,以线条和点、面结合设计制作而成的适宜泡茶的茶壶,属不施釉、不加彩、素面素心的无釉细陶,它以几何形为设计主体,有圆、半圆、高圆、扁圆,也有方形、长方、四方、六方、八方、
期刊
紫砂壶创作源于茶文化的发展和推广,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宝贵财富,它自始至终贯穿着艺术和人文双管齐下的主线,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盛况。紫砂壶之精妙冠绝于世,它不仅具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丰富的造型语言,更充分融入诗词、书法、绘画、雕刻等其它门类艺术的特征,兼容并蓄,震撼人心,从而真正实现壶与人的强烈共鸣。紫砂壶“独占鳌头”(见图1)的创作便是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的创新之作,该壶以独占鳌
期刊
摘 要 以四氯化钛和无水乙醇为前驱体原料,按C/Ti摩尔比为12:1引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分子量为1 300 000)作为碳源,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氮化技术,在流量为30ml/min高纯N2中,经1300℃碳热还原氮化5h,在石英基片上制备出具有金黄色光泽的TiN薄膜。利用XRD、RAMAN和FE-SEM表征TiN薄膜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薄膜为具有NaCl型面心立方结构的δ
期刊
摘 要 艺术来源于生活,陶艺家常常以生活题材作为陶艺创作的主题。在宜兴紫砂壶的艺术园地里,只有融进生活题材的壶型,才能真正抓住人的灵魂;只有具有了灵动的紫砂壶艺作品,才能引起人们的思想共鸣,吸引人们的目光。本篇以紫砂“百胜牛壶”为例,谈谈中国紫砂壶器里的精神寄托  关键词 紫砂壶;精神寄托;百胜牛壶  陶艺家为了体现一把紫砂壶的主题,首先要进行必要的构思。在构思过程中,择取的造型以及装饰是突出壶的
期刊
紫砂艺术是一种利用造型、线条、色彩、装饰等不同手段构成形象实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它又不仅仅只是单调的作品,它往往承载着人们在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意识、情感、审美、思想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所谓“器为茶之父”,无器则茶与水均无处着落,宜兴紫砂壶的诞生是顺应人们饮茶所需而起的,但其作为紫砂艺术最优秀的载体,无疑又是传统文化的精美结晶。因而,涉及紫砂壶的创作和探讨理应从实用性和内涵性
期刊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神话传说、民俗民风等都是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内容,这些内容丰富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生活,更是人们延续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在这一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传统艺术形式对其进行的转化和表现功不可没,具象有形的艺术形式将抽象无形的文化内容完美地定格在时间的胶片里,使人们在有意或无意的欣赏、触摸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真正领悟到其内在的意义和神韵。  传统艺术形式本身便极为丰富,而紫砂壶
期刊
摘 要 紫砂陶艺的创作是创作者心灵轨迹、自然情感的流露表达,创作必须追求造型的特色与个 性化,设计观念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利用现代手法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品。  关键词 创新;个性;抽象;造型;情感;舞动青春  紫砂陶艺的创作是创作者心灵轨迹、自然情感的流露表达,是一种完全释怀内心情绪世界和偶尔性思维情感宣泄的创作过程。只有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揉合到作品设计中,作品才会有生命。紫砂陶艺的创作还必
期刊
3月18日,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营口市文联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营口望儿山母亲节紫砂“母亲壶”设计与评选启动仪式在宜兴市陶协会场举行。宜兴市陶协副会长程同德、营口市文联主席韩瑞祥、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主任、营口市紫砂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成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和国大师顾绍培、曹亚麟,省大师张振中、陈建平等宜兴紫砂陶艺家、新闻媒体记者60余人出席。  中国营口望儿山母亲节创立于1995年,是以“爱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