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不同切口的选择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hu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中隔偏曲为鼻科常见病、多发病。据报道人群中发病率为51%,其中有症状需要治疗者为12%[1]。目前,随着鼻内镜手术技术的成熟,经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已成为主要治疗方式,也使得根据病情选择不同切口进行手术成为可能。我科于2007年3月~2009年5月共收治鼻中隔偏曲患者117例,根据鼻中隔偏曲的部位、形态和范围,选择了不同的手术切口,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117例,均为男性,年龄18~37岁,平均21.7 岁。术前均行前鼻镜、鼻内镜检查,部分患者行CT检查,了解偏曲部位、形态及范围。采用改良Killian手术切口62例,鼻前庭皮肤“L”形切口26 例,鼻中隔棘或嵴尖部横形切口23例,鼻中隔棘或嵴前粘膜纵形切口6例。其中有24例伴有单组或多组鼻窦炎(其中10 例伴有鼻息肉),78 例伴有下鼻甲肥大。主要临床表现:101例伴有不同程度鼻塞,36例伴头痛,67例伴脓涕,11例伴有打喷嚏、流清水样涕等变态反应症状,23 例伴有鼻出血。
  1.2手术方法:根据患者鼻中隔偏曲的部位、形态和范围,笔者选择以下4种手术切口。
  1.2.1对鼻中隔广泛偏曲或高位偏曲患者,采取改良Killian切口,即鼻中隔皮肤粘膜交界处偏皮肤侧切口,分离同侧粘骨膜直达筛骨垂直板和犁骨上后部,于切口后1mm处切开软骨,分离对侧粘骨膜,充分暴露偏曲部位,取出大块四方软骨,修整削平,放入生理盐水中存放,待鼻中隔完全矫正后回复原位。骨质偏曲不行大块切除,仅切除嵴或棘,高位偏曲行“青枝骨折”复于正中位。切口缝合或不缝合。
  1.2.2对于鼻中隔前端软骨偏曲或鼻中隔软骨前脱位患者,选择鼻前庭皮肤“L”形切口,切口在鼻中隔皮肤偏曲部位前1mm处 ,并沿鼻底向后延长2~3mm,切开皮肤、软骨膜,软骨偏曲根据偏曲程度和部位行划痕减张,深度为软骨厚度的2/3或全层,使之减压变直。对于鼻中隔软骨前脱位难以复位者,行柱形切除减张后复位。切口可缝合或不予缝合。
  1.2.3对鼻中隔棘突或嵴且对侧无凹陷者, 可直接在棘或嵴尖部作一前后横形切口,长度等于棘或嵴。切开粘骨膜,用鼻中隔骨膜剥离子充分剥离粘骨膜和粘软骨膜,用燕尾凿或平凿凿除棘突或嵴,再将粘骨膜复位、铺平。切口可不缝合,填塞时需注意切口粘膜的平整,避免因切口粘膜翻卷引起的愈合不良。
  1.2.4对鼻中隔中后端偏曲或鼻中隔棘突或嵴且对侧凹陷者,可在其前缘粘膜作一纵切口,长度超过棘或嵴,分离同侧粘软骨膜和粘骨膜,于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犁骨的连接处离断,轻压四方软骨,再分离对侧粘骨膜,将偏曲的骨质咬除,直到矫正满意为止。不缝合切口,高分子膨胀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
  前两种切口仅对粘膜或皮肤对合不佳者进行缝合,后两种切口可不予缝合。所有病例均采用鼻腔高分子膨胀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填塞,填塞时间2~4天。合并有鼻窦炎、鼻息肉和下鼻甲肥大的患者,同期在鼻内镜下行鼻息肉摘除、鼻窦手术及下鼻甲部分切除或等离子消融术。
  
  2结果
  
  所有患者的鼻中隔均获满意矫正,手术切口愈合好,有缝线者均于术后5~7天拆线,鼻塞、头痛和鼻出血等
  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117例中有2例术后出现鼻中隔血肿,经处理血肿消失,伤口Ⅰ期愈合。随访3~6个月,无1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粘连、脑脊液鼻漏等现象。
  
