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性情大变?

来源 :青春期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wing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我家孩子从小品学兼优,性格乖巧,担任他们班里的班长,现在快升高中了。可是最近孩子却好像一夕之间变了个人,性情大变,不听我们的话,还经常发脾气,不写作业,老师还说他和同学闹矛盾了,我们该怎么办呀?
  A青春期是青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男性从儿童的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脱离了儿童的特征而逐渐成熟起来,更为接近成人。这些迅速的变化,会使少年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卫生问题,甚至产生不良行为。因此,青春期是一个既可以预测、又不可预测的时期。
  青春期性格转变原因
  青春期的孩子为何态度会有如此大的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生理上的剧烈变化
  青春期孩子的身形和体态都开始产生巨大变化。因为荷尔蒙分泌旺盛,导致这个年龄层的孩子情绪状态也如坐过山车,上下起伏不定。再加上大脑中掌管情绪的部分“额叶”,又是大脑所有区域当中最晚发育成型的,所以在青春期,青少年对自己情绪的掌控能力就有些“惨不忍睹”,不及成人来得运用自如。这也就是为何青少年脾气古怪,令人捉摸不定之故。而青春期孩子心情的另一特征,则是一旦陷入一种情绪状态,就久久无法摆脱。因此,孩子性情大变,不知所措的其实不只是父母亲,青少年自己也同样无助。
  二、经历心理断乳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经历“心理断乳期”。从小在父母亲的呵护下成长,一直习惯了依赖父母。进入青春期,孩子有了崭新的心理发展任务,他们需要回答自己心中“我是谁”这个大问题,急切地想要成为独立的个体。因此,脱离父母亲的掌控,不再依赖父母,就会是他们成就自我独立个体的一个重要手段。
  其实孩子们这个做法,不是因为他们特别讨厌父母,或者一定对父母亲有什么特殊的想法。而是因为对他而言,跟父母一起出现在外人面前(尤其是同学面前),就意味着他仍是某人的孩子,无法逃脱原本不成熟的幼稚角色:“开什么玩笑?我可是一个独立的大人了!”
  有些父母说,“他(指孩子)一到外人面前,就变的六亲不认,和我好象陌生人一样。然而奇怪的是,一到家,没有旁人的时候,他就又会跟我有说有笑的……”原因很简单,孩子不希望被别人察觉自己还是父母亲的小孩。因此,碰到这种状况,父母亲千万不要怒斥孩子或是强迫孩子达成自己的愿望,这些做法都是非常不好的情商示范。因为父母用身教告诉孩子,如果别人不让自己称心如意,就可以用言语责骂,或者是身体攻击的方式强迫对方满足自己的愿望。将来孩子也就会依样画葫芦,当他们碰到人际挫折的时候,也会用同样粗暴的方式来处理,当然大大不妙。所以,理解到其实孩子排斥的不是父母,他只是更想寻求独立的自己。
  三、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青春期的孩子在性生理上产生巨大的改变,同时也会对异性产生很大的好感。在这个阶段,如果他这些对异性的好感,无法被父母亲所理解,反而误认成早恋现象,或者用“以学习为重”当理由,而多所干预的话,他们就会认为父母亲不可理喻,完全不理解自己。
  再加上青春期的孩子正在上中学,是学习最紧张,压力最大的时候。所以如何面对来自外部激烈的竞争,也成了孩子另一大情绪困扰。面对身心的巨大改变,情感上一些新的突发状况,以及愈发紧张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在这些因素的内外夹攻之下,青少年就摇身一变,成了师长父母口中难以沟通的“新品种”。事实上,青春期的孩子并不难懂。只要处理合宜,拿捏得体,家长们绝对能找到和孩子沟通的通关密语。
  当遇到事情要信任孩子,先问一下他对这件事的看法,然后再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平等的和他交流,沟通,做到双方都满意。在孩子遇到难过的事情时,也不要急着安慰他,先问他出了什么事,然后问他会怎么解决,如果家长认为他那样做不妥,再把家长的看法说出来,和他交流,沟通,达到双方都满意的目的。
  异常性格需警惕
  大量实践证明:人的身心发展和成熟与他生活的家庭、集体、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要良好环境的熏陶与引导,否则极易发生异常,影响其个人的品行与进步,甚至有的会危及正常的学习和社会活动。当青少年出现以下几种异常性格时,需要引起家长的警惕:
  1.无力性格。无力性格的人精力体力不足,容易疲乏,常诉身体不好,有疑病现象,精神不振,情绪不佳,缺乏热情,意志脆弱,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
  2.不适应性格。此类性格的人对社会环境和人际适应能力差,不合群,对外界承受能力差,性绪不稳定,缺乏自制、自控能力,易受不良行为影响。
  3.偏执性格。表现为敏感多疑,固执,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经常与人闹矛盾,遇事常责备他人,强词夺理,不易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4.分裂性格。特征是性格内向,不合群,情感淡漠,喜欢独来独往,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差,少有激怒反应。
