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李氏紫砂藏品探索(上)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kun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海外李氏藏品的考证,认为李氏藏品中有一些明代及清中期的曼生壶为真品,颇具研究价值。但是一些明代名家和陈鸣远款的作品皆为民国初年仿作。如果李氏收藏来自民初庞元济的虚斋藏品,则应注意虚斋藏品中已有民初仿品之现象。
  【关键词】紫砂 曼生 鸣远 虚斋
  2005年初,纽约法兰高公司举行了一场宜兴紫砂的展览拍卖会,此次所拍卖的二十九件紫砂器的收藏者为李氏[1]。这批紫砂器是李氏继承其祖父所藏[2],而他的祖父是一位身居要职的军事工程人员,曾任国民政府时期的空军上校。20世纪30年代,当李上校于山东省与日军作战时,曾经占领一个货仓。货仓中并无军火,但是存放了被日本人充公的中国文物,其中部分文物后来归李上校所有。这些文物一直留在山东,及至20世纪40年代才得蒋介石的允许空运台湾,寄存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20世纪70年代,香港的紫砂收藏家罗桂祥先生到台湾演讲介绍他本人的宜兴收藏时,李上校与罗先生相识,两位宜兴紫砂藏家成为朋友。罗先生曾表示希望购买李氏的全部藏品,但李氏当时无意割爱。其后,李上校在去世之前,将他的藏品送给他的孙辈[3]。
  笔者日前研究曼生壶时,曾拜读谢瑞华女士《海外庋藏曼生壶》一文[4],由此关注到这批李氏紫砂藏品。由于这批紫砂器藏于海外,国内著录中缺乏收录,且其中一些紫砂器的年代、作者信息颇有值得探讨之处,故整理成文,做一系统之梳理。
  1.明万历 陈信卿 高腰线圆壶
  拍卖图录编号No.NA-3。壶高8.85厘米,宽13.91厘米[5]。此壶折肩,外形上宽下窄,形似古器,壶腹中间偏上处环有出棱腰线。圆柱形钮,顶部呈尖锥状,盖面有两道环形装饰线。短直嘴,接于壶肩折线处,壶嘴棱线与壶肩折线相贯通。壶把顶端饰以卷云纹,作上扬飞把状。胎色棕红,砂粒点点,显露典型明代胎土特征(见图1-1)。底楷书刻款“陈信卿”(见图1-2)。
  作者陈信卿见载于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但是传器极为罕见。民国初年成书的《阳羡砂壶图考》也只是照录《阳羡茗壶系》文字,未有传器收录刊载。《阳羡茗壶系》形容陈信卿的作品“坚瘦工整,雅自不群”。以此壶对线条的处理而言,尤其是对棱线采取较为尖锐的处理,和周高起的描述的“坚瘦”相符。原图录对此壶推断年代为万历年间,结合前述的工艺风格、胎土及底部楷书落款的形式来说,图录的推断无误,此作品应为万历年间陈信卿之作,且为难得的陈信卿传器。
  2.明崇祯 盛冠五 直壁圆壶
  拍卖图录编号No.NG-1。壶高4.43厘米,宽14.55厘米。此壶短直颈,折肩,肩部边缘高起,扁腹直壁。平盖,盖面有一圆片贴饰。短直嘴,壶把造型弧方。胎色浅棕(见图2-1)。底刻楷书款“崇祯癸酉盛冠五”(见图2-2)。崇祯癸酉为崇祯六年(1633年)。此壶造型近似江苏淮安出土之曼生壶[6],再次印证曼生壶式样其实并非完全凭空的创新,多由早期壶式衍生而来。
  3.清嘉庆 杨彭年 汉君壶
  拍卖图录编号No.NJ-3。壶高5.06厘米,宽17.71厘米。壶身扁圆,壶肩和收底处弯折出棱。桥型钮,短弯流。从底款来看,此壶造型是仿明代大彬壶式,但是出土和传世的时大彬紫砂壶中,还未曾见过此造式(见图3-1、图3-2)。胎色棕红,掺有黄色砂粒。底刻楷书款“桑连理馆仿大彬制”,把下款阳文篆书方印“彭年”。原图录推断此壶年代为清代康熙时期,但由壶本身的“桑连理馆”署款可知,此壶为嘉庆年间作品。
