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药王山景区规划设计分析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陕西省铜川市药王山旅游景区的规划研究分析,阐述了药王山景区规划中采取的一些规划设计理念及方案设想。重点从规划景区的文化价值入手,经过合理的规划设计,进一步展现药王山景区“自然生态、唐风古韵、休闲绿野、中医养生、文化民俗”的主题,塑造“幽、静、韵、野、养”的药王山景区意境,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药王山;文化;景区规划
  引言
  药王山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晚年隐居著书之地,后人尊称他为“药王”,因此而得名。它是以人文景观为主题的风景名胜区。南庵、北洞的古建筑群、碑碣石刻、摩崖造缘,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隋墓石棺、元代传说故事壁画,一直延续到明清历代的历史文化沉积,其涉及范围之广,保存实物之多,历史文化价值之高,实属国内罕见。这是药王山景区资源的一大特色,也是其优势所在。本文以药王山景区规划设计为例,阐述在尊重自然、保护现有文化的前提下,结合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药王山建造成为能充分展示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旅游胜地。
  一、景区现状分析
  1、景区综合分析
  药王山位于铜川市南北旅游轴线的交叉点,是南北轴线的最南端旅游景区,距离铜川城区较近。景区以西为水泥厂区,其工厂皮带廊由西北角穿越主景区而过,且东面有较大面积的采土采石区,对景区的景观影响较大,景区的主要交通道路——药王大道,是连接主景区西面的主入口。烈士陵园位于主景区西北角,景区东、南、北面为自然山地和林地,自然环境较好,仅零星村庄散布其中。
  景区现有北洞、南庵、碑林和磨崖石刻四片景区,大小景点分布其中,在入口处有中医养生园、石大医、法水神井、虎守杏林等景点。此外,主景区内还有起云台、齐天台、瑞应台和关东庙等遗址区。景区南庵东南方向现有较大面积的墓群区,以及景区内北面多年前的采石区,岩石裸露,严重污染视觉。
  2、人文景观资源分析
  药王山保留了众多金、元、明、清历代古建筑群,依山就势,气势巍峨,殿宇轩昂。景区的古建筑群中南庵是当年隋唐时期著名的道教观庵,也是孙思邈晚年归隐著书之地,又是明代中叶以前历代祭祀孙思邈活动中心,北洞则是明代中叶迄今,祭祀孙思邈的活动中心。西麓与山道两旁,现存石牌坊12座,木牌坊1座,以及通元桥、戏楼等古建筑遗址群。
  药王山的古迹文物,都与孙思邈密不可分,体现了他的高尚医德与精湛医术,他晚年在药王山的医学巨著,充分表现出极为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是中国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宝库。北洞的医方碑护罩着《千金宝要》、《孙真人三方碑》、《历代名医神碑》等6通,刻录医论、单验方1027个,这是我国古代医药的珍贵史料,引起了医药界和民间的高度重视。
  药王山碑碣、石刻、造像,是我国古代书法、石刻艺术的珍宝,驰名中外。现有历代碑碣350余通,以及摩崖石刻23处、摩崖造像45尊。各类碑碣、石刻、造像,雕工精细,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石雕艺术水平,为研究中华民族史、宗教史、文字书法史、地方史、中医史,以及古代民俗、美术、雕刻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药王山历史人文资源丰富,但是景区旅游开发投入不足,仍有许多资源尚未转化为景区旅游景点,且景区缺乏明确并相互交错的旅游线路规划设计,没有带头的人文景点及核心人文主题。应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适度的规划设计已有资源,并继续深入挖掘景区人文潜力,使药王山高品位的人文景观潜在的优势展现在大众面前。
  3、自然景观资源分析
  药王山自然风光独具特色。清耀州知州顾曾吐亘曾诗赞曰:“古柏千株翠作堆,城东佳气若浮来。非关黄白飞升事,胜概莫如北五台”,这是对药王山自然风景的真实写照。景区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其特点:丘陵起伏,原面破碎,沟壑纵横,峡谷深邃,这些典型的地貌决定了药王山景区明显的地域范围和自然风光特色。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中,必须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一地貌特色,扬长避短,强化植被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栽花,绿化美化环境,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和恢复药王山的自然地貌,以适应景区旅游发展的需要。
  药王山景区地处温带阔叶落叶林地带。天然植被以侧柏林为主,有少量刺槐、油松人工林以及天然旱生灌草群落,自然界限明显。景区内侧柏林立,四季常青,但景色单一,四季变化不够明显。观叶、观花、观果植物较少,因此,宜适度进行林相改造、景观抚育,利用宜林荒山、林中空地,填空补稀,营造补植观叶、观花、观果乔灌木,以丰富森林景色,提高美学观赏价值与森林景观品味。
  二、总体规划构思
  1、总体布局与规划结构
  规划强调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人与自然、城市、景区共生的绿色生态建设理念。将所在城市生产生活与景区旅游功能有机结合,城市生态环境与山体自然生态环境相互渗透,使景区的人文及自然空间资源得到有序发展,因此,在药王山景区原有的旅游景点基础上提出“一谷、三区、五台”的总体布局和规划结构。一谷:药王山谷沟(以药王山沟谷作为景区空间发展轴);三区:景前盛世(西部景区 现代功能及入口形象展示区)、五台圣景(核心景区 历史遗迹及人文景观旅游区)、澗灵佳境(东部景区 自然景观及休闲娱乐游憩区);五台:五台核心(围绕瑞应、起云、升仙、显化、齐天五台打造药王山核心景区)
  2、功能分区规划