  3讨论
  
  鼻中隔矫正术的主要目的是解除由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塞、头痛和鼻出血等临床症状。晚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发现表明,鼻中隔偏曲还与鼻腔、鼻窦的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预后有密切关系[2]。鼻内窥镜应用于鼻中隔矫正术,照明好,视野清晰,使切口的选择不再局限于传统的Killian切口,有了更多样的选择。
  对鼻中隔广泛偏曲或高位偏曲患者,我们采取Killian切口,但有所改进。我们将切口略偏向皮肤侧1~2mm,并向鼻底部延伸,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暴露偏曲部位,获得良好的视野,而且切口边缘较厚实,弹性好,可避免因张力过大引起的切口撕裂。而传统的Killian切口,常因为粘膜侧过于薄弱,切口张力大而导致手术操作中粘膜撕裂,从而影响切口的愈合。鼻中隔粘软骨膜和粘骨膜剥离广,易引起鼻中隔血肿,本组中有2例即出现此情况。对易出血者可在鼻中隔近鼻底处横行切开一侧粘骨膜,切口长约1cm,且与鼻底平行,可有效避免鼻中隔血肿发生[3]。后续患者未再出现鼻中隔血肿。
  对于鼻中隔前端软骨偏曲,我们选择鼻前庭皮肤“L”形切口,切口在鼻中隔皮肤偏曲部位前1mm处,而鼻中隔软骨前脱位患者的切口则完全在方形软骨前,切开后分离凹陷侧粘骨膜,对偏曲软骨行划痕减张或柱形切除,使鼻中隔软骨回复竖直,避免大块切除引起的鼻中隔软弱或鼻尖塌陷。
  对鼻中隔棘突或嵴且对侧无凹陷者,可直接在棘突或嵴的尖端采用从前至后的横形切口,长度要等于或略大于棘或嵴的范围,自尖部向上下分离粘骨膜,暴露棘突或嵴,用燕尾凿或平凿凿除棘突或嵴,再将粘骨膜复位、铺平。而对鼻中隔中后端偏曲及鼻中隔棘突或嵴且对侧有凹陷者,切口选择在其前缘,于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犁骨的连接处离断,轻压四方软骨,再分离对侧粘骨膜,暴露偏曲并校正。手术切口不予缝合,但由于此处切口粘膜多较薄,易翻卷,要使切口良好,愈合的关键是将切口粘膜铺平、対合,填塞时应特别注意。这两种切口主要凭借鼻内镜良好的光线和清晰广阔的视野,将鼻中隔手术局部化,减轻了手术创伤,简化了手术过程。尤其对合并有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另外,对于鼻中隔前端上颌骨鼻嵴偏曲的病例,有作者选用唇龈沟正中切口,并使用耳科电钻磨除偏曲骨质,效果良好[4]。切口侧别的选择主要根据手术医师的习惯和鼻中隔偏曲的情况,无硬性规定。鼻中隔棘突或嵴者,应选择其同侧。手术中应尽量保持一侧粘膜完整,如两侧粘膜破损不可避免,应尽量避免对穿,否则需采取补救措施避免穿孔。术后应用高分子膨胀海绵填塞者,可于海绵表面涂抹红霉素软膏,有效减轻术后反应。对于术中出血较少的患者,鼻腔可不予填塞,仅用明胶海绵贴覆切口即可。
  经鼻内镜行鼻中隔校正术通过不同切口的选择,使手术更个体化、更具针对性,良好体现了经鼻内镜手术微创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咸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式及适应证的选择[J].云南医药,2004,25:246-248.
  [2]Guyuron B,Uzzo C,Scull H.A practice classification of septenasal and an effective guide to septal surgery[J].Plast Reconstr Surg,1999,104:2202-2209.
  [3]游学俊,高起学,刘 争,等.鼻内窥镜在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13(9):392-393.
  [4]肖红俊,孔维佳,汪广平.再次鼻中隔矫正术[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14(3):184-186.
  
  [收稿日期]2010-1-05 [修回日期]2010-01-31
  编辑/何志斌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与探讨彩色超声对于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鉴别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通过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患者共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
渠道管理(Channel·Management)是指制造商为实现公司分销的目标而对现有渠道进行管理,以确保渠道成员间、公司和渠道成员间相互协调和通力合作的一切活动。
论述助理护士在神经外科ICU工作中不但应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还应具备娴熟的操作技术、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沟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前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对指导手术难点操作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
本试验选用36头崇明白山羊,分为对照A组、试验B组和试验C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崇明白山羊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0 lx光照强度的试验B组母羊繁殖性能最优,与对
“直销”在我国,一直是一个与“传销”纠缠不清、备受争议的名词。而在英语中“直销”和“传销”是同一个词“DIRECT SELLING”。按照计酬方式的不同,有分为单层次直销和多层
纳米技术及微型机械被认为是21世纪的核心技术。文中介绍了纳米技术及微型机械的基本概念及纳米加工技术、纳米材料技术、纳米摩擦学等纳米技术在微型机械中的应用。
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主办的02005中国牙膏名牌产品新闻发布会暨高峰论坛近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05年度上榜的名牌有两面针、中华、冷酸灵、黑妹、蓝天、
目的 探究敲除NOR1基因后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存活率及器官损伤的影响。 方法 SPF级雄性BALB/C裸鼠30 只随机分为Control组(n=10)、Scramble组(n=10)、siNOR1组(n=10),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及内分泌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增加,尽管诊疗手段不断提高、总体死亡率也并未显著上升,但新增病例的不断出现已引起全球医疗界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