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课堂观察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ingaaa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是对传统听评课的一种超越与发展,具有十分明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就课堂观察的概念界定、注意事项及记录方式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课堂观察;概念界定;注意事项;记录方式
  一、引言
  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是由于课堂观察的专业品性:它不是为了评价教学,面向过去,在观察之后将被观察者评出三六九等;而是为了改进课堂学习、追求内在价值,面向未来,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思想碰撞,探讨课堂学习的专业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课堂观察即教师参与研究:教师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且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而课堂作为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从事研究的宝贵资源;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进而反思自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已的教育教学能力:无论是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无论是处在哪个发展阶段的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已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已的专业素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条很好的途径。
  二、课堂观察的概念界定
  到底什么是课堂观察呢?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为主的研究团体,对课堂观察是这样定义的,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三、课堂观察点的选择与确定
  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多端的,要观察到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我们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就看不到更多的东西。因此,课堂观察要求根据观察点的品质、观察目的和内容等事先确定好观察点。
  首先,要根据观察点的品质——可观察、可记录、可理解来确定观察点。这是由观察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只能观察到具体的行为表现,如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回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教师移动与教学手段的运用等,而很难观察学生、老师头脑里的东西;同样,所确定的观察点还必须是可记录、可解释的,不可记录等于不可观察,不可解释等于没有观察。
  其次,要根据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个体的需要来确定观察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关心的问题不同,需求不同,因而确定的课堂观察点也就不同。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加强的教学领域或某一方面素养来确定观察点,通过观察、研究作为自己改进的参照。实际上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需求往往不相一致,这就需要在课前会议中通过协商决定。
  第三,要根据合作体的需要来确定观察点。课堂观察合作形成的前提之一就是有共同的合作目标,或是研究一个主题,或是形成合作体的教学风格,或是改进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等等。因此,在确定观察点时还要考虑围绕合作的需要,如,就当今最普遍的教研活动形式——学科教研组而言,在观察点的选择和确定上,要思考:本学科教研组近三年的课堂教学追求是什么?确定具体的发展目标之后,就需要考虑与追求的主题最密切相关的观察点,在这基础上“设计-观察-反思-改进”,从而形成教研活动的跟进链条。例如,高老师《秦朝一统》的教学设计应该比较完善了,可是我把它照搬到自已的课堂上就没有高老师那么出彩。老师们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明明在网上找到一个看起来不错的课件或教学设计,可轮到自已上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这是为什么呢?有很多原因,但是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感染力。如果教研组以后能持续观察这个点,那我想可以提出许多改进意见,从而更好促进教学。
  第四,进入现场观察的注意事项
  对于观察者而言,进入现场要注意四个问题:进入现场的时间与任务、观察位置、记录方式以及观察者行为等。
  观察者要在上课开始前进入现场,最好提前五分钟进入课堂,同时必须明确进入现场的观察任务以及可用的观察工具。如果没有既定的任务与可用的工具,观察者所获得的只是整体的一般印象或对某个问题的表现了解,不可能就所观察的问题做出基于数据或文字实录的深入分析,就有可能使课后会议成为各抒己见的妄议或空谈。
  观察者选择有利的观察位置,对观察的顺利开展十分重要。一般而言,要按观察任务来确定观察位置,以确保能收集到真实的信息。如观察四个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观察者应选择较近的位置,以便随时记录他们参与的时间等;如观察教师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观察者应选择便于走动的位置,可及时移动来了解具体情况。但还应注意,观察者所选定的位置在一节课内通常是固定的,应以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宜,尽量避免与教师的课堂走动发生冲突。
  观察者要如实地记录你所看到的听到的种种现象,在需要连续记录时一般不宜当场花时间对现象进行分析或作出判断,以免影响记录的进程,或遗漏一些重要的信息。
  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应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观察者的表情不能过于丰富,应保持冷静;观察者不应着奇装异服,尤其是观察位置面对或靠近学生时;观察者不应进行不必要的走动;观察者之间不应互相讨论,发出声音,因为这些行为举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教师或学生的注意,影响教与学的进程。
  四、课堂观察记录的基本方式
  课堂观察的记录方式有很多种,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自己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总体来说,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定性的记录方式和定量的记录方式两种。
  定量的记录方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特定时段内出现的类目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它主要有等级量表和分类体系等记录方式。等级量表(rating scale)指事先根据观察目的编制合理的量表,在课堂观察中,观察者依据对象的行为表现在量表上评以相应的等级。分类体系(category systems)指预先列出可能出现的行为或观察的目标行为,在观察过程中以合适的时间间隔取样对行为进行记录。分类体系包括编码体系(如美国课堂观察研究专家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分类体系)和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在预设的单位时间内,编码体系对发生的一切行为都予以记录;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只记录不同的行为种类。   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1)描述体系,即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2)叙述体系,即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的主观评价。(3)图式记录,即用环境、环境图等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4)技术记录,即使用录音带、录像等电子媒介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课堂上的某些动作,表情、行为可能自已都没意识到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
  定量的记录方式和定性的记录方式可以互补使用。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应尽可能地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动。
  五、课堂观察记录数据的处理
  处理记录的信息一般要经历三个步骤:统计/整理、归类、解释。观察者先要对根据观察量表所记录的信息进行统计或整理。在进行统计记录的数据时,对于一些简单的、目的单一的观察量表所收集的数据,如学生的应答方式,可以从记录中推算出一些能说明问题的百分比、频数或排序,呈现在相应的观察量表上;对于那些较为复杂的数据,如师生语言互动分析,可以通过频率和百分比的计算,绘制出可以说明问题的图表,也可以通过电脑,利用电脑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再根据需要由电脑绘制出不同的图表。对记录的文字材料进行整理,按观察量表的设计意图逐条对文字,或补充、或删减、或合并,转换成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真实地复原当时的课堂情境。如果是多人合作观察一个内容,统计或整理所记录的信息应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对各自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合并。
  在此基础上,寻找、发现可以陈述的问题或观点,建构分析框架,对统计或整理的结果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归类,把具体的事实与数字集合到相应的问题或观点中去,为下一步的解释作好准备。
  解释的任务在于对发现的问题或被观察者的教学特色进行剖析与反思,对数字的具体含义与现象背后的原因及意义作出解释,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建议。但必须要依据课堂实录,必须针对此人此事此境此课,不要进行过多的经验类推或假设。
  此外,要注意数据的信度和效度问题。由于观察是对教学自然生态的介入,而且观察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秉持不同的教学观,观察数据的信度和效度不可避免地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观察者在运用这些数据时,要考虑到课堂观察的特性,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将重点置于数据产生的可能原因的分析上,与被观察者对话探讨,而非简单的价值判断。也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推论。不能用一个点的观察结果来简单地推论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选取观察点秉持的是一种分析逻辑,教师某一教学特点即能够被凸显,其不足也可能会被无限放大。这些与教师个人特质、教学风格及教学情境复杂性紧密相关,但局部的瑕疵并不妨碍其成为一堂好课。
  六、结语
  实践证明,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是对传统听评课的一种超越与发展,具有十分明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虽然前人给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课堂观察作为一种系统的、持续的研究方式,在学理上和实践中仍需要我们不断做出新的解答。课堂观察,正如屈原在《离骚》中名句所咏叹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其他文献
几年前,美国和希腊的一个考古学家小组到希腊克利特岛的一处峡谷考察,想要找到约1.1万年前在周围海域航海的人们使用过的石器。在寻找过程中,普罗维登斯学院的考古学家托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