  为了理顺各个功能区块的关系,有序组织游客,功能分区将与交通路网结合,保证各个地块的相对独立性与可进入性。在规划结构空间关系的基础上,具体安排项目及景点的空间布局可分为“七个功能分区”
  入口区:位于景区西入口处,也是景区的主入口。结合景前城市道路条件,逐步建设完善各类公共基础配套设施,作为整个景区的服务中心,配置综合接待服务设施,设计入口服务中心、交通换乘站、自行车租赁点等。
  峡谷景观区:贯穿药王山景区,长1200米,自入口区以“凡尘——修行——仙境”为主题,渐进设计三段带状生态景观区,形成天然氧吧和峡谷步行旅游线,沟底铺设木栈道,两侧雕刻摩崖石刻,辅以景观小品和休憩设施。峡谷尽头豁然开朗,与谷地景观片区相接。   药王山文化展示区:规划设计以药王山核心人文资源为主题的“医道同源”真人宫道教建筑群和碑碣石刻艺术馆。主要功能是作为药王山庙会活动场所,以及收藏和保护药王山珍贵的碑碣石刻资源。
  北山古迹观光区:为了便于游客参观和旅游组织,将现有的北洞景区(显化台)和磨牙石刻、碑碣景区等文物史迹合并为北山片区,不再新建景点,对现有古建筑、碑碣石刻进行归类、整理和保护,作为药王山核心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南山古迹观光区:以现状南庵景区(升仙区)为起点,以瑞应台、齐天台、起云台等台地地形为基础,向东、向南扩展景区空间。复建、修建宝云寺、崇福阁、三圣殿、三教堂等古建筑群落,与北山(显化台)片区组成“五台圣景”核心景区。
  谷地自然景观片区:位于峡谷景区东尽头端。以自然景观肌理和村落布局为原型,规划设计“仙人坊”自然景观群落。
  源地自然景观片区:位于东部景区的源地,规划设置纪念园林(药王植物园)。采取退耕还林措施,种植乔灌木、果树、药材等。内设名人种植园、名医长廊、药材园、纪念雕塑园。
  3、景观系统规划
  根据总体布局和功能,景观系统规划将水体、山地、植被等自然生态元素与人工环境塑造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形成药王山“幽谷、灵水、圣山”景观已有的山水格局,以“峡谷景观、山体自然林地景观、道路绿化景观、院落庭院景观、形象标识景观”五大景观系统为主要组成部分,与各片区功能紧密结合的绿化景观体系格局。
  绿化种植意向:以本土植物为主要品种,并具备水土保持、防风、降尘、观赏等特点。以现状侧柏林为基础,以林地为主体,结合四季变化进行植物配置,采用自然林、色叶林、树阵林地、带状防护林等具体形式。
  4、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在总体规划范围中,不设置大型餐饮、娱乐和住宿设施。规划的旅游服务设施的内容,主要包括:餐饮、商业网点、服务点、医务点、厕所、游览车停靠站点等设施,并根据近、中、远期高峰日客流量的大小、游览路径、人均建筑面积和周转量、场地条件等因素规划设置。
  5、保护培育规划
  依据风景区风景资源的价值、级别特征、生态敏感度的分析结果,以及对缝进去生态环境全面保护和适度开发的要求,将规划范围划分为一级、二级两个等级保护区,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级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区,包括药王山风景区南庵、北洞、碑碣、关帝庙、关平牵马、摩崖石刻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自现有围墙向外延伸50米,这是风景区最核心的人文景源,也是规划设计中的重点,旅游价值高,以保护为主。
  保护内容及措施:除保护景点自身原有风貌和完整性外,同时对保护区内整体环境进行控制保护,不得安排旅宿床位,严禁增设与其无关的人为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工具及其设施进入,区内浏览交通以步行为主。控制人流,保持合理容量,制定有效的防火措施,确保重点文物的绝对安全。
  二级保护区:规划范围内除一级保护区以外其他区域,是药王山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核心区域,生态敏感性和视觉敏感性都较大。
  保护内容和措施:对本区域内山体、水体、植被、动物等应严格保护,实施针对性的自然保护措施,采取遷旧坟、退耕还林、严禁捕杀野生动物、乱砍滥伐和开山采石;合理引导游人规模和活动性质,加强游客的自然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在集雨、流域范围内营建水源涵养林,保护水源环境,严禁污水、污物直接排入水体。除必要的生态修复、安全防护、景观服务、景点建设设施外,不得修建其他任何建筑构筑物,并且其设施要严格控制建筑的风格、体量、尺度、色彩、规模和选址。
  规划范围以外的其他区域(以药王山风景名胜区管理范围为界)划定为三级保护区,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三、结语
  药王山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我国中医药养生文化、宗教文化与其他文化艺术的宝库,是历史留给铜川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药王山景区是以药王山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积淀为基础,融合了佛教、道教、儒家的孙思邈药王文化为特色,以保护风景区的景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保持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连续性与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为规划总体指导思想,充分利用药王山景区现有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科学性的规划建设国内一流景区,发展提升地区价值,推动所在城市资源有效利用发展。
  参考文献:
  [1]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康文凤,李东和.济南市华山风景区传统文化景区规划设计[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6).
