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视伤口比捂到腐烂强多了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z364088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剧《知青》一经播出,随即引起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争议:一方认为,本剧极为真实而完整地反映了四十几年前知青们的生活,另一方则始终坚持本剧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真实,编造外加粉饰。奇怪的是,两方中都有切身经历过“上山下乡”运动的老知青,莫非他们不是活在同一个时代空间?
  如此看来,“到底真不真实”成了衡量此剧优劣无法绕开的准则之一,虽然这对一部虚构的文艺作品来说有点不公平。事实上,对于像我这样并未经历过那个特殊年代的年轻人来说,无论是残酷残忍残暴,还是激情热血疯狂,我全都相信他们是真实的。好几年,我有幸看过邓贤的《中国知青梦》,上面记录了一些骇人的血泪数据,极具生理冲击力,而正是那些尖锐的事件让那段历史变得清晰可靠;我也看过陈冲导演的电影《天浴》,一个无法承受西北知青生活的女孩因急欲返城遭受了无尽摧残。惊悚的故事似乎更容易让读者或观众激动愤慨,进而无条件地信任故事的真实性。同样,我也读过作家韩东的小说《扎根》,那是根据他童年的记忆书写而成的,我们在书中看到的是关于知青与农民的日常状态白描,关于彼时“广阔天地”粗俗和荒诞的细微刻画,几乎没有写那些血腥惨剧,然而这些不加掩饰的庸常画面,照样真实得一塌糊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实并不因为耸人听闻而多加一分,也不会因为平淡无奇而减少一分。抛开人们的猎奇心理,真实就是客观存在,就是的确发生过,在这一点上,我更倾向于从日常生活入手,在细节中发现真实。
  说这么多的原因是,在我看来,《知青》这部戏正是一部反映知识青年在“上山下乡”运动中真实日常生活的剧集。故事从一群知青坐着厢式火车抵达黑河的白桦林车站说起,省去了之前与家人的悲壮告别,直接进入叙事中心。先是初来乍到的茫然无知,男知青为了三言两语不和可以大打出手,女知青则玩揭发暗斗,十几名知青处于一盘散沙之势;而后在切身的劳动中,打井、挖煤、割麦等等产生肉体的痛苦,又让这帮城里的孩子体会更多;对书籍的隐秘阅读,则是他们在物质极为匮乏的条件下满足大脑的唯一途径。而死亡与爱情同样是知青题材永恒的主题。在剧中,李大同的溺水,孙敬文的意外,都给了这帮在心智和身体均未成熟的孩子巨大的精神冲击;而在爱情方面,遮遮捂捂的“革命时期的爱情”固然看上去纯洁无比,并且有两对还真终成眷属了,但对于知青性生活方面的刻意回避,则让整个故事下降了一个层面。毫无疑问,性压抑、性苦闷是知青特征最准确的反映,在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中就有相应刻画,因此我认为,即便是隐晦的暗示(考虑到央视的播出环境),或者一笔带过,也不应该忽略这则重要的信息。
  关于本剧还有一个有趣的争议在于,一部分人认为如同本剧所展现的那样,知青生活虽然有些苦涩,但正因为有这些苦,大家才懂得什么是甜,所谓“向残酷青春致敬”便是一种证明。本剧编剧梁晓声在接受采访时甚至表示,在那样“一个无书可读的时代,一个在上学的年龄集体被取缔了学习机会的时代,恰恰产生了共和国最无怨无悔的一代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文革”本身就是一场悲剧,知青则是这场悲剧的受害人之一,过于描述他们“无怨无悔”的美好生活记忆,是对那场人类浩劫的一种拥护以及对受害人的不公。
  无论如何,我都希望关于知青的话题与争议可以持续下去,不单单是给时代以警示,更重要的是不要给历史留遗憾。这样的影视剧极有可能会被后人当做历史来看待,因此它的严肃性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说,文艺就是历史。幸运的是,知青形象在年轻一拨孩子心中还未定型,这说明可塑性还很强,当然,要创作出真正真实的知青作品,除了靠叙述者的良心,还得寄希望于相关方面口径的放开,直视伤口永远比捂至腐烂要强得多。
其他文献
