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幸福安宁的地方——广西壮族自治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走访纪实

来源 :中国减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ang28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西南海陆边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青山秀水的美丽之乡。然而低纬度亚热带天气,也成为了台风、洪水、风雹等灾害肆虐的温床。多发频发的自然灾害一直是制约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门槛,也是广西人民心头挥之不去的困扰。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在广西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近日,本刊记者走访了2000公里之外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了广西防灾减灾救灾的那些点点滴滴。
其他文献
对826例遗传咨询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了G带显染色体分析,检出异常核型128例,占15.5%。某中鉴定为世界首报核型5种,国内尚未见报道的3种。
对五个品种猪染色体的银染,Q-、G-分带的研究表明,Ag-NOR_s染色体联合是家猪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携带NOR染色体之间的联合是非随机的,具有品种特征;猪的Ag-NOR_s染色体联合
当前处于风险社会中的学校安全,面临着多元风险源、多维风险链、多利益主体等风险特质,亟待强化全方位的风险内控、施行立体化的风险合作.笔者就学校安全的社会风险进行分类
期刊
本文报道中国林蛙地模标本的染色体组型、C带和银带。选用染色单体未分开的早中期分裂相制作C带可显示出较多带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蛙与亲缘关系较近的欧洲林蛙在染色体
<正> 由于栽培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基因流蚀和近代遗传学、生物系统学研究成果的积累以及栽培植物与其野生近缘种进化关系的澄清,育种学家把作物改良的突破寄希望于野生
<正> 近年来,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引起了动物遗传育种学家们的普遍关注。许多世界著名大学的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所纷纷建立了生物技术研究室,许多动物遗传育种学家也逐渐地
本文报道了用绒毛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的方法,诊断出一个家系中3例染色体异常胎儿。一例核型为:46,XX,rec(4),dup p,inv(4)(P12 q35)pat;另外两例核型为:46,XY,inv(4)(p12 q35
成都市金堂县位于四川省东部的丘陵地区,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县.当地在立足实际县情的基础上,以社区为单位,扎实开展了各项防灾减灾工作,对基层综合减灾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软
期刊
基因效应分析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植物遗传学研究和植物育种工作中。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在大样本情况下,可用正态分布对基因效应和尺度测验统计量进行显著性检验。当样本容量较小
通过主成分分析,对50个绿豆品种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并采用多种方法对参试品种进行系统聚类。研究结果表明,以产量、果荚和品质等为代表的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13%。应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