  [4]王赵民,秦凤岗.关于建设药王山旅游文化名胜的构想[J].现代企业,2008(2).
  作者简介
  魏天刚,魏东,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之一,能全面的反映施工全过程,也是评定工程质量等级的主要凭证,因此,整理一套齐全完整的技术资料十分必要,而且加强对资料的管理也尤为重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问题;对策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是工程建设过程过程和建设成果的真实反映,对于加强工程质量控制,追究工程质量责任,惩治工程领域腐败行为,以及工程日后维修、改造扩建等具有
期刊
【摘 要】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是一种全新的造价管理模式,它所涉及面比较广、综合性很强,与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紧密相联的。本文从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五个阶段,对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的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最理想的效益。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造价;控制;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结算  前言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建筑
期刊
【摘 要】后压浆技术对于提高桩体的承载能力有显著的作用,本文用工程实例,介绍了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总结了该技术的工艺流程及施工时压浆量达不到时的补救措施,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钻孔灌桩;后压浆;承载力;施工工艺  1、前言  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主要有桩端后压浆和桩周后压浆两类。所谓后压浆,就是在钻孔灌注桩成桩后,通过预埋于桩端和桩侧的压浆器向桩端和桩侧高压注入特殊配方的
期刊
【摘 要】中国有着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各行各业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室内设计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对其的影响更是如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室内设计和传统文化的相关理论,以及室内设计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传统文化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合理应用。  【关键字】传统文化;室内设计;应用 融合  前言  伴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和人与人之间便捷的交流,西方文化大量的涌入了中国,在中国的艺术设计界
期刊
【摘 要】在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愈来愈普遍,但近些年来高支模板支架不时垮塌的惨痛教训也提醒人们,在采用高支模板施工时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得到充分的保障。本文结合最新标准规范和工程实例,探讨了高支模板施工支撑系统的设计、施工环节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板;施工技术;应用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和大跨度建筑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这些工程很多是采用高支模板施工技术的。但高支模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室内空间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的样式越来越新颖、实用。如何在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过程中,科学、有效的实现功能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逐渐成为诸多设计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但是,目前在国内建筑室内的设计过程中,许多设计者对于室内空间设计的各个要点没有较好的把握,不能够有效的落实好功能和艺术完美的结合工作。本文就将对室内空间设计进行详细的介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幕墙因其美观,对于建筑增加负荷小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建筑幕墙的设计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玻璃幕墻;铝塑复合板幕墙;设计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建筑面积41365m2,主体塔楼由地下二层、地上16层组成,最大标高70.45m,主体塔楼外装饰设计采用铝合金带形窗和复合铝板幕墙, 中间为一玻璃中筒,中筒外装饰设计采用隐框玻璃幕
期刊
【摘 要】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与品质。  下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就建筑施工各专业工种的协调与配合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筑土建与建安筑装和装修工程协调配合相关问题做一下阐述。  【关键词】工业厂房;协调管理  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各专业中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有土建、装修、安装、采暖、给排水、空调、消防等等。施工中的协调工作,牵涉面广且又琐碎。各专业工程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景观道路空间形态设计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因此,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其相关概念进行了简述,并分析了城市景观道路空间形态设计的要点,旨在对其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城市;景观道路;空间形态;设计  1、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伴随着城市化的加剧,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起了城市景观道路空间形态设计。在这
期刊
【摘 要】索赔是工程建设中经常发生,它包括了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而市政建设项目一般具有造价高、施工时间长、施工过程复杂、环境多变等特点,因此,索赔不可避免,尤其是费用索赔。本文就市政建设项目造价索赔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市政建设项目;造价索赔;成因;防控措施;现场管理  索赔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于非己方责任或非应该由己方承担的风险造成经济或工期损失,及时向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