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0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怎样才能让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和体现课外阅读的个性化呢?现结合笔者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一点肤浅的探讨。
  [关键词]问题;倾听;感悟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来。
  一、给学生适当的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但传统的教学多是语文教师与教学参考书规约下的一个格式化的枯燥流程。教师毫无休止的一味将自己的解读思想、解读感悟甚至参考书的所谓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把预设的唯一结论强求学生接受。学生陷入了记忆实用知识、接受机械的训练和建立标准化思维的汪洋大海之中,阅读和学习趣味消解殆尽。其实,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不是单纯的自我理解和赏析,而是为了指导学生阅读,并让学生学会主动阅读,把自己的阅读思路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过程,把自己的阅读感悟转化为学生的内在体验。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创设了适当的问题情境,并让学生独立自主的进行个性化阅读。例如在学习《故乡》一文时,笔者为学生创设了如下问题: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闰土和“我”分别有哪些性格特点?你是怎样体会到的?3.闰土对“我”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你从文中看见了“我”的希望是什么?教师问题情境的创设,留有无数的思维空间,因为有空白,有疑问,这样的情境就有利于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和阅读兴趣。笔者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对学生进行多种阅读思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启发,为学生提供了适当的阅读方向和思考的方向,鼓励和启迪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当然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采用多样的形式。如资料展示式,设置悬念式,错误反思式等。
  二、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学生有了阅读的期待和兴趣,教师就必须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倾听文本。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堍,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还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吻合。”教师给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就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这道桥梁去探求文本的深层内涵,在阅读实践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当今的语文课堂中,不给学生时间充裕阅读文本的现象仍存在。例如,某老师教《心声》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三个环节:师:“我们再花一分钟时间,重新看一下这篇课文,然后请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师:“带着两个问题重读课文,一分钟以后我请同学来回答。”……师:“两分钟比较阅读,比一比,想一想。拿起你的笔,关键的地方圈划一下。”如上这种“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只能是浮光掠影,一知半解,甚或不解。无论是感知文本或带着问题探究文本,比较阅读,一两分钟时间快速浏览几千字的文本,只能提取一些信息或留有一些肤浅的印象,因此,教师必须放弃语文教学中的话语霸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走进文本,倾听文本,揣摩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给学生体验的机会
  体验,就是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感同身受的体味和感悟,体验过程是学生对文本内容一拍即合的呼应,是学生与文本心心相印的认同,是一种生活阅历的接轨,知识的融合,情感的共鸣。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已经对文本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可以让他们表达验证自己认知、情感和思想的平台,即给学生体验的机会,融入文本,从而进一步强化了阅读。
  (一)生活体验。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寻找生活的足迹,把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入到文本的理解之中去。如教学《童趣》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想想小时候觉得有趣,长大后又觉得有些可笑的事情。老师先举例,学生借助提示,纷纷谈起自己享受过的种种物外之趣。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体会到文中作者的感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搜集探究相关知识、自编自改文本剧情、多种形式朗读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借助活动的形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细节,感受作者在文本中的情感,从而不断提高阅读兴趣。例如:学习《皇帝的新装》、《羚羊木雕》后,可以引导学生改编课本剧;学习《沁园春·雪》后,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体会在那恢宏的气势里,在那壮美的意境中,诗人有怎样的情怀。
  (三)能力体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以不妨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尝试结合仿写、续写、扩写、改写等多种写作形式,让学生将文本的知识进行内化和迁移,在能力提升中体验文本的内容、主旨、结构和语言特色,从而更鲜明的凸现出学生阅读的个性化。
  四、给学生远航的动力,丰富文本
  “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课内阅读只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教师更要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实现学生课外阅读的个性化。课外阅读,特别是经典著作的阅读对学生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那么,教师如何让学生觉得进行名著阅读是一件快乐而有价值的事情呢?我认为,找准名著的切入点,给学生注入阅读的动力是关键。
  总之,只要教师引导得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给予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为学生提供交流体验的平台,并适时注入启航课外阅读的动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课外阅读的个性化就一定会得以充分实现。
其他文献
乾隆年间,南通秀才胡长龄赴京赶考,中了状元。乾隆见他一表人才,意欲招为驸马不料被胡长龄婉拒,称乡下已有结发妻子。乾隆心生不悦,便令其回乡将妻子带来,想一看究竟。胡氏进
期刊
期刊
高校网络舆情存在已受到关注,本文以徐州某应用型高校“食堂卫生事件”为例,对事件的舆情语境、关键人物、舆情危机、舆情话语等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监控的
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表明,美容和健康与排毒的关系十分密切。想要身体健康,皮肤水嫩,排毒很重要。以下蔬菜有助于健康和排毒。苦瓜苦瓜具有特殊的苦味,含有苦瓜甙和丰富的维生
租赁业通过对生产资料等资源的整合和配置,在刺激有效需求、降低消费门槛、扩大投资规模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正确认识租赁业的发展现状,积极应对租赁业面临的挑战,对促进
被誉为“秀山丽水、浙江绿谷”和华东地区最大“天然氧吧”的丽水,生态是最大的优势.丽水市委、市政府意识到:走生态化发展的路子是丽水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元冲突结构是中国法律文化冲突的主要特征,它在性质内容上表现为西方现代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冲突,在结构形式上表现为法律制度文化与法律观念文化之间的冲突
本文从技术要素的内涵界定入手,分析了它的作用,并阐述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难点及问题;随后构建了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激励机制的理论模型,并对激励机制良性运行进行深入
现如今.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用银行卡进行刷卡消费了。银行卡这种新型的支付工具和信用手段.使人们的消费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据相关部门测算.到去年底.全国平均每个人持有银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的共识。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很多宝贵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有很多教学方法值得借鉴、推广。因此,我们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探索、创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