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5813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一种崭新的、独特的思维意识。“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手段,激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质疑和想象,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自信心,可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5-0072-02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每个教师要面对的重大课题。而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必须在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通过创新教育,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而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当代教育教学提供了方便、快捷、优质和高效的服务平台。为此,我结合自己三十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观察力,启迪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种崭新的、独特的思维意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实物模型、形象语言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从生动、具体的形象及实践活动中,逐步进行抽象概括,挖掘自己的创新潜能。
  例如,在教学低年级“多”与“少”的问题时,我用PPT出示:1.苹果有8个,梨比苹果多2个,梨有几个?2.梨有10个,梨比苹果多2个,苹果有几个?3.苹果有8个,苹果比梨少2个,梨有几个?4.梨有10个,苹果比梨少2个,苹果有几个?学生容易被一些字词所干扰,看到题1和题2中有“多”字,很快得出用加法计算,题3和题4中有“少”字,所以用减法计算。对此,我引导学生运用“同中求异”“异中见同”的方法进行观察,并请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让学生说出谁与谁相比较,实际谁多谁少。学生在这种充满游戏性的情境中很容易发现错误所在。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事物本质特征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辨别能力,还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积极性,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引导学生质疑,铺垫创新前提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问”是追求知识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人人都知道苹果熟了会落下,但只有牛顿对此产生质疑,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正是从质疑问难开始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質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教师要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积极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从而发现事物变化的奥秘。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从口袋里分别拿出10元、5元、2元、1元、五角等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有学生质疑:只认识这些人民币就可以很好地使用所有人民币了吗?其他学生纷纷举手说“不行”。经过讨论、交流,学生认识到掌握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换算关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火花。
  三、激发学习兴趣,奠定创新基础
  陶行知先生说过:“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越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俞者。”由此可见,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勇于创新。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把圆柱体学具的纸展开,并认真观察,然后提问:“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可能是什么形状呢?”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即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学生有的说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有的说是正方形,还有的说是平行四边形。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我提出引导性问题:展开图形的边长和高与圆柱体的侧面的边长和高有什么关系?如何根据展开图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呢?学生经过点拨后积极探讨,踊跃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学生得出结论:无论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它的侧面积都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这样教学,将原本抽象枯燥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引导学生想象,拓展创新源泉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引导,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学习时头脑中就会浮现生动的画面。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操作学具的过程中,手和手指的动作,能激发大脑的富于创造性的区域发达起来,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圆柱的体积计算”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把圆柱体平均分成若干等分,再把它剪开,拼成一个近似于长方体的图形,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这个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并在多媒体上进行演示;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2.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高和半径有什么关系?3.如何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得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学生通过独立的思维活动,借助于直观的形体,依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演绎推理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该过程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深化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发展。
  五、培养自信心,激发创新动力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拥有自信,才能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拥有一把披荆斩棘的宝剑,最后站在成功的顶峰。正如居里夫人说的那样:“自信心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构建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把课堂当成自我磨炼、自我展示、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舞台,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移动手中的学具,想象平移和旋转的动作,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平移、旋转的精美图案,并要求每组至少推选一个作品进行展示。学生积极展开合作探究,自信心不断增强。对学生的成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我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再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把课堂变成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实验基地。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为此,教师应依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及个性差异开展数学教学,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使他们形成想创新、敢创新的良好心理素质,使小学数学教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责编 罗 艳)
其他文献
用同位素示踪法对甜菊甙进行了毒代动力学研究。为甜菊甙的应用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3H]—甜菊甙以微波法标记,比放射性活度为16.28GBq/mmd,放化纯度】97%。选8周龄 Wist
行政许可法是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对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从
期刊
[摘 要]有效的课堂练习取决于学生是否乐于进入特定的练习场域,是否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从学生的认知喜好入手创设练习情境,从异与同、算与理、数与形等方面层层追问,实现课堂练习的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追问;课堂练习;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0-0064-02  《义务教育数学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决定>中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
期刊
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党的
期刊
坚持与时俱进,更新司法观念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新实践,要求法院必须以全新思维模式和开阔的理论视野,破旧立新.立新,就是要确立公正、高效、独立、
期刊
编者按:"七&#183;一"前夕,省委作出决定,追授廖兴国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号召各级党组织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把开展向廖兴国同志学习活动作为加强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