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可以触摸到的语言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i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提高学生习作语言质量,用手轻轻一抹就可以触摸到语言质地?笔者在本论中从语言的功用、语言的个性化、留心身边的人事,多渠道积累鲜活的语言、用含蓄的语言表情达意、情感语言的运用,这几个方面试着给学生提供一盏灯,指引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言的功用 语言的个性化 情感语言
  红花得有绿叶衬,同样,一篇文章,即使构思新颖,取材典型,主题鲜明且不乏深度,可一旦语言干瘪,灰色,而且啰嗦,文章在读者心中会大打折扣。这就好像一个漂亮的姑娘穿着叫花子一样的衣服,美色大减,难免造成很大的遗憾。确实,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质量?笔者想从如下几方面谈谈。
  一 充分把握语言的功用。
  语言的功用,即语言的功效和作用。我们知道,音乐、舞蹈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们的听觉;绘画、雕塑可以凭空间的具体造型而直接诉诸于人们的视觉;电影或戏剧则可以通过演员的扮演角色把形象动态地、直观地呈献给观众。作品中的语言,凭视觉、听觉,触觉不能直接感受它,领悟它,而只能凭借语言为中介来理解作品。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给读者提供进行想象和再创作的广阔天地。它可以使读者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和联想的积极性,从而给人以主观感受,使读者在欣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来丰富它。如初中课文中汉乐府民哥《陌上桑》对采桑女罗敷的美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罗敷究竟有多美,面对这样的语言描绘,读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尽情的创作。可见好的语言的弹性。如果学生要想在作文中记叙一个人,可以通过生动、准确、形象的语言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从而使人物栩栩如生,让读者如见其人,这可以说是写作的真功夫。高尔基曾高度赞扬列夫尔斯泰的语言技巧:“应该向托尔斯泰学习造型技巧,浮雕般的描写,学习他把对象写得几乎可以用肉体感触到的技巧。他描写出来的形象,是人真想用手指碰碰它,在这方面他是个无与伦比的作家。” 可以触摸到的语言可以说是语言的最高境界了,教师应力争引导学生的作文向此靠拢。
  二、语言的个性化
  有一句话叫“文如其人”,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人说出什么样的话,《红楼梦》中焦大醉酒后在贾府率性而出的愤世嫉俗的话,臭骂贾府上上下下全不是人,林妹妹是绝不可能说出口的。确实,人物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人物语言的不同,让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就是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只有个性化的语言才可以让人物站起来,栩栩如生。记得有一次在作文讲评课上,笔者在班上读了一个同学的作文,题目是《我和爷爷放风筝》,其中有爷爷对“我”说的几句话是这样的:“看,云儿多漂亮,像棉花糖一样的,咱们的风筝快要飞到云端了。”我让全班同学各抒已见说说这句话的优缺,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说写得好,我问好在那里,学生们说比喻句用的好,把漂亮的白云比喻成棉花糖,形象生动。我不仅沉思良久。是的,这个比喻句本身是很好,很贴切的,但出自一个农民爷爷的口里,是不是就变质了?使人产生怀疑了? 爷爷能说出这样动听的话吗?于是文章的真实性就大打折扣,因此也就降低了文章的可读性。同学们听了后似有所悟点点头。
  不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会让文章顿失色彩,同学们或许已经认识到语言的个性化对习作质量的提升作用了,那么如何使学生习作语言个性化呢?细心观察是基础,积累是核心和关键。
  三、留心身边的人事,多渠道积累鲜活的语言。
  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很重要,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中,大街小巷的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各色人物,其语言各具特点,并且接近生活,如能把这些语言积累下来对写作会大有帮助的。要告诉学生,得有生活的敏感度,用一双明亮的小眼睛注意身边的点点滴滴,并能随时记下来,久而久之,就会积水成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让笔者深悟:积累是关键,不积累,只是一味地谈技巧,那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即的, “书到用时方恨少”干任何事都应有备而来。此外,特别注意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见效的。再者 ,当今社会,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应让学生在看电视时吸取人物语言的特点,为自己作文服务,例如电视据《水浒传》中人物是我们学习个性化语言的极好的范例。
  四 用含蓄的语言表情达意。
  有些学生的作文的语言过于直白,会使读者觉得你的文章如白开水般平淡无味。如故学生能学会言简义丰,尽可能将丰富的思想内容凝聚在最少的词句中,会给读者留下广阔想象余地,使文章“言尽而旨远,词浅而意深。虽发语以殫,而含意无尽。”
  鲁迅的小说《故乡》的结尾有这样的几句话:“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几句话十分简洁、含蓄、凝练,言有尽而意无穷。把希望比作路,又非常深刻,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与韵味。学生如会用象征手法表情达意,文章的深刻性会增强。例如一次我让学生以“思念”为话题作文,班上有一个学生写对老师的思念,整篇文章不见一个“思念”的词,只是写她是山野中一棵即将枯萎的小草,渴望着阳光与雨露。她把自己比作小草,把老师的知识、教育,关爱比作雨露,使文章含蓄深刻,特色独具,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五、 情感语言的运用。
