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有一位老者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朝宗先生不仅是著名的学者,同时还是一位散文高手。只可惜由于世事乖违,郑先生数十载壮年岁月竟不得不辍笔封砚,被迫缄默。幸好这几年世道终于变了,郑先生又能够尽兴挥翰,而且那支历尽劫难的笔愈加老到,愈加劲健而飞动了。最近,厦门大学出版社又选辑郑先生一九八二年以来的散文佳作,结为《海滨感旧集》出版。
  《海滨感旧集》大略分为五辑:或记存殁人物,或为序跋书评,或谈学问,发议论,纪游历。这五辑之间当然不是截然分开泾渭分明的,人物、山川、典籍共来笔端,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名实分合倒是尚在其次。作为一个老者的心迹,这些都可以看作“感旧”,而贯穿其中的根本共同点,就是真知、真情。
  这种真知、真情,在记人物的篇章里,尤为突出。知人明而品题准确公允,待人诚则感情真挚深厚,这就是郑朝宗先生记人物妙入化境的原因。记得郑先生曾经在一首五律中以“千古一儒商”品题陈嘉庚,诚为不可移易的定评。这种人伦鉴识的功夫,若非出自真知,发自真情,是决不可能修成的。在这部散文集里,无论是记王亚南故校长这样的名人,还是厦大中文系老前辈余謇先生这样不闻不达的一介儒生;无论是记常被人误解的吴宓先生,还是颇有争议的林纾老人;无论是记蒙受冤屈的彭柏山、李拓之先生,还是漂泊海峡对岸的王梦鸥先生……都不为流俗世议所碍,不以显达亲疏论人,而是根据亲身体察,实实在在地说出自己的感情和评价。如此,则态度之持平,勾勒之明快,自然是毫不为奇了。最值得提出来的,是有关钱钟书先生的几篇文章。郑先生对钱先生学术思想的深刻理解和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在学界是广为人知的。读了这几篇文章,就会明白,这一切的基础在于他们共有的——也是中国一切优秀知识分子共有的——守身如玉的高亮风骨,九死不悔的爱国热情和孜孜的学术追求。所以这些文章不应仅仅看作是两位学者私人之间的知交佳话,更是中国知识分子高贵品质的见证。
  《怀清录——一个平凡人的一生》则是真情的代表作。这篇文章是为悼念郑先生的夫人而作的,文章只是平静地叙说,他说他记录的是“一个平凡人的一生,不会载入史册,更不会成为小说的题材”,没有任何渲染,没有什么刻意安排,甚至好像没有专门抒情的章节。所写的是普通的经历,家常的生活,而五十年相濡以沫的情谊,日夜萦绕的刻骨铭心的哀思,便尽在其中了。这种平静的语调,朴挚的文笔,正是感情至深的明证。至文无文饰,至情亦无文饰。读完这篇文章,一位善处逆境、温良恭俭、慈爱祥和的女性的形象,将长留在读者的心头,而从她的平凡中,又能使我们悟出中国普通妇女作为“中国的脊梁”的伟大之处,淑世迪人,动容化情。读这样的文章,无论是做人的情怀还是著文的境界,都足以令读者受益无穷,这才是上乘的抒情散文。
  这本集子虽为老人之感旧,却情意绵长,充满英气和活力,文笔平易而空灵飞动,信手挥洒却神韵俱出。老人的感旧是深沉的,生命的英气是永恒的,犹如大海之滨的沙滩和潮汐,亘古,而又常新。
  
  (《海滨感旧集》,郑朝宗著,厦门大学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二月第一版,6.90元)
其他文献
2010年12月,杭州市一家家政服务部门口,负责人为年关招聘不到保姆而犯愁。  2012年春节小黄过得特别累,因为她家保姆回农村老家过年,小黄自己扛起了所有的家务:照顾10个月大的孩子、做饭、收拾房间……这不,保姆人没回来,要求加工资的电话却先来了:“别人工资都涨了,我的要是再不到3000元,我就不干了。” 小黄感叹:“保姆,我快要请不起了!”   小黄面临的困境不过是在大中城市工作的许多年轻父母
作者作为一位编辑,是极善于取书名的。他的第一本批评结集命名为《引渡现代人的舟筏在哪里》,固然收录了同名的评论文字,但从书名的疑问语式中,仍能品味出一种真切的困惑心境。  很明白,几乎是没有人能安于惘然无措的迷失境地的,在人的内心深处通常涌动着统一与和谐的欲望,《舟筏》为我们又一次验明了这一点。《舟筏》是本广义的文艺评论集,或者说,八十年代风云变幻的文化现象在一个沉思者心中的投影。当然作者并非是那种
