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对中性粒细胞死亡过程的调控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engli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中性粒细胞死亡的调控,阐明地塞米松防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方法50 只大鼠等分成5组.Ⅰ组:正常皮瓣组;Ⅱ组:阻断动脉8 h,生理盐水对照组;Ⅲ组:阻断静脉8 h,生理盐水对照组;Ⅳ组阻断动脉8 h,地塞米松5 mg/kg组;Ⅴ组:阻断静脉8 h,地塞米松5mg/kg组.术后观测皮瓣成活面积,检测全血中中性粒细胞凋亡、坏死水平.光镜观察中性粒细胞凋亡及坏死形态,电镜观察吞噬细胞吞噬凋亡中性粒细胞形态.结果Ⅰ、Ⅱ、Ⅲ、Ⅳ、Ⅴ组的皮瓣成活面积分别是(99.8±2.5)%、(18.8±1.8)%、(9.0±0.8)%、(98.2±2.4)%、(96.2±2.2)%.中性粒细胞凋亡含量术后早期Ⅱ、Ⅲ组明显低于另外3组,但第6天则高于另外3组.坏死水平术后Ⅱ、Ⅲ组高于另外3组.皮瓣中吞噬细胞吞噬凋亡粒细胞的数量Ⅳ、Ⅴ组明显高于Ⅱ、Ⅲ组.结论地塞米松防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在于调理了中性粒细胞凋亡水平.减少了其坏死数量,增加吞噬细胞吞噬凋亡中性粒细胞的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感染胎鼠原代皮质神经元细胞模型.方法取孕14~16 d昆明小鼠皮质神经元进行细胞培养并感染HSV-Ⅰ.观察倒置光学显微镜下神经元形态变化,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二者的百分比.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观察正常及病毒感染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用特异性HSV-Ⅰ荧光抗体检测神经元受染情况,并利用MTT比色实验检测细胞活性.结果原代培养神经元数量、形态良好.用阿糖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