  4.清道光 杨彭年 砖方壶
  拍卖图录编号No.ND-2。壶高12厘米,宽12.65厘米。壶身呈直立之砖方形,方棱形三弯流,圆角方把,把身向内微弧。方柱形条形钮,嵌盖,与壶身融为一体。底款阳文篆书方印“杨彭年造”。
  阳面壶身铭(见图4-1):年丰世泰多贤良 夫妇偕老子孙昌 身如金石寿而泰 富且贵兮宜侯王
  阴面楷书壶身铭(见图4-2):蜀山旧名独山 其土中陶人之选 武林陈君曼生在是邑 命制为壶 以代茗椀 时人珍之 余见而羡之 乙酉岁 作客临津 特师陈君意为是壶 亦雪鸿留爪之意韵 北平周友清(读音,没有图片可辨识)
  壶侧(壶嘴一侧)隶书铭:Fu qi qi mu ao hu yong tu (读音,没有图片可辨识,仅知大意为:君子庄敬对待其器用)
  此壶的乙酉纪年为清道光五年(1825年),临津为杭州古称。其中的刻字有提及关于此壶是在陈曼生过世后,爱好曼生壶之文人雅士请杨彭年为其制作相似器形和风格的砂壶,是关于陈曼生过世后,曼生型[7]紫砂壶延续情况的一个难得佐证。
  5.清 杨彭年 高肩圆壶(竹枝图案)
  拍卖图录编号No.ND-3。壶高14.55厘米,宽15.18厘米。此壶束颈,弧肩,高身弧腹。壶身阳面刻竹枝,率意、宽大、苍劲的竹叶陶刻笔触,漫布于器身的布局(见图5-1),是典型瞿应绍所刻装饰书画的特征。平盖,圆柱形钮,三弯流,弯把。胎色原图录标为浅棕色,但很可能是表面脏污所致,实际胎色可能是段泥之棕黄色。阴面壶身行书铭“茶始于唐末未甚兴,不过幽人韵士手撷于荒园穕秽中,所以绕云露自然味,月壶”(见图5-2)。底款阳文篆书方印“壶公冶父”,把下款“彭年”。原图录错将清中期文人瞿应绍常用订制款识“壶公冶父”中的“冶”字拼音错标为zhi,应当是将“冶”字错认为“治”。原图录推断此壶年代为清代嘉道时期,无误。
  6.清 杨彭年 高肩圆壶(柳枝图案)
  拍卖图录编号No.ND-4。壶高14.55厘米,宽15.18厘米。此壶与前述高肩圆壶同式,但铭刻书画不同,应为成对作品(书与画皆一阴一阳),壶身阳面刻柳枝。壶身阳面行书铭:“(宵付[8])春莺空谷期 琼华珠树最相思 如何留得姮娥影 莫遣银蟾过别枝 半园月夜 梨花诗zhi yi Nantian(无图,无法辨识)。”(见图6)底款阳文篆书方印“壶公冶父”,把下款“彭年”。原图录对推断此壶年代为清代嘉道时期,无误。   7.清道光 阿曼陀室款笠式壶
  拍卖图录编号No.NJ-4。壶高8.73厘米,宽12.65厘米。此壶造型似一竹笠,圆珠钮,壶身为两个穹形相叠,上小下大,胎色棕褐(见图7-1)。底款阳文篆书方印“阿曼陀室”(见图7-2)。
  原图录推断此壶年代为清代康熙时期,但是由底款“阿曼陀室”及壶身铭文可知,此壶应为道光元年(1821年)作品。同型作品见原为唐云收藏之阿曼陀室款笠式壶[9],此壶虽然没有作者署款,但是由其他同型作品推断,应为杨彭年之作。
  8.阿曼陀室款井栏提梁壶
  拍卖图录编号No.ND-1。壶高15.81厘米,宽12.65厘米。此壶造型如井,斜壁微弧,颈部及底部方折,弧形提梁把。圆弧状条形钮,弧盖,斜直嘴。胎色由于外表较脏,无法准确判断,粗看为棕色偏黄。壶身一侧刻有行书“仿坡公石銚作酒器”,另一侧隶书“君子有酒 奉爵称寿”(见图8-1),旁边署行书“曼生铭”。底款金文刻款“午”、阳文篆书方印“阿曼陀室”(见图8-2)。原图录推断此壶年代为清代嘉道时期,无误。
  9.惠孟臣制石瓢壶
  拍卖图录编号No.NJ-2。壶高10.12厘米,宽15.18厘米。斜直腹向下渐敞,壶身较一般石瓢壶式稍高,胎色棕褐。平盖条状环形钮,短直嘴。壶身行书铭“烹茶客至 得味诗来 孟臣”(见图9-1),底款阳文楷书方印“惠孟臣制”(见图9-2)。原图录推断此壶年代为明代天启崇祯年间,但是由于缺乏明代早期的石瓢壶式可资对照,此壶究竟是明代作品还是民初仿作,仍然存疑。
