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术后控制鼻翼宽度的两种手术方法效果比较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两种鼻翼基底缩窄术(alar base suturing,ABS)控制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术后鼻翼宽度的效果.方法 55例牙颌面畸形患者,均接受了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或分块截骨术,按随机数表分为实验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用口外入路ABS,对照组采用口内入路ABS.采用3dMD立体照相测量法,于术前、术后3个月拍摄患者面部三维照片,定点测量鼻部形态变化,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对照组鼻翼最外侧点间距增加(1.38±1.29) mm,鼻翼基底最外侧点间距平均增加(1.06 ±0.95) mm,鼻翼基底点间距平均增加(0.36±1.13) mm.实验组鼻翼最外侧点间距平均增加(2.66±1.47) mm,鼻翼基底最外侧点间距平均增加(2.20±1.22) mm,鼻翼基底点间距平均增加(1.30±1.33)mm.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S两种术式对鼻翼基底缩窄的效果均优于对鼻翼最外侧点缩窄的效果,口内人路法效果优于口外入路法,但两种方法均无法完全控制术后鼻翼增宽的趋势。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游离超薄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 用红色乳胶经股动脉灌注的6侧成人下肢标本,观测胫后动脉在小腿内侧的皮穿支数目、分布、分支、外径等指标.结合解剖学观察结果设计皮瓣,在切取穿支皮瓣后修剪掉多余的脂肪,保留皮瓣的营养血管系统,用来修复手背、腕背等创面.临床应用11例,皮瓣面积最大10 cm×14 cm,最小2 cm×5 cm.结果 在6侧标本中,观测到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术后镇痛对断指再植术再植指成活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一定条件的拟行断指再植术者共9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排列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48例)和对照组(B组,43例)2组.术毕开启白控静脉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A组药物:芬太尼1.0mg+托烷司琼4.0 mg+地佐辛10 mg+右美托咪定200 μ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2013年5月在武汉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会议期间,举行了全国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学组成立仪式及第五次学术交流会,并宣布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专业学组正式成立。
期刊
一、病例介绍患儿男,36周出生,体重2 890 g.出生后1d因"多发性畸形"转入我院NICU.检查发现外鼻缺如,中央部有一0.2 cm纵行嵴状突起,无鼻腔结构,鼻孔处略呈凹陷状改变(图1).患儿只能张嘴呼吸,口唇合拢时有紫绀.进一步探查发现:未触及明显眼内容物、右侧小耳畸形、眼距增宽、右侧隐睾、阴茎短小;头颅CT示:鼻骨扁平,鼻孔、鼻道、鼻甲结构未发育,高腭弓,双侧上颌窦、筛窦未发育(图2);颅
期刊
手外伤中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常见,邻指皮瓣转移术仍是大部分手外伤创面修复的常用术式[1-2].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我们对25例28指指腹缺损患者,采用指动脉背侧支供血的改良邻指皮瓣修复,并缝接指腹创面指固有神经残端与指固有神经背侧支重建指腹感觉,取得较满意效果。
期刊
小腿胫前中下段、内外踝、足跟及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常见,其修复也比较棘手,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但腓肠神经的离断使足外侧皮肤感觉缺失,给患者带来了永久性的局部损害.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我们采用保留腓肠神经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逆行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和足部软组织缺损4例,获得满意效果.一、临床资料本组共4例,男2例,女2例.年龄47 ~ 72
期刊
指端缺损是手外伤中常见的损伤,治疗上以术后能达到恢复指端外形,有良好的感觉和关节伸屈功能,并尽可能地保留手指的长度为理想.以往的治疗方法包括V-Y推进皮瓣,指侧局部舌形皮瓣,指动脉岛状皮瓣,以及各种邻指、鱼际、腹部带蒂皮瓣[1-5],各有相应的指征及优缺点.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我们利用两侧Z成形皮瓣修复指端缺损28例,效果满意。
期刊
天然来源的生物材料,尤其是由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构成的生物支架,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1].移植物引起的宿主反应决定着其移植后的最终功能和成功与否,而脱细胞支架材料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明显低于传统移植物[2].以往的研究目标大多在于寻求可抑制宿主免疫反应激活的方法.但近年来,巨噬细胞因其明显的可塑性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既可介导促炎性的排斥反应,又可介导抗
期刊
目的 观察紫花烧伤膏对大鼠皮瓣存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 大鼠72只,随机分为紫花组(外用紫花烧伤膏)、阳性对照组(外用海普林乳膏)、阴性对照组(未手术组)和模型组(外用凡士林),每组18只.在大鼠背部设计蒂在头侧的8 cm×2 cm的随意型皮瓣,2次/日涂药,观察大鼠皮瓣成活情况;比较术后1、2、3和7d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肿瘤
黄褐斑是一种以颜面部棕褐色斑片状色素沉着为主的高度色素沉着性疾病,好发于额部、面颊、颊下及口周.光镜下可见皮损区表皮全层黑素增加,真皮噬色素细胞增加,表皮黑素细胞是否增加尚存争议.伍德灯下黄褐斑可分为表皮型、真皮型和混合型,真皮型黄褐斑是否存在尚有争议.黄褐斑影响各种族人群,深色皮肤类型(Fitzpatrick skin tapes,FSTsⅢ-Ⅵ型),如西班牙人、南美洲人、阿拉伯人、东南亚人患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