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的养鹤之路

来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ping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卓是一名普通的丹顶鹤饲养员,她的故事要从她爷爷开始说起。徐卓的爷爷徐铁林是名渔民,一直生活在黑龙江扎龙湿地。一次打渔时,遇到一只受伤的丹顶鹤,便把它救回家悉心照顾,小鹤康复后,每天盘旋在徐家上空,不停高鸣来表达感恩。起初,徐铁林还不以为意,但屋顶丹顶鹤越聚越多,徐铁林便对这群大鸟产生了好感,每次外出,他都会带很多食物,投喂给湿地里的丹顶鹤,也渐渐和它们产生了感情。1979年,国家建立扎龙湿地保护区,徐铁林把自己家腾出来办公,还帮助工作人员联系住房。保护区建成后,他便留下来做了驯鹤员,妻子也做起了养鹤、驯鹤的工作。从那后,徐铁林夫妇改了行,而这一改,就是一辈子。在保护区的几十年间,徐铁林摸清了区里每一个鹤巢,熟识了湿地里每一只丹顶鹤,还发明了“半野化”孵养方式,使湿地丹顶鹤数量不断增长。
  徐鐵林夫妇是中国第一代养鹤人,他们奉献自己的青春与家庭,将一只只丹顶鹤送上天空,不为目的,不求回报,开创了中国环保事业的先河。徐铁林夫妻所做的一切,都被女儿徐秀娟看在眼里,受父母守鹤精神的熏陶,她也对丹顶鹤产生感情,甚至比父母还浓厚。徐秀娟是家里的老大,家人都管她叫娟子,17岁时,高中停办,娟子来到保护区当临时工,因从小接触丹顶鹤加上父母熏陶,娟子也爱鹤,很愿意和鹤亲近。来到保护区后,她工作热情很高,配食、护理,样样干得出色,饲养的幼鹤成活率达到100%,人们都称她为“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1986年她收到江苏盐城的邀请,希望她帮助当地政府建立珍禽保护区,徐秀娟当即离开家乡南下,跟她一起出发的,还有湿地的3枚丹顶鹤卵。从黑龙江扎龙湿地到江苏盐城,2500多公里的路程,娟子用自己的体温保护着鹤卵,辗转奔波3天3夜,终于在到达盐城后不久,3只丹顶鹤破壳而出,为盐城带去珍贵的生物资源,也创造了低纬度孵化丹顶鹤的奇迹。来到盐城后,她帮助建成驯养场,研究越冬地人工育雏技术,同时带来科学的繁养技术,为盐城保护区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当娟子为事业奉献青春时,上天却没眷顾这位善良的女孩。1987年9月15日,她在为两只丹顶鹤洗澡时,其中一只叫“黎明”的丹顶鹤突然飞走,娟子拖着带病的身子去寻找,直到深夜,才将“黎明”找回。而在寻找过程中,“牧仁”也飞走了,第二天,徐秀娟只能再次出去寻找,当听到“牧仁”隔河鸣叫时,她立刻跳下河就向对岸游去,游到河心时,生病、疲惫的徐秀娟再也游不动了,溺死在了河里。遗体打捞那天,在场的人无不悲伤痛哭,“黎明”和“牧仁”在天空哀鸣,甚至落下来啄她的衣服。徐铁林得知女儿离开时,突然昏厥倒地,原以为女儿如丹顶鹤一样,会在每年夏天时迁徙回家,如今却天各一方,咫尺天涯。
  1997年,徐秀娟弟弟徐建峰退伍,为继续家人事业,他放弃国企工作,再次回到扎龙湿地。受父母和姐姐影响,徐建峰工作更加认真负责。有一次,他在进行丹顶鹤放飞表演时,不小心摔坏了脚,但他仍忍着剧痛完成任务。此外,他还开展丹顶鹤散养研究,在他的带领下,自2008年来,丹顶鹤繁育率创建区最高,育雏成活率也达90%以上。在疫病防控高危期,徐建峰连续工作7天7夜,在丹顶鹤繁殖季节,徐建峰徒步穿行保护区核心地带。从业18年,他兢兢业业,从驯鹤员成长为保护区带头人,而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父母和姐姐,传递给他的坚定信念。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徐建峰为事业鞠躬尽瘁时,意外再次降临到这个家庭。2014年4月19日,徐建峰进入湿地,救回了一只鹤雏和一枚鹤卵,次日,徐建峰来到繁育中心,确保鹤雏和鹤卵安然无恙后,在返回途中,由于连日疲劳,驾驶摩托车失控,翻入水沟,不幸身亡。徐建峰去世那年,女儿徐卓正在上大学,她向学校提出申请,转到姑姑曾就读的林大,跨专业学习野生动物保护。学校曾想送她保研,她却主动选择了放弃,毅然回到扎龙湿地,做了第三代守鹤人。像祖辈父辈人一样,徐卓穿梭在高高的芦苇荡里,笔记本上整齐记录着丹顶鹤饲养、繁育、救治等内容,还代表保护区参加学术交流,用知识延续着家族的坚守。至此,徐家人和丹顶鹤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人物解读】
  一个人一生做一件事,是认真、是坚定;而几代人只做一件事,是传承、是信念。徐家三代人守鹤近百年,他们沉默执着,他们前赴后继。他们用青春与生命向我们诠释着:这世间比金钱功利重要百倍的,是对善良和信仰的坚守与传承。这是一家人与一群鹤的生死相守,是一个跨越五十年的爱的奉献与生命之歌。
  【听她说】
  我会将故事续写,这样我们仍然相守。
其他文献
贾海霞、贾文其,一位双目失明,一位双臂截肢,二人虽重度残疾,但他们不自弃而且心态阳光。十四年如一日,坚守绿化梦,造福家乡人。他们身上展现出的是当代残疾人自强不息、不畏艰辛的拼搏精神,舍得付出、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热爱生活、向善向美的乐观精神和携手并肩、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这些精神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贾文其,男,1962年2月14日出生,河北省井陉县孙庄乡冶里村人,二级残疾,3岁时
期刊
