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零距离接触美国课堂》有感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mei5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已经是第二次看《零距离接触美国课堂》这本书了。也许是这两年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反思较多的缘故,再次看这本书时,我总忍不住想停下来,总有想要动笔的冲动。书中详细介绍了美国的基础教育到高中教育,分析了中美之间教育的不同。作者虽然并没有过多地去评价哪一国的教育,但是看完后却能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在教育中,你的选择是什么?
  一、家长的选择,什么是快乐的童年?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随着人们对自身发展的不断需要,也许还有对社会某些方面的不满……无论怎样,折射出人们对教育最大的不满就是对学校教育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尤其对基础教育产生了不小的冲击。我站在讲台上有十几年的光阴了,更多的时间是与低年级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打交道。作为老师,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现在低年级学生的家长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甚至和高年级学生的家长也不同。很多低年级学生的家长和老师在沟通的时候,说的最多的就是:我就希望孩子快快乐乐的,没有压力,幸福成长……这几年,我不得不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到底怎样的教育才是无压力的教育?才能真正带给孩子快乐?也有一些家长从国外留学归来,带着近乎鄙视的态度去评价我们的教育,认为我们的教育就是扼杀孩子的天性,说迟早还是要把孩子送出国去……不可否认,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我们的孩子确实承受了比美国教育更多的学习压力,但这首先不是一个学校的问题。一个国家的教育必然有着自己的历史传承,更有着强烈的教育目的。在现行体制下,我们的基础教育已经在努力践行新的教育理念,在寻找新型的教育改革之路。比如我校的低年级教育改造计划,以及我校一直推行的激励教育,都是在为孩子们更好地发展做着必不可少的准备。其实,孩子快乐不快乐,真的远远不是写不写作业这么简单。
  从《零距离接触美国课堂》这本书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两国的教育体制不同,知识学习的内容不同,但是美国孩子从小接受的行为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与我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例如,美国的学生从小就接受爱心教育、责任教育、礼仪教育。再看看我们现在提倡的“信心,责任心,爱心”教育,不也正是致力于发展孩子们的这些行为规范吗?平心而论,现在最难的并不是教孩子学习知识,而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就拿阅读习惯来说,一年级刚入学的时候,班级里可能只有个别孩子是属于真正热衷于读书的孩子。真正爱读书的学生,表现在对读书有兴趣,读的书范围广,能读整本的书,读后有思考。这种孩子往往也表现出学习上的“省心”和“超前”,他们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都会在开学初显得略胜一筹。经过一个学期的引导,班级里已经有一半的孩子能走进阅读,这部分孩子收益最大的地方是识字量的增大,理解能力的提升,学习能力的提升,沟通能力的提升,表达能力的提升。有一部分孩子甚至在刚入学时基础明显较弱,但是在坚持阅读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相反,有一些家长简单地认为孩子的快乐就是玩得痛快,没有配合学校真正进行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这些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多大提高,把入学前的“老本”吃完以后,呈现出的便是学习起来逐渐感觉吃力。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再过半年,那么本来看着不错的孩子,在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甚至是写作能力上,都会出现弱势。而在西方,甚至其他更多的亚洲国家,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学校和家庭非常重视的事情。阅读和学习无关,但是对于我们今后的生活却有很大的关系。
  再比如我们的行为规范教育,许多家长有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爱孩子、尊重孩子就是说不得、碰不得。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一些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还会助长。记得去年寒假去逛宜家商场,在一楼出口处有个卖小吃的地方,旁边是一台供顾客自己接饮料的机器。我正站在一边休息,一个孩子和他的爸爸走到了饮料机的前边。只见这个孩子接了一杯,还没喝就直接将饮料倒进了水槽里,接着又接了一杯,然后又倒进了水槽里。我正奇怪是这两杯饮料的味道不同都不爱喝吗?只见这个孩子又接了第三杯,喝了一小口,在嘴里漱了漱就便直接吐到了水槽里,然后又去接,又去吐……我看呆了。然而令我更气愤的是,这个孩子的爸爸不但不阻止,还笑呵呵地说:“哇,你这样别人还能不能喝啊?”……当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家长为什么不及时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难道不知道自己和孩子的行为有多么丑陋吗?难道说,孩子这样的“快乐”就是叫作童年的快乐吗?
