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保护,我们一起行动!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dewei6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一个小生命诞生,父母的内心充盈喜悦。看着他一点点长大,父母的眼神写满期待。我们总是盼望孩子乐观、上进、博爱,一生平安幸福;我们又何尝不知,漫漫成长路,鲜花总会与风雨相伴,掌声也会与坎坷相随;我们的肩上担负着许多责任。
   希望每一个儿童远离伤害。据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调查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1-17岁儿童的首要死因。各地屡屡发生儿童溺水、烧烫伤、坠楼、车祸等意外伤害事件,以及儿童遭受家暴、遭受性侵、缺乏照料等有意伤害事件。我省也发生过南京吸毒母亲失踪两个女儿饿死家中、泗洪6岁女童街头赤身乞讨、东台小姐弟意外窒息死亡、扬州7岁女童受侵害等事故。
   这些事件令人揪心,引人深思!我们时刻在反省反思,如何让每一个儿童远离伤害,给他们安全、幸福、快乐的今天和明天?如何为陷于困境、权益遭受侵害的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生活、教育、心理康复等方面的救助帮助?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们对安全的需要,甚至比对爱或被爱的需要更加深远。安全对于儿童而言,更是生命的第一要素。在以社会公正为基本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我们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今天,儿童保护与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和公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儿童安全与否,同时也时刻考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同一片蓝天下,只要有一个儿童没有得到应有的照料和帮助,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尊重和权利,都将是我们的失职,我们会羞愧和自责。无论作为何种角色,我们都必须要保护儿童,使他们远离伤害。
   保障每一个儿童安全成长。我省有1700万未成年人,保障每一个儿童都享有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是社会及每个公民的责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安全保护问题,针对当前儿童成长的复杂环境,不断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手、专家指导、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对160万名留守流动儿童开展安全守护行动、落实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制度分别写进2013和201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了省政府年度十大重点工作,面向全省各级政府及相关政府部门部署任务。2015年,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有望成为省政府新年度十大重点工作内容。面对即将来临的“十三五”,省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拟将儿童与安全作为一个崭新的领域书写进我省“十三五”儿童发展规划,引导各级政府树立儿童安全大于天的理念,努力以政府行为更加有力地保护儿童。
   我们还需要广泛宣传“儿童优先”、“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先进理念,广泛宣传《儿童权利公约》、《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在构建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制社会的进程中,通过对侵害儿童权益行为的监督和处理,通过合理的公共政策平衡社会资源的分配,让所有的孩子拥有和平、尊严、宽容、自由、平等和团结的成长环境,得到幸福、爱抚和理解的精神关照,为他们今后独立生活于社会、热忱服务于社会,种下一颗颗良善而阳光的种子。
   教会每一个儿童自护能力。“儿童伤害不是意外,儿童伤害可防可控。”我们尊重父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父母需要更新家教理念、提升监护素质,切实担负起自己的第一职责,给予儿童良好的生活照料,为孩子创造安全的成长环境,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精神氛围,把儿童看作需要保护的生命个体,尽力呵护不予伤害,让孩子快乐成长、自信成长。
   任何时候,预防必须先行。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自护自救、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社会经验及安全规则;教会他们对周围世界有敏锐、深刻的认识能力,对环境有灵活的应变、应激能力。比如,在英国,警察巡逻的时候会带一个纸做的有核桃大小的小熊,上面写着一句话: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警察把这个小熊送给孩子,孩子就会知道这句话。
   任何时候,身教总是重于言教。父母自己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是闯红灯还是酒驾,都会破坏孩子内心的规则感,导致他们无法从父母身上学到自我保护的行为,更学不到自我负责的态度。无论是不经意的伤害行为或照顾忽视,都将不利于儿童身体和精神的成长。
   任何时候,学校和家庭在儿童安全中密不可分。学校要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儿童安全校本课程,在寓教于乐中,传输安全知识理念,培养技能技巧;老师是学生可敬可佩的师长、“亲人”,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师德涵濡学生、护佑学生。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承载着希望。让每一个儿童安全成长、健康发展,是国计民生之大事,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及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积极行动起来,合力编织以安全宣教、安全管护、卫生保健、社会救助、人文关怀为重点的儿童安全守护网。
   我们衷心祝愿,每一个家庭都是儿童安全生活的港湾,每一所学校都是儿童安心读书的乐园,整个社会成为儿童安然成长的天地!