  “以情感人”,而情感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因此,优秀的作文(应用性文体除外)语言要赋予情感色感情韵味。有的学生善于用平淡的细节来体现深情,如妈妈在临行前呈给你的一碗热气腾腾的家常饭,看似简单,但母爱尽在其中。爸爸的一句平淡的 “路上小心”,却蕴含着沉沉的父爱;有的学生善用浓烈的词语表达强烈的爱憎,这正如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感的澎湃激昂。倾注情感的习作才能打动读者,感染读者。
  总之,作文的语言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意义重大,很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只注重选材、结构、立意等而忽视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言为心声,只有把语言和选材、结构、立意等结合起来,文章才会趋向完美。
  参考文献
  [1] 高尔基.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
  [2] 刘亚珍.文学概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班集体是一个微观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良好的班集体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对于培养远大理想、爱国情感,增强自我教育和发展个性心理品质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一个具有人际关系和谐、自觉纪律、乐学向上的班集体,几乎随时都在熏陶感染着集体中的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个别成员的不良行为不易萌发,
期刊
在现代社会,身心健康是小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健全其人格,使他们能夯实心理基础迎接各种挑战,变得星光灿烂,这是每个教师崇高的追求。  “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我教育学生时,爱心疏导,唤醒心灵,点滴中品味到了泰戈尔这句名言的魅力。  【个案情况】  立秋后的九月,就像一朵盛极之后的娇嫩鲜花,外圈儿
期刊
最近,学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广播操比赛,各个班级赛前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比赛成绩有好有差,我们班仅在中游。赛后我们班进行了总结,找出了和兄弟班级的差距。在总结中有,几个学生的看法引起了我的深思,这几个学生“强烈抗议”评委评判有失水准,理由是当评委的老师没有一个会做广播操(会做操的体育老师为了避嫌不当评委),打分时“胡打”。学生找的理由固然过于片面,但细想一下,却有一定的道理。让一群几乎不会做操的外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调节和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应该包含“教”与“学”的目标,两者是有机统一的。本文笔者就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就不会“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就会为达到目标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把自己摆在主体位置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广告”,顾名思义即广而告知之意,广是广泛,告是告知;就专业领域来看,意为“广告主要以付费方式,有计划地透过适当的媒体,针对特定的对象,传递经过设计的讯息,以期达到特定的广告目的一种宣传方式”。时至今日,广告已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时代的发展赋予了它更多的内容,它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给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以其独特的方式记载和
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指的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21世纪如何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三疑三探”模式的提出,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搭建了平台,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成功的跑道。  一、质疑——创造的起点  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这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第一步。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
案例《一堂“失败”的好课》,是小学三年级的一节自然课,从课堂内容看,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了解液体有热胀冷缩的特性,从这一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看,这节课是失败的,因为没有达到教学目标,也就是说这节课的“实效”不强;但是,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知识探究(观察并参与实验、认真思索、积极回答问题、甚至坚持自己观点不受诱导)来看,它应该是成功的!按照叶澜教授的判断一堂好课的五个标准来看,这节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