  二、“教育”的选择,你要教给孩子什么?
  作为教师,除了给孩子学科知识的传授之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良好习惯”是个很广义的词,包含的内容也很多。我觉得,其实最好的习惯是自我约束的能力。比如我不大爱看书,可是不看书不学习就会有危机感,那我就会强迫自己拿起书阅读学习。又比如,学生不想写作业,但是学生不写完作业我心里总感觉不踏实,总觉得自己该做的事情没完成,所以就会及时去督促检查。这样的内在驱动力的形成,也许就是雷夫先生提到的第六个层次吧!
  孩子进入小学的时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虽然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家庭教育应占很重的比例。不可否认的是,学校教育对孩子的行为养成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经常听见有教师批评孩子:“这孩子怎么这么……一看就是家长没教育好。”我并不赞同这种说法,孩子的教育必然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教育的结果,任何一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教师,不能只把自己看成是“授业,解惑”之人,而忽略了更重要的 “传道”责任。
  我国现行的教育和西方教育在行为规范方面相比较,方向都是相同的,然而在做法上却有很多细微的差别。比如,我们中国的学校会经常要求学生下课后不要乱跑,不要喧闹,这个要求是没有错的,但是对于孩子,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不跑不跳他们又能干什么?我们试着想象一下,一群一二年级的孩子,下课后让他们安安静静地待在教室里或走廊上,不跑不跳,不吵不闹,又没啥事干,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吗?教育不仅仅是一个规则,一个命令,教育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扎实有效符合实际的活动。在美国,首先在给孩子制定哪些行为规则(这里是规则,绝不是大的条条框框)、怎样制定等方面,学校都会对教师给予详细的指导,也就是说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如何提出要求,要求到什么程度,教师的心里都非常清楚,知道自己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该怎样去做。然而,我国的教师在师范毕业后就完全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教学经验属于口口相传,因此这也就造成了教师教育能力的不同。没有一套成熟规范的制度,只靠教师的个人能力和素质,那么学校教育必然会受到影响,教育效果也就会参差不齐。
  教育是个很大的话题,然而教育行为却又必须是非常具体和细微的。比如,在美国一年级孩子的行为规范若干条中,无论哪一条都在第一句写着“目视对方”,然后才是下一步的指引。我想,不管是做家长还是做教师,我们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教育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改变我们假、大、空的教育行为。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福田区天健小学)
  (责任编辑 张振清)
其他文献
聂双江的“归寂”学说是其对阳明心学的继承与发展,是针对当时阳明心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弊端的匡正,在阳明后学中属于一个比较重要的学术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聂双江
伟大的教学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多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鲁迅先生提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物理实验小组活动,改进实验教学、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重视物理探究性实验,提高课
对黏粒含量为34%的粉土泥浆样进行无宏观裂缝出现的慢速干化试验,对干化至不同目标含水率的试样进行压汞试验,获得孔隙分布曲线,系统地研究干化过程中粉土微观结构的演变规律
继之前的客房套餐成功合作之后,瑜舍宣布与轻客TSINOVA合作,特邀食客于2016年6月7日至8月31日前往屡获殊荣的Sure?o餐厅就餐。夏日正是外出的好时节。尤其在北京,夏季温度舒
除了中国市场正值起飞阶段,全球各地正面临不景气与高度竞争的环境,也许在一个“新产业”兴起的初期,对厂商而言,有相当不错的利润可期,但由于大环境的不景气以及资讯科技的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逐步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优良作风
随着课改的深入,体验教学得到许多数学教师认可,并积极大胆开展体验式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不少令人可喜的成绩。然而纵观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不难发现,在体验教学的过
创业阶段是一个老板事业生涯的特殊时期,无论企业是一次创业还是二次创业,都是向成功和收获迈进的关键时刻。在创业过程中,作为企业老板不仅要承担投资风险,还要承受艰难困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及时调控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精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