  5.攻击型性格。这类人表面看起来依顺服从,内心却具有攻击性和敌意,情绪高度不稳定,容易兴奋冲动,易对他人及社会表现敌意和破坏行为。
  6.强迫性格。表现为拘谨,犹豫不决,拘泥于细小事情,对人对事要求十全十美,有不同程度的强迫行为或强迫观念。
  青少年的不良性格对个人生活、学习的影响是广泛、深刻而持久的。人的性格不是生来就有,而是后天形成的,且会随着年龄、职业、地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因此说性格可以矫正且具可塑性。
  如何塑造良好的性格
  一、正确对待先天因素
  一个人的身材容貌等个性特点对性格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影响,青少年应正确对待这些先天因素,貌美者不应沾沾自喜,旁若无人;生理有缺陷者不能自暴自弃,提高文化而更要增强生活信心,培养健康的性格。
  二、加强学习,建立良好教育环境
  良好的性格需要教育和环境熏陶,丰富的文化知识、良好氛围能潜移默化塑造良好性格,因此要重视学校与家庭环境氛围,让孩子在优化环境中塑造良好的性格。
  三、培养广泛兴趣,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广泛兴趣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益于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青少年应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家庭与父母和谐融洽也有益良好性格形成。
  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
  人的情绪和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人偶尔心情不好,是不会影响性格的,但若长期心情不好,对性格则会有所影响,因此要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正确对待各种困难与挫折,增强生活情趣。
  此外,青春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负有重要的责任。马卡连柯说:“你们生养教育子女,不仅是为了父母的愉快,在你们的家庭,在你们的影响下,成长着未来的公民、未来的事业家、未来的战士。”做父母的应注重教养方式,把家庭变成孩子成长的乐园。
  (文/郑重)(编辑 王娜)
其他文献
自从发现丘脑下部激素——生长素释放抑制因子抑制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胃泌素、胃酸、胃蛋白酶、胰泌素、胆囊收缩素、胰液量及碳酸氢盐以来,以及在胰腺、胃和十二指肠发现
人角膜移植成功已有百年历史,但由于角膜材料来源不易,存活时间短暂和免疫排斥等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角膜移植术的开展和推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延长角膜存活的时间,多
细胞表面亦即细胞膜,为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使细胞与外界隔开,又使细胞与外环境密切联系,使细胞与外环境进行各种物质交换,从而获得各种营养必需的物质,排出新陈代谢产
一个人,从生到死,从早到晚,一生中笑过多少次很难计算的。但人类的笑,其种类多达几十种,比如甜蜜的笑、惬意的笑、自嘲的笑、鄙夷的笑、狰狞的笑……事实证明,在这些笑容的
发声时为了闭锁鼻咽腔,即隔开口腔与鼻腔,可采取三种方式:(1)软腭向后上方提举;(2)两侧咽壁向正中方向靠拢;(3)咽后壁向前方隆起。众所周知,软腭运动中起主要作用的乃腭帆提
图书推销漫议○雁阁大力开展图书推销活动,既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又能提高发行质量。因此,必须增强推销意识,深入开展推销活动,努力实现图书的价值和使用价值。1图书推销的准备(1)熟悉书
欣逢《地质与勘探》创刊40周年,我以一名老探矿工程工作者的身份,向《地质与勘探》编辑部的领导与全体编审人员致以亲切的感谢、慰问和祝贺。是您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忘我的辛
随着对免疫球蛋白研究的进展,发现人体感染曼氏血吸虫或埃及血吸虫时,也有抗免疫球蛋白抗体的产生。本文进一步研究证明在控制的条件下,日本血吸虫的感染确实有可能产生抗免
摒弃有关家庭的寻常概念,把家庭看作人类自身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立即就会发觉,家庭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变迁。在任何时代,家庭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
作者将合诺氏疟原虫的环状体、滋养体和裂殖体的红细胞分别混合于等量的二甲亚砜中(200毫升/升DMSO),将此血样直接浸入液氮内(一步法)或者先置于-25~-32C中5、10、30或6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