王瑛,原中共南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正在接受肺癌治疗的王瑛立即从重庆新桥医院赶回南江,并出现在抗震救灾第一线。2008年11月27日,王瑛永远闭上了眼睛,年仅47岁。  王瑛出生于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的一个工人家庭。小金县地处夹金山北麓,西边是大雪山,东边为邛崃山,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小金县山寒水瘦,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王瑛的生长环境,让她意识到只有学习才是
期刊
5月15日,捧着亲手在“月宫”种植的大豆、小麦、胡萝卜、西红柿等粮食蔬菜,“月宫365”实验第三阶段的4位志愿者微笑着从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的“月宫”走出,标志着为期370天的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综合实验获得成功。  “‘月宫365’实验,实现了‘人—植物—动物—微生物’四生物链环人工闭合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循环运转,且保持了人员身心健康。这对于人类实现在地球以外的地方
期刊
守其初心,始终不变。  ——佚 名  【编辑解读】  一直坚信,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层,而是在极深的内里,这个内里即为初心,它不常显露,也很难用语言文字去形容,但是,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在衡量和取舍之间,却能感知它的存在。只有不忘初心,我们才会找对人生的方向,才会坚定我们的追求,才能实现自己最初的目标。  古语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到底什么才是初心?  1912年春天,在哈佛大学担任教授
期刊
林俊德,196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制造专業。在离开校门后的40多年中,林俊德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新疆戈壁滩上度过的。1963年5月,林俊德接受了研制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压力自记仪的任务,并担任组长。这项研制工作只允许有一年多的时间,工作条件非常差,但林俊德没有辜负使命,不仅按期完成了参试前的全部的技术准备和考核工作,还参加了首次核试验。核试验基地在西北戈壁滩上,气候干燥,温差大,夏天的地表温度有时达到
期刊
世界上的书千千万万,每本书都有它精彩的地方,每本书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味道!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虽内容各异,但都凝结着作者的经历,以及磨砺后的感慨。而那篇篇文字里,都是心灵的旋律,都是人生的积淀。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封面是父母给的,我们不能改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力写好里面的内容。或许,开始写得令自己或别人不太满意,但这没关系,只要我们尽力了,就无怨无悔,千万别做盗版书。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开始的部
期刊
世上的人,难免有穷有富。人贫穷时,便想要富贵;富贵时,就害怕失去。其实贫穷与富贵,是流动的。没有永远的贫穷,也没有永远的富贵。  除非贫穷而不知自救,富貴而不知自守。贫穷不知自救,就会永远贫困;富贵而会自守,便会富贵长存。该如何自处于贫穷,如何自处于富贵,往往考验着人的智慧。一句话:贫穷时,要有富贵时的尊严;富贵时,要有贫穷时的谦卑。战国时的纵横家苏秦,早年间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时,哥嫂弟妹都讥
期刊
在古代,声音是一种绝美的享受,而制造声音,成为了古人探索音乐的乐趣,继而发明了各种乐器。中国古代十大乐器一般是指琵琶、二胡、编钟、箫、笛、瑟、琴、埙、笙和鼓这十种民族乐器。  琵 琶  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时出现。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琶”字从珏,从巴,巴亦声。“巴”意为“黏着”“附着”。“珏”为二玉相并之形,义为“二玉相碰之声”,引申为“悦耳的弹碰声响”。“珏”
期刊
关键词一士兴国  战国时代,得一士而得天下,失一士而亡国家的事时有发生。燕国和齐国的兴衰就是这样。燕王哙懒于操心国家大事,却想得到尧舜禅让的美名,便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子之很高兴,可是国人不服,燕国因此出现内乱。齐国借口为燕国平乱,出兵占领了燕国,子之和燕王哙都死在战乱中。  燕国人明白齐国军队是来攻打燕国的,于是纷纷起来反抗。他们找到燕王哙的一个儿子,拥戴他做了国君,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看
期刊
【人物名片】  黃瑞杰,从12岁开始,就在成都外国语学校读书,这里打开了他探索世界的大门。在2016年5月举行的全国顶级模拟联合国大会——北京模联中,他所在的成外模联团队获得最佳代表团奖,这次比赛经历加深了他对社会的思考。高三上学期,黄瑞杰被世界联合学院中国国家理事会选拔到波黑莫斯塔尔的分院学习国际文凭课程,成为该学院为数不多的中国学生之一。  【人物名片】  谢品臣,瑞安人,小学、初中就读于家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