自从嫁给了科学家,我们家形成了一条完美生物链:我养科学家,科学家养细胞,然后用养细胞赚的钱养我。  刚写完这句,科学家老公二宝默默地在我身后叹了口气:“我已经不养细胞很多年了。”  “可是你说的别的,我都听不懂!”我丢给他一个白眼,意思是,不用再和我讨论这件事了。  “对付”科学家,就得用没有逻辑的武断方式。他们是逻辑控、推理控、事实控……我很想知道,老公的基因,也是23对么?    越客观,口味
一直以来,人们都习惯了接受心理学家将口吃和心理的恐惧或环境因素联系起来。医学上也有不少有关声带病变产生口吃的研究,而科学家们则采取了迂回路线:从会唱歌的鸟儿身上寻找答案。    刚刚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国王的演讲》讲了一个励志的故事:生性腼腆的乔治六世在临危受命继承王位之后,如何在语言治疗师的帮助下努力克服内心的恐惧,战胜了口吃。    节律有障碍,说话不连贯    口吃其实是一种言语节律障碍,
对于追求大片真实视觉感的中国影视剧组来说,环保更多是一种作秀。在利益面前,他们以艺术的名义,漠视原始生态的不可复制性,对生态环境施以无法补救的伤害。而另一方面,他们肆意破坏背后,也隐含着地方部门的纵容,为追求“卖点”,置环境生态于不顾。    108好汉来不及“水泊”梁山,就被下逐客令。  驱逐他们的,是郑州黄河湿地管理方。2010年1月,新《水浒》剧组,由于未经批准,擅自在郑州黄河湿地进行拍摄,
这坏消息,黄怒波几乎是最后一个知道。  夜里四点钟,还在倒时差的他被无数个来电和短信从酣睡中吵醒,所有的人都在向他求证一件事:中坤冰岛买地被拒是否属实?你有何回应?  那一刻,黄怒波有些懵——他没有收到冰岛方面的消息。冰岛政府作出决定后并未第一时间通知投资方中坤的联络人,而是向第三方媒体公布了此结果。  法新社报道说,冰岛内务部长乔纳森已经宣布,使用的言辞很坚定:“我们不可能同意这家中国公司购买土
1  接二连三的伤医凶案,使得林灿(化名)先是生怒,继而动摇。他说:这对医学生打击很大。  林灿是上海某医学院眼科专业的一年级研究生。早些时候,他看医疗剧《无限生机》着迷:剧中有一干超脱的大夫,病人来了说没钱,他们给治,下本用好药;病情告急时,又能凭借洞察力,做到药到病除。  “现在看来,这是美好向往,而非现实的反映。”林灿说,支撑医学生走下去的,是一种类似于股市中的“被套牢”心态——舍不得割肉,
事情都源于一则求爱帖。  “果壳网编辑袁新婷,你好漂亮,文静,温柔,我想问,你结婚了吗?”  袁新婷是果壳网谣言粉碎机编辑,因为解释“超级月亮”这一现象而接受了电视采访。  没想到仅仅亮相了不到30秒,果壳网上就出现了以上求爱帖,并且在短短时间内,超过700人,点击了“同问”。  这个帖子火成这样,有点出乎果壳网的意料。“心事鉴定组”频道编辑张穆君打趣说,“科学青年也是需要解救的。”  不久后,姬
西方医学界对中药从来都心存疑。今年4月的两项重要的医学研究更加重了对中药安全性的担忧。先是《美国科学院院刊》证实了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可能导致尿道癌,而后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的迈克尔·本斯博士通过DNA检测发现进口中药材中含有多种有毒成分和珍稀动物成分。  德国纽伦堡生物医学与制药学研究所所长弗里茨·泽格尔甚至认为,使用传统中药是一场赌博,“我们对它并没有足够的了解。”    FDA的警告  和医学
看雷剧,品雷情,保持一点对雷男雷女的触感,乃我每年做电视剧盘点的工作需要。在穿越流感集体爆发的2011年,我被大名鼎鼎的“九星连珠”
最近老看见“创新”这个词,好多老大讲话都在强调中国要做创新大国,好多官员开口闭口都说创新怎么怎么重要。特别是在北京,过街天桥、机场广告、各个主要环岛,连我们昌平高速公路上都写着:北京精神—爱国、 创新、包容、厚德。  政府号召市民爱国、包容、厚德,我都没啥可说的,但是号召市民创新,实在不靠谱,咱真没那条件。政府可以,机构也还能勉强做到,屁民创新真是难上加难。  首先,我们没有给创作者生存的空间,好
“CNN的记者到(了)没有?”罗永浩问负责媒体联络的徐寒。  “没接电话。”徐寒,老罗的朋友。  “CNN是答应过的,我要对他们不守信用的做法提出强烈抗议。”罗永浩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此时,已经有十多家媒体记者候在老罗的身边。虽然CNN没来,但来了路透社,还有来自西门子老家的媒体——德国电视二台、德国商报的记者。   这么多中外记者,在11月20日清晨8点从各地赶来,为了参加老罗的一个维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