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Ⅰ、Ⅲ、Ⅴ型胶原(Col Ⅰ、Ⅲ、Ⅴ)在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分布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SSc患者(轻度纤维化9例,中度14例,
【机 构】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Ⅰ、Ⅲ、Ⅴ型胶原(Col Ⅰ、Ⅲ、Ⅴ)在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分布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SSc患者(轻度纤维化9例,中度14例,重度13例)皮损中Ⅰ、Ⅲ、Ⅴ型胶原α1链〔α1(Ⅰ)、α1(Ⅲ)、α1(Ⅴ)〕的表达(以平均光密度值为半定量检测指标),并以6例正常皮肤作为对照。结果3种胶原在SSc皮损真皮呈弥漫性分布,在网状层可见深染的α1(Ⅰ)和α1(Ⅲ)团块或条带,α1(Ⅴ)分布则较均匀,在小血管和皮肤附属器周围较多;从对照到SSc轻度、中度、重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小儿特重度烧伤休克期护理的经验.方法:1996年1月~2002年5月治疗小儿特重度烧伤87例,在休克期的输液护理过程中,针对患儿的病理生理特点,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
目的观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大鼠血清和肺小动脉fractalkine的表达变化,探讨fr-actalkine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间断低氧复制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
2000年1月~2004年5月,我科对186例病人使用联合化疗,均出现不同程度毒副反应,通过精心护理,顺利完成治疗,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目的构建牛乳铁多肽(Lactoferricin B)的真核表达质粒pYES2/Lactoferricin B,实现其在酿酒酵母S.cerevisiae中的表达,并初步检测其不同变异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通过分别合成La
2005年3月-2005年9月,我院采用经尿道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42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的影响及EGF在脊髓损伤再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18只成年恒河猴被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脊髓半横断损伤(hSCI)7d、14d、1月、2月和3月
急诊患者具有数量大、年龄差异大、流动性强、涉及病种多、用药范围广、留院时间短等特点,健康教育难度较大。2006年1月~2006年3月我们对241例急诊患者在就诊不同阶段的健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