  10.民初 陈和之款 钟式壶
  拍卖图录编号No.NB-4。壶高8.22厘米,宽14.55厘米。此壶呈敞底钟式,束颈,饰以云肩线。接近底部弯折处,有一圆弧形灯草线,底部圆弧。壶身划有四瓣筋纹。条形钮,直嘴,弧把,胎色是较暗的棕褐色(见图10-1)。底楷书刻款“陈和之”(见图10-2)。
  陈和之,《阳羡茗壶系》列为“别派”(相对于时大彬或欧正春等师徒传承,自有队伍体系的陶人群体而言)。《茗壶图录》收有陈和之款的一粒珠壶,并有刻款拓印[10]。此壶刻款字迹与《茗壶图录》大致相同,唯《茗壶图录》所收是刻在壶流之下。原图录推断此壶年代为明末清初,虽然其刻款与《茗壶图录》相似,但就其圆润肥腴的线形风格而论,此壶应为民国初年仿品。
  11.民初 陈和之 六方圆腹壶
  拍卖图录编号No.NG-4。壶高10.5厘米,宽14.55厘米。六方圆腹,上部鼓弧,下部渐敛,六方三弯流。四方条形钮,六方弧盖,四方弧把,把为飞把。掺砂底胎,壶表局部有因高温形成的起泡(见图11-1)。底部楷书刻款“弘光元年陈和之制”(见图11-2)。弘光为南明朱由嵩之年号,弘光元年为1645年。但是此壶之线型风格与多数明代六方壶式相去甚远,应是民国初年作品。
  12. 民初 菊瓣杯
  拍卖图录编号No.NN-2。杯高4.17厘米,宽6.33厘米。杯身作菊瓣状,方把(见图12-1)。底款阳文篆书方印“橙齊”(“齊”读为“斋”字)(见图12-2)。原图录推断此壶年代为清代康熙时期,但实际上这类单耳杯风行于民初,非早清之物。
  13. 民初 竹节杯
  拍卖图录编号No.NN-5。杯高3.8厘米,宽4.93厘米。杯身作四瓣,方把作竹节状。金黄色段泥胎,底胎掺有红颗粒(见图13)。根据图录,底款为“cheng”,但没有款的图片刊载,推测此款同菊瓣杯。原图录推断此壶年代为清康熙时期,不准确,此为民初之作。
  14. 民初 印花方把杯
  拍卖图录编号No.NN-6。杯高4.43厘米,宽6.4厘米。浅黄色胎,底胎掺有红颗粒。杯身外侧口沿处有方块花朵印花。圆柱状把,把形方折,顶部稍突出(见图14)。底款阳文篆书方印“橙齊”(“齊”读为“斋”字),款同菊瓣杯。原图录推断此壶年代为清康熙时期,但该杯器形为民初之作。
  15. 民初 菱瓣方把杯
  拍卖图录编号No.NN-8。杯高4.17厘米,宽6.33厘米。杯身呈五瓣,方把,两端突出,杯把线形作水波状。胎色浅棕,胎底多鹅黄色颗粒(见图15)。底款阳文篆书方印“橙齊”(“齊”读为“斋”字),款同编菊瓣杯。原图录推断此壶年代为清康熙时期,但单耳杯器形应为民初仿作。
  注释:
  [1]相关图文资料可参阅 法兰高:《中国紫砂:李氏所藏明清宜兴陶器》,纽约.法兰高公司。
  [2]图录中对李氏及其祖父,皆未刊载其名,仅有姓氏。
  [3]法兰高:《中国紫砂:李氏所藏明清宜兴陶器》,纽约.法兰高公司,2005年版,第8-9页。
  [4]谢瑞华:《海外庋藏曼生壶》,《书·画·印·壶:陈鸿寿的艺术》,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年,第238页。
  [5]由于图录中的尺寸是由英寸换算,因此多为带有小数点的非整数,其后皆同。
  [6]梁白泉主编:《宜兴紫砂》,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112页,图43。
  [7]“曼生型”为笔者提出陈曼生过世后,非陈曼生亲自参与,单丝造型风格非常接近,而且多半也仍出于杨彭年之手的这些紫砂器,参见拙文《曼生壶制作年代探索》,《紫禁城》2011年第6期。
  [8]音xiao fu, 括号内字图片不清楚,系根据图录中的英文介绍推断。
