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洲

来源 :当代中国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k2293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鸿洲
  湖南凤凰人。现为副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书画研究院特聘画家。
  
  刘鸿洲的花鸟画之所以具有雅俗共赏、明朗亮丽的风格特征,与艺术家对待自然的特定审美态度有关系,即刘鸿洲把花鸟世界理解为一种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艺术对象,从而与传统文人崇尚的孤寂荒寒的境界拉开了距离。为了表达对花鸟世界的理解和感受,刘鸿洲在笔墨语言上,采取了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态度。在色彩上,艺术家不仅吸收了汉唐壁画中色彩鲜艳亮丽的特点,而且也吸收了民间艺术强调纯色之间对比的艺术方式,由此形成了灿烂的色彩与浓郁的墨色之间的和谐对比关系。同时,在“洋为中用”方面,刘鸿洲也大胆吸收了西方艺术中的光来表达花鸟世界的无限魅力。
  


  为了突出作品中的花鸟形象,以及与自然界的关联,拓展画面想象的空间,刘鸿洲把在传统花鸟画中只留白的背景,随意涂抹以色块,不仅使作品获得了构成之美,也使其具有了深远的空间感。
  刘鸿洲创作的花鸟画,属于写意的范畴,这使他特别重视“写”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这表现在刘鸿洲的作品中,几乎每一个局部的笔墨语言都是随意自由书写的,具有偶然、无序的视觉效果,但是在整体上,又显得秩序井然、和谐有序、充满生机。这使我们想起观赏印象派艺术的经验,即从近处和局部看,色块的斑驳和笔触的跳跃,几乎淹没了形象的可感性,但从整体和远处看,一切被描绘的物象又是那样的明确和清晰。不过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在刘鸿洲的作品中,随意的自由书写与整体的秩序之间的协调,与印象派的创作方法的区别还是巨大的。因为中国画重写的方法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对自然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和体验,即在中国古代哲人看来,自然界正是在无意、无为和偶然性中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目的的。如果我们从这一角度看待刘鸿洲写意花鸟的语言方式,那么,看似零乱无序的笔墨,言说的却是自然的智慧和力量,与此同时也显现了刘鸿洲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艺术技巧和对画面的整体把握的能力。
  


  我们熟知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移情自然的独特方法,这种方法在刘鸿洲的花鸟画中也常被采用,以表达艺术家的心境和感情。可以这样认为,刘鸿洲的花鸟画,在其创作的范围内,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和完善的艺术水平,然而,对于他未来的艺术探索来说,我认为这种成熟和完善也许正是他应该超越的境界。
  (邹跃进《刘鸿洲写意花鸟画解读》)
其他文献
会 议:汪稼华画展研讨会  时 间:2007年5月12日上午  地 点:中国美术馆七楼报告厅  主持人:陈履生   宋文京(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青岛画院专职书画家,策展人)    陈履生(主持人):    汪稼华笔墨画展,自5月1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以来,引起了广泛关注。无疑,这个画展名称就已经表明了他有关中国绘画的基本立场;同时,也表明他从艺近50年来的追求。  笔墨是当代中国画发展至关重要的
期刊
郎绍君  1939年生,河北定州人。 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近现代美术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    南望北顾楼论画    如今,许多人都在努力“打造风格”。这“打造”似乎暗含着三层意思,一是风格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制造:既可制造甲种风格,也可制造乙种、丙种或丁种风格,就像裁剪一件有个人符号性质的时兴衣服那样;二是风格“打造”过程有如生产
期刊
钱松喦  (1899—1985),江苏宜兴人,1923年毕业于无锡江苏省第三师范学校。曾任无锡市第一届文联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    “山水画”,属于中国民族绘画中的一门。“山水画”三字成为绘画上一个名词。今天必须重新认识这一门画的正确意义,给予一个新的概念。  纵观传统上的山水画,早已不是顾名思义、狭隘的只画山山水水,而是把宇宙间一切有形象的东
期刊
一本文之于“流民”及“流民图像”概念之界定    有关民众流徙现象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周代。最早的民间文学作品《毛诗·国风·桑中》云:“卫之公室淫乱,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期于幽远。政散民流,而不可止。”[1]而周代官方著作《纂图互注礼记·乐记》则以上古音乐之理譬之王政秩序,认为“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并进而作如下譬喻:  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怙之音矣。
期刊
展览:  “大山回响—李宝林师生画展”2006年12月1日至8日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2006-12-3湖北美院)   2006年12月14日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静水深流—潘公凯作品展”暨“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学术研讨会、“中国现代美术之路”文献展开幕。(2006-12-14上海美术馆网)   张文俊中国画展于2006年12月16日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共展出张老各时期作品100多幅。(200
期刊
李虚白  原名李瑞熊,又名李齐、李公望,号省斋、观明居士,又号听云山馆主人。1940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1979年定居香港,曾任文物艺术刊物《收藏天地》、《龙语》主编。1996年移民并定居加拿大。    六十五岁的中国传统山水画家、诗人李虚白先生,毫无疑问地达到了他绘画行旅的高峰。李先生这批撼人的近作,强有力地证明了这位重要的中国艺术家在过去的七八年里,在不断地提高和深化其对艺术的追求。这批
期刊
董继宁  1955年生,湖北咸宁人。1977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1988年结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课程助教班。现为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董继宁喜欢“独步”。他说:“我喜欢在黑夜里独步,人说是孤独的象征,而我认为是自我反省的良机。细雨蒙蒙,人们早已沉睡,我却在这人与自然的梦境里漫游,享受着宇宙的哺爱
期刊
吴正义  1959年生于湖南凤凰,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南分会理事,湘西自治州美术家协会主席,湘西州群众艺术馆馆长、副研究员。    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结缘有时是天生的,比如与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的缘份,还有就是左邻右舍街坊上这些人了。三十多年前,正义兄与我们不仅是同街坊、同班同学,还同有一个爱好:画画。三四十年来,先天的缘份和共同的爱好把我们的情感调度得稠稠的。这
期刊
崔晓东   1953年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祖籍江苏扬州。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黄胄美术基金会副理事长,《炎黄艺术》杂志主编。    对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是个性面貌。个性面貌愈独特愈好,不同于前人和当代人。不过,能称得上个性面貌的,至少应该包含两层意思:既要异于他人,又要有相当水平。仅仅与别人不同,还不能称为个性面貌,还必须有相
期刊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笔精墨妙,“可居可游”,有一种牧歌式的宁静。显然,这一植根于农业文明基础之上并由此形成的审美定势,已经难以激起现代都市文明之下人们内心的共鸣。另一方面,现代都市的喧嚣和紧张的生活节奏,又使人们对原始的大自然有着无限的向往。然而,以往那种“自然即我,我即自然”的生活状态,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却悖论般地成为现代都市人的一种奢望。于是,重返大自然,成了时下一种强烈的呼声。对于中国山水画家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