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东部地区大豆疫霉病致病型及毒力分布

来源 :大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y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2008年从黑龙江东部地区佳木斯、绥滨、富锦、桦川、桦南、双鸭山、抚远、密山、依兰、汤源、集贤、宝清等采集的典型病症大豆疫霉病株上分离53份菌株,用国际上通用的一套鉴别寄主(分别携带Rps1a,Rps1b,Rpslc,Rps1a,Rps1k,Rps3a,Rps6,Rps7基因),鉴定出1、13、17和三个致病型;其病原菌可以划分为四个毒性类型并初步明确了其毒力分布情况。
其他文献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垦农4号大豆(Glycine max)为材料,通过叶面喷施SOD模拟物(SODM)、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氯化胆碱(Cc)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比较了大豆叶片中几种内源激素含
以合理利用黑龙江省土壤养分资源,避免肥料浪费,达到大豆高产、优质和高效为目的,根据李比希最小养分率原理,设计了最佳处理,并在最佳处理的基础上做减素处理,以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
以磷高效大豆BX10和磷低效大豆BD2为材料进行水培,比较了品种间磷的吸收和同化效率差异以及二氢茉莉酸丙酯浸种(PDJ)对磷的吸收和同化的调控效果。低磷减少大豆干物质和P的积累,B
从大豆根瘤中分离到1株根际促生菌Sneb207,经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其发酵产物对豆苗生长促生效果显著,发酵液灭菌后仍具有促生活性,具有广泛
磷胁迫是全球耕地面临的共性问题。自然资源的局限限制了磷肥的生产,因此植物如何高效利用磷素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从基因调控的角度,包括磷胁迫诱导的EST、磷胁迫响应的转录因
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柴静拍摄的《穹顶之下》让“雾霾”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据统计,每年有50万人因大气污染被夺取生命,作为高度污染标志的雾霾已为我们敲响了环保的警钟。
基于Logistic方程建立大豆干物质累积曲线用来描述大豆干物质累积过程,由于气候条件处于非理想状态,因此对其干物质累积过程进行气象条件订正,并分析干物质累积量与气候产量的关
高产大豆品种不仅要求单株产量高,而且又适宜密植的品种。以两种叶形的10个品种(系)为材料,从边际效应指数角度,研究了不同叶形大豆品种叶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边际效应指数及其相互
目前地图印刷广泛采用调幅加网对原稿进行处理,其阶调复制特性和印刷技术已非常成熟。但由于调幅加网存在一定的缺陷,印制的地图存在诸如线条锯齿感、龟纹、阶调层次表现不佳等
地膜覆盖栽培是人为控制土壤温度、水分、养分、耕层结构、微生物等综合技术的一项农田生态系统工程学。作者综述了覆膜栽培大豆条件下由温度、水分、通透性、pH值、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