  [9]梁白泉主编:《宜兴紫砂》,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135页,图56。另一同型拓本可参见詹勋华:《宜兴陶器图谱》,台北.南天书局,1993年版,第243页。
  [10]高英姿选注:《紫砂名陶典籍》,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年版。
其他文献
通过紧缩企业信贷规模,甚至收贷的方式降低企业杠杆率,这是极度错误的做法。借此,特别提请陈雨露先生(央行副行长)注意,在围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化解高杠杆债务风险》课题研究之时,不要犯此类错误。我认为,中国企业去杠杆关键在央行,关键在于破除导致中国金融短期化、投机化的趋势,关键在于中央银行要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资本环境,关键在于金融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改革。  现在,许多人认为中央银行需要“降准”
梳型聚合物和活性聚合物是目前常用驱油聚合物,其增黏性和黏弹性是评价其驱油能力的重要指标。为考察剪切作用对两种聚合物溶液性能的影响,分别研究了梳型聚合物和活性聚合物溶
我单位原有域为Windos2000(服务器命名为win2000srv)域,将Windows 2003服务器(命名为win2003srv)作为该域的额外域控制器时,做了Forestprep和Domainprep,准备了林和域。win2003srv变
以委内瑞拉减渣、辽河减渣、克拉玛依减渣三种劣质减压渣油为原料,在微型反应釜中进行反应,研究重金属等因素对重油热转化过程生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重油中重金属含量越
河南首次普查登记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工作于今年7月起启动,年底前普查结束。在普查期间,收藏有恐龙蛋等古生物化石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免费鉴定真假,登记后可依法收藏。古生物化石
对先锋褐煤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中于温和条件下(350℃)的加氢液化行为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催化剂FeS、ZnCl2、AlCl3和FeCl3对先锋褐煤在离子液
动态网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互联网应用中,CGI、ASP、JSP、PHP是常见的用于制作动态网页的编程工具。然而,动态网站所具有的各种各样的交互能力和传输通道却带来了许多安全隐
11月21日至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后,来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自2013年来到上海考察后,李克强总理以每年一次的“高频率”来到上海自贸区。  李克强总理现场考察“放管服”,称“中国依然是外资最佳投资地”  11月21日上午,上海自贸区市场监管局,这是李克强总理此次考察上海自贸区的第一站。  “你们不用引导我,我自己选择。” 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