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探索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ktime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情境?如何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如何深入开展探索、交流?如何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下面笔者以《小数点搬家》一课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
  课 例 呈 现
  ● 课前检测,统一起点
  在课前教师通过任务单,将整十、整百数的乘法,除数是整十、整百数的除法以及小数比大小的习题派发给学生,进行课前数据收集。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统一学习起点。
  赋能路径:教师通过FEG未来课堂派发课前检测,教师根据课前检测的反馈快速掌握学生的前置学情。
  ● 情境创设,新课导入
  教师通过FEG未来课堂创设大象快餐店营业的动态故事情境,随着广告牌上快餐价格的不断上涨,顾客数量越来越少,教师由此抛出问题:为什么客人会越来越少?引发学生思考:小数点的移动会引起价格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从生活场景引入,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赋能路径:通过FEG未来课堂创设小数点搬家的动态故事情境;利用无限复制功能灵活呈现学习内容。
  ● 新知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将学习单派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学习单内容,明确小数点向哪边搬家,搬了几次家,价格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并总结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它的10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并积极交流学习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赋能路径:教师将学习单推送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平板上利用书写笔记录并回传;教师通过挑人功能随机挑选小组进行展示,并将小结板书内容上传至云平台资源库。
  ● 练习巩固,诊断学情
  该环节设置了多道基础性练习题目,以及时了解学生是否达成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知识目标,以及运用该规律计算小数乘法的技能目标。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的理解;设置学情检测,便于教师掌握学情。
  赋能路径:通过FEG未来课堂智能派发游戏及检测试题至学生端,学生操作平板端进行游戏练习,继而作答检测试题;教师依据数据反馈,进行针对性讲解。
  ● 自主探究,展示分享
  教师再次导入大象快餐店的场景,随着故事的发展、广告牌上快餐价格的不断下跌,顾客数量又慢慢多了起来,教师再次抛出问题:现在客人为什么会越来越多了?
  教师发布任务,学生自主探究小数点的移动方向及变化规律,并总结: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它的十分之一……
  设计意图:在自主探究环节,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提供充分条件;教师利用场景再现,将生活与数学联系到一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赋能路径:教师利用推派功能将探究页面推送给学生,学生在平板上进行探究、书写并回传,教师通过挑人功能随机挑选学生进行展示,并将小结板书内容上传至云平台资源库。
  ● 课堂检测,梳理总结
  在学习完新知后,教师设置对应的课堂检测环节,以检测学生是否达成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知识目标,以及运用该规律计算小数除法的技能目标。
  通过数据分析,判断学生基本掌握了该节课的知识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并梳理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设计意图:课堂检测为教学的合理安排提供依据;通过课堂总结,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赋能路径:教师利用FEG未来课堂的即时反馈系统派发检测题,在学生选择对应选项提交后,教师针对问题即时讲解;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梳理总结课中各个小结板书,并派发给学生,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
  ● 针对推送,精准学习
  课后教师通过云平台查看、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教学反思,做出教與学改进的提升策略;教师利用作业中心依据学情布置个性化作业,并在线及时查阅和审批。
  设计意图: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次备课提供依据。
  赋能路径:教师通过云平台中的课堂学情板块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利用自动派发功能将课堂实录的重难点微课以及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派发给相应学生,在学生利用平板学习作答后,教师通过教师端任务单模块实时查看任务单数据,了解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学习行为数据。
其他文献
一般情况下,在买书看书时,我不太在意封底腰封上的名人推荐,不过在翻到美国作家艾尔菲·科恩写的《家庭作业的迷思》一书时,却直接被封底的推荐语击中,其中“没有人比科恩更善于向现状发起挑战并且大声宣告皇帝实际没有穿衣服”这句话尤令人“过瘾”,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将书扫进了自己的购物车。  从功利的角度看,这书并非特别必需,毕竟为师30多年,我也没正儿八经布置过几回家庭作业,但此时此刻,是否必需已不是最重要的
期刊
为培养学生适应终身發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本轮课程改革提倡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渗透,从而改变现行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跨学科”教学内容设计成为本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利用校本课程灵活多样性的特点,不拘泥系统知识的束缚,根据学生特点和育人目标,选择综合性项目进行跨学科课程内容设计,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跨学科方式解决问题
期刊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指出,课程实施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使用多元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和情境。教师应当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学生的潜在误解可能是什么,从而决定“教什么”;思考儿童与成人学习特征的差异,决定“如何教”。下面,笔者以《生活中的算法》一课为例,尝试从儿童的立场挖掘教学目标,以结果为导向展开教学,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案例解析 
期刊
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如网络诈骗、网络欺凌、网络色情、网络侵权、社交媒体成瘾等。这些问题的共同之处在于,对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误用、滥用或错用,给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数字世界这一虚拟空间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和危害。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急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遵守信息社会的法律法规,安全地使用信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少儿的认知特点进行编程教学策略探究,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总结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少儿编程“六步”教学法。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编程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科学化推理以及高效处理实际问题。  关键词:少儿编程;“六步”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22-0040-03  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
王冬冬是邯郸市复兴区先锋学校小学的英语教师,是复兴区微课程教学法任红燕名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的成员,《微课程教学法与英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的探索》(以下简称《探索》)一文为她初次实验微课程教学法之后所撰。  王冬冬的实验与《新体系》何干?《新体系》全称《新体系:微课程教学法》,是笔者所著的系统的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新作,202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21年列入《教师暑假生活阅
期刊
摘要:本文以“做出判断的分支”教学为例,探讨追问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运用,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归纳等教学策略,发展学生计算思维。  关键词:计算思维;追问式教学;做出判断的分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22-0026-03  课堂提问是师生在课堂上沟通和交流的有效途径,而追问则是在预设问题上根据学生的回答而展开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都是采用单一的讲练结合教学模式,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针对知识点演示操作步骤,接着让学生模仿操作。但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创客教育大潮正涌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那改革的出路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只有在每天的课堂内外,抓住一切契机,激发学生“手脑联盟”式思考、实践和创新,才能够让创客教学落地生根,欣欣向荣。  ● “手脑联盟”实现课堂内创客教育  1.课
期刊
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与一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突出体现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强调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研究为抓手,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打造培养高阶思维的小学信息技
期刊
在中国的教育治理架构中,底层逻辑是建制化的,这决定了中国的教育结构底层逻辑是中长期和稳定结构的。但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治理结构,多年来在顶层设计上都忽视了这个最基础的架构,从而造成教育信息化的孤岛和不断推翻重来。  这种结构举一个例子就是各种考核和评估:一所门类齐全的大学,面对各种各样的考核和评估,每年要组织至少几十个学院部门300多人的队伍应对。这种模式虽然被不断诟病,却是一种有效的稳定的治理模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