其他文献
人际沟通中常出现的指责、讨好、超理智和打岔这4种沟通姿态,会影响沟通的效果。这是被称为萨提亚沟通模式的理论之一。而这4种沟通姿态,人们大多是从家庭中学习到的,可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方式,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人际交往能力。  案例:  乐乐正在读小学六年级,最近其他家长都在忙着考虑给孩子上哪所理想的初中,可是乐乐的父母却顾不上为这事烦恼,因为乐乐最近对父母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父母从惊喜到忧虑。
期刊
双休日,我接到一个学生打来的电话:“李老师,你帮我跟爸爸妈妈说一下,你不是叫我们留意观察一下春天的景色吗?我们小组5个人约好一起去暨阳湖,可爸爸妈妈就是不同意!”于是,我跟这位学生家长取得了联系,她妈妈说:“李老师,我也想让孩子出去玩,可是我今天没有时间陪她,且不说路上的安全没有保障,要是一不小心滑到了湖里,怎么办呢?”  听了她妈妈的话,我又能说什么呢?是呀,这万一的事情谁能够保证不发生呢?我只
期刊
现代心理学研究中,有学者把小学生依赖橡皮的行为形象地称为“橡皮综合征”,这样的孩子喜欢不停地用橡皮擦,直到将作业本擦破为止。还有的孩子离开橡皮就做不了作业。而且橡皮综合征除了表现为依赖橡皮化解心理紧张外,还会将行为扩展为不停地张望、咬手指、在本子上无意义地乱写乱画等。  案例:  男生小宇,天真活泼,上小学二年级。他的父母都是教师,爸爸在外地工作,周末及假期才在家待一段时间。小宇幼儿时期体弱多病,
期刊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有许多用木材、钢材建造的造型独特的物体,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北京的鸟巢,还有我们常常看到的高高的输电线塔、起重机架、游乐设施、房屋的屋顶等,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框架结构。  小朋友,你有没有发现这些框架结构中的小格子大多数是三角形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找出这个秘密吧!  首先,我们用小棍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观察一下它们受到力的作用时
期刊
Q 我孩子5周岁,已经有好几颗虫牙了。医生说有颗龋齿现在必须拔掉,不能等到换乳牙了。请问孩子拔牙后,如果出血,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安徽合肥 赵川  A 赵川读者,你好!  拔牙后,让孩子咬住医生放在牙齿间的纱布卷或棉球,达到止血目的。咬合半小时后便可取出,再注意看是否有新的出血。如果仍出血不止,可以把一个茶叶包对折,咬在伤口上。茶叶中含有鞣酸,可以减少出血。  如果在拔牙后十几个小时内仍吐出少
期刊
我家闺女今年11岁,自怀胎十月开始计算,我们母女俩共同读书的年头也快11年了。从唐诗宋词到古典名著,从童话绘本到历史故事……无法做到精益求精,字斟句酌,只希望能培养起她读书的爱好。但对于家庭教育类书籍,我一直秉承着绝不分享的态度,默默无声地独自阅读。  去年暑假某日,闺女信手甩了一本书在我的眼前,嘴角轻斜,眼神微藐,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老师说了,《给您一只金手指》是要亲子共读的,我看过两遍了,我
期刊
孩子放学回到家,向你报告一件事:“我今天在学校被老师处罚……”身为父母的你会有以下何种反应?  第一种反应:“为什么?是不是你不乖!”  第二种反应:“我现在很忙,等一下再说。”  第三种反应:“好了,不要难过,下次改进就是了。”  第四种反应:“看你的样子很伤心,愿不愿意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对了,第四种反应才是亲子间最佳的交流方式。通常,情绪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父母应运用“停、看、听”
期刊
通常如果爸爸妈妈听到孩子问这样的问题,都会感到很幸福,那是证明,孩子很爱我们,当然我们也爱他。真的很希望来生我们还是一家人,可是,可以吗?不单是父母有时会想想这个问题,孩子也会。只是他们提问的出发点很简单,只想问一个答案。  不恰当的回答  哎呀,你这么调皮妈妈可要想想呢。  这是一个多伤孩子心的回答啊。因为自己调皮妈妈就觉得很厌烦了,她其实并不喜欢我,而且,连我做她的孩子她都觉得倒霉。事实上真的
期刊
1  “水仙花日”是新西兰广为人知的癌症基金组织,每到春天,水仙花盛开的季节,就有很多志愿者在街头巷尾接受捐款,并授予捐献者一支手工做的水仙花。新西兰人走在大街小巷都以身戴黄水仙为荣,昭示自己有份社会责任心。  女儿小荷每年随爷爷奶奶贡献一下午,帮助收集捐款发放水仙花。她和爷爷奶奶拿着印有水仙花标记的小黄桶站在商场一角,每当捐献者往桶里投放捐款,小荷就郑重地递上一支水仙花,人们总是和气地说声:谢谢
期刊
面临逆境时,4%的中小学生经常存有自杀的念头,35%偶尔有自杀念头……12355南京青少年综合服务台对9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小学生能够从家庭、学校得到的生命教育非常缺乏。心理专家建议,中小学应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父母也不要忌讳和孩子谈论死亡,学校、家庭可采取多种方式帮助中小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  六成受访学生具有抗挫能力  本次调查共抽取10所中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