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比分析浮选法、酸碱法、氢氟酸法、氯化焙烧法以及高温提纯等纯化石墨技术的优缺点,提出采用将氯化焙烧法和高温纯化结合的高温氟利昂纯化技术来纯化石墨.高温氟利昂纯化工艺,选取氟利昂作为纯化气体,在密封真空腔室中加热至2200℃以上进行纯化.通过尾气处理装置,有效解决了尾气带来的环保问题,成功应用于生产.辉光放电质谱(GDMS)检查结果表明,纯化后的杂质含量≤5×10-6以下,理想状态会达到1×10-6以下.
【机 构】
:
山西中电科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2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比分析浮选法、酸碱法、氢氟酸法、氯化焙烧法以及高温提纯等纯化石墨技术的优缺点,提出采用将氯化焙烧法和高温纯化结合的高温氟利昂纯化技术来纯化石墨.高温氟利昂纯化工艺,选取氟利昂作为纯化气体,在密封真空腔室中加热至2200℃以上进行纯化.通过尾气处理装置,有效解决了尾气带来的环保问题,成功应用于生产.辉光放电质谱(GDMS)检查结果表明,纯化后的杂质含量≤5×10-6以下,理想状态会达到1×10-6以下.
其他文献
随着各种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飞机等军事设备的安全受到了潜在威胁.为了在复杂环境下隐藏军事目标,具有隐身功能的材料或结构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述了目前红外隐身及雷达隐身的机理,回顾了现有的红外隐身涂料和雷达吸波涂料的特点及应用原理.介绍了微胶囊的作用机理以及在隐身涂料中的应用.分析表明,虽然目前微胶囊在隐身涂料中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导热性及分散性,必然能够在隐身涂料中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
降低沥青基炭纤维增强C/C复合材料生产成本的研究一直受到关注.本文以鳞片石墨为基体,中间相沥青为黏结剂,炭纤维为增强相,提出了一种周期短、工艺简单的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研究中间相沥青与石墨配比及低温预处理对C/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中间相沥青含量可使基体与炭纤维的界面牢固,低温预处理有利于C/C复合材料的致密;因此,当中间相沥青与石墨的比例为1:1时,300℃,10 MPa预处理,并于1400℃炭化后,C/C复合材料密度达到1.8 g/cm3,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38
分析了钢结构新粉末涂层体系的组成、试验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和试验方法.对比了抛丸前工件表面采用不同的磨料形成的工件表面状态及不同磨料对腐蚀防护的影响;对钢板表面清洁度、烘干时间、涂层体系组合等进行了测试,最终发现磨料采用钢丝切丸,粉末涂层体系采用环氧/环氧富锌底粉+聚酯面粉体系,可达到业主方对高性能涂料的技术指标要求.
中间相沥青炭纤维具有高导热、高模量的优势,既可作为增强体承担载荷,又可作为热传导的载体疏导热量,是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的高性能纤维材料.中间相沥青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与常规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相比,在保持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低热膨胀系数、耐磨性好等性能特点的同时,还兼具高导热特性,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尖端工业等领域.本文综述了中间相沥青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组成、预制体结构设计、界面改性方法、制备工艺、材料性能及其应用,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热牵伸贯穿聚丙烯腈基纤维制备全过程,能够使纤维内部类石墨微晶尺寸增大、沿纤维轴向取向度提高,明显改善纤维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其物理性能.本文概述了牵伸处理在纤维制备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主要介绍了牵伸在聚丙烯腈基炭纤维、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黏胶基炭纤维、纳米炭纤维以及生物可降解纤维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聚丙烯腈基炭纤维制备各工段(纺丝、预氧化、炭化和石墨化)施加牵伸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其对炭纤维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