“如果一个企业想制造的产品是时尚、有活力的,员工却保守、没激情,那会怎么样?一定会精神分裂。” 陈斌波说完这句话,朗声大笑。交谈中,这位东风本田(以下简称东本)的执行副总经理时常表现出这样跳跃性的思维。  采访陈斌波这天,正值“3·15”,地点在杭州西子湖畔,他专程赶来参加东本举办的售后服务品牌“实质的信赖”发布会。陈斌波和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过的大多数汽车界领军人物不太一样,他语速很快,说话坦率
答冷德熙评《人性与自我修养》    冷德熙以“历史神话和现代神话”为题针对我的《人性与自我修养》在《读书》(一九九○年七月,第48—55页)所发表的评介,是根据同情了解而作出的建设性的批判。仔细审阅数遍,很有启发。我本想扣紧冷先生论文的重点,一一详加解说,但因目前从哈佛休假担任夏威夷东西中心“文化与传播研究所”的工作,事务相当繁重,这篇回应恐怕只能勉强达到点题的目标。不过,要在这里摆出讨论的都属于
两年前,谈论起马修·麦康纳时,人们还会在他名字前加上“性感男神”的标签。如今再提起他,人们只会肃然起敬地称他为“影帝”——马修在今年初捧得一座奥斯卡小金人,另外,他真的已经把自己摧残得毫无男神模样了。  通常做偶像派比做演技派容易很多。但对于45岁的马修而言,演艺生涯头15年的偶像道路走得跌跌撞撞,而近几年转型后,他仿佛坐上了火箭一跃升至好莱坞金字塔塔尖。尤其是2014年,从年初的奥斯卡奖,到年中
《中国近代文学百题》一改过去近代文学研究只注重几本谴责小说和爱国诗人的老路子,展示了我国近代文学的多面性、丰富性。例如在诗歌部分不仅评介了人们所熟知的爱国诗人,而且对于一般近代文学研究著作中很少涉及的宋诗运动,以及其代表作者如何绍基、郑珍和同光派晚期代表陈三立都设有专节,予以评介。一代怪杰王运诗学六朝,生前声名卓著。三十年代钱基博先生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以他开篇。但以后的文学史连他的名字都很少提到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没过好这个圣诞节。支气管炎引起的并发症,让他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卫理公会医院里住了一个多月,2012年12月23日被送进医院重症监护室。  “老布什病重”的消息,受到美国媒体的高度关注。有些媒体已经开始刊登老布什的生平回顾。12月28日,老布什的助理吉恩·贝克说,老人尚无大碍,请大家“把竖琴放回壁橱里”。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还没死,别吹吹打打地咒人”。  老布什这次病得不轻  美国
近来,理论界对政治权威又展开了讨论,从中既有新的学术创见,也有老的论题复述,但不管如何,政治权威确实是政治学中的诱人的旨题。不过,假如谁问政治权威的萌芽形态怎样?政治权威的渊薮状态如何?恐怕极少有人能完整地解答。对这个问题,必须进行历史的考察。  有一位学者,一位美籍华人学者,他有资格,并且有份量地阐述这个学术难题,那就是张光直先生和他的《美术·神话与祭祀》。张先生认为,古代中国的每个“国”,都是
几家文化单位的名字出现在“中国现代艺术展”的广告牌上,不免令人感动。由它们出面主办现代艺术展,或许会给展览增添几分学术气息。  展览组织人可谓用心良苦,但参展的艺术家们似乎并不“学术”。  一位艺术家端来一盆鸡蛋,然后蹲下来,一本正经开始孵化,身上写道:“孵蛋期间,拒绝理论。”对理论尚如此反感,何学术之有哉?  “厦门达达”人称晚来风急,其代表作品是一堆纸浆,题为《和在洗衣机里搅拌了两分钟》。作者
“终于等到你!”在海南省副省长谭力被查的消息传出后,一位网友如此评论道。7月8日下午4点,中纪委监察部网站通报,谭力因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这是冀文林之后海南今年落马的第二位副省长,也是今年落马的第十五位省部级官员。  谭力以前在四川任职多年。2008年,他任绵阳市委书记时,因在汶川地震期间一脸笑容,被网友讥讽为“谭笑笑”。此后,他的口碑不断恶化,网上也时有举报他的材料。这次,谭力没能笑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