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yi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毕业生的培养要求入手,围绕少学时专业课授课质量以及理论和实践教学关系,提出了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总体思路,并从专业总体高度将课程教学和诸多实践环节统一进行考虑,实现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贯通一体。具体阐述了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改革方案,突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专业课;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徐秀玲(1977-),女,黑龙江七台河人,沈阳工程学院机械系,讲师;张陈(1963-),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工程学院机械系系主任,副教授。(辽宁沈阳11013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102-02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学生能够解决从设计到制造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也就是把设计转化为产品所需要的一大批中间环节。[1]沈阳工程学院机械系为使毕业生能及时地适应实际生产需要,具有扎实的工作能力,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国外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自身特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总学分设置保证170学分前提下,不可避免地压缩了相关专业课和实践课程学分,因此,传统的专业课自成体系的授课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下的培养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在少学时教学中保障专业课教学质量人才培养任务?如何处理好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承担起应用型突出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沈阳工程学院机械系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方式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探索和实践了专业课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一、总体思路
  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虽然减少,但是对课程质量的要求却提高了,这对传统的授课方式提出极大挑战,在多次教研活动中,通过各课程组任课教师的讨论以及对学生进行反馈调查,对于专业课中内容重复部分进行了必要的整合;对知识陈旧、简单易懂的介绍性内容进行删减;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合理安排知识的传授顺序,保证少学时授课质量。
  此外,机械系从专业总体高度将课程教学和诸多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包括从课内系统的、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到课外贯穿学习全过程的校内外实习及毕业设计,下面就此问题进行展开论述。
  二、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1.专业课和实验的结合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制度具有统一性、刚性化,教学安排过于趋同化,缺乏多样化和灵活性,[2]一般都囿于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体系。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课内实验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结果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不能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统筹考虑,使之贯通一体,机械系成立了实践教研室,这不仅是名称和内涵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受到同等待遇。在实验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方式上开放实验室,由任课教师全程参加实验课程教学。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采取少台套大循环,不再规定限制实验的具体时间,只要教学需要,任课教师可以随时安排,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实验室完成本次授课任务,避免出现以往理论教学和实验的不同步,影响学生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
  2.专业课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结合方式
  经常听到学生谈论,只要理论课考试通过,类似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这种考查课肯定能通过,不用太认真。一方面反映出学生不重视考查课,另一方面没有领会理论课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之间的关系。针对这种现象,沈阳工程学院机械系教师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以“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和“模具设计”课程为例,将课程设计贯穿到整个教学之中,学生刚开始学习此门课程时,布置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学生学习起来目的明确。同时教师讲解不拘泥于课本的限制,可以按照课程设计所需知识结构,打乱教材的章节顺序来驱动整个课程的进行,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仅可以轻松完成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将理论和课程设计紧密结合,极大减少授课学时量,而且培养了工程设计思维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
  毕业设计是对所学专业课程的综合训练,是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最综合的工程训练方式。受课程设计启发,学生在大四开学以至更早时间就将毕业设计的题目确定,将专业课授课和毕业设计紧密结合起来进行,不但促进了学生将多门课程综合运用到毕业设计当中,而且避免出现最后一学期时间紧、耽误设计进度的情况。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毕业设计以“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多种形式为载体,进行工程实战训练,学生的作品既要保证设计、构思方面的创新,还要保证实体作品可实施和操作性,使学生在毕业前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工程训练。
  3.专业课教学和毕业实习有机结合,实现知识从基层到技术层面的过渡
  课堂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主要是学科经验,无法替代实际的工作经验,而毕业实习正是利用学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是学生增强实践知识的重要渠道,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毕业实习的状况通常是学校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学生实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亟待加强校内外毕业实习的效果。
  为了得到实习成绩,学生通常保证出勤率,在刚开始的两三天精力比较集中,能够按照要求在实习车间到处走走、看看、记笔记,但是在以后的日子里,一些学生思想怠慢,为了应付而实习,实习效果不明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实习目的不明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这是什么”,而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即没有把各工序、工步之间内在的联系贯穿到一起,没有把点连成线(贯穿)。总而言之,不能实现知识从基层到技术层面的过渡。
  为加强实习效果,机械系在安排实习中采取渐进性原则,以机械制造工艺为主线,贯穿所学的专业知识,即按照知识的系统性与认知的循序渐进的思想来安排实践,具体做法如表1所示。
  


  按照这种方式,学生在每个车间实习都有相应的任务要求,目的明确,当遇到问题时实习教师会结合平时授课内容对其进行引导,尽可能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可以主动请教工人师傅,可以学到更多课本上不具有的经验知识。整个实习下来收获颇丰,充分利用了学校和企业之间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培养出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为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水平,实习单位就本次实习内容会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教师结合授课内容形成自己的实习教案,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重视实践教学的考评
  实践教学体系如果缺少考评环节,至少在结构上是残缺的,更谈不上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及实现以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许多院校对学生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只注重考核实践教学的结果,不注重考核实践教学的过程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成绩的评定缺乏具体、明确的依据,教师主观随意性很大。为了体现考评的教学导向功能,加强实践教学的效果,机械系将教学实践环节的考评提高到与理论考试一样的高度进行管理,具体形式如表2所示。
  


  从中可以看出考核主体并非“一元”即由教师个人给出成绩,而是以教师考核为主体,学生参与到成绩评定中;考核内容从理论到实践,并兼顾了它们的有机结合。学习态度、协作互助属于团队协作、与人相处的能力,权重0.2。内容理解、实验操作、课程设计、效率能力均属于做事能力,权重0.6;阶段性汇报、总结报告属于学习能力,权重0.2;各种能力均有体现,且权重适宜。考核方式的多样和灵活化,打破试卷和平时出勤的考核模式,更加注重过程考核,体现成绩的公平、合理、真实性。
  四、增强教师实践能力
  多样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要求具有专业工程背景强的教师,[3]事实上学生经过基础课的学习,进入专业课学习后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和跨越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因此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直接影响授课效果。然而近几年来,引进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丰富的实践经历,讲授课程内容时缺少实践案例背景,不能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形成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学生学完后总感觉是一知半解,很难学到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更谈不上培养和提高工程思维和实践的能力。
  为改变这一现状,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沈阳工程学院机械系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上至领导,下至教师均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采取多种形式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对于刚入职的新教师,在工作第一年要他们进入实习工厂、各类实验教学中心以及相关实验室并承担实验、实训课程等实践教学活动;选择传帮带、走出去、请进来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由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指导新教师的教学工作;许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利用假期时间去相关企业“打工”,参与工程技术工作,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从“沈飞”集团、“沈阳机床”集团等单位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人员做兼职教师,这样既有利于教师了解行业实际又能提高实践能力。设立奖励制度,对于在实践教学活动、产学研合作以及实践能力培训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通过教学改革和实践,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技术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机械系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2009年以来共获得“大学生创新”奖项8项,发表论文10篇,专利2项。尽管几年来学校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上取得了成绩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处于应用型大学的建设阶段。只能循序渐进,不断吸取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参考文献:
  [1]任玉珊.从高等专科学校到高等应用本科院校—— 一种新制度主义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8,(2).
  [2]徐立清.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四分式培养制度创新[J].辽宁教育研究,2008,(3).
  [3]宗士增.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长效机制[J].中国大学教育,2011,(9).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以“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作为研究和实践的切入点,该课程是实施全人教育的良好平台,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进行自我管理和教育的基础,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全人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确立人生目标,实现全面健康发展,这些全人教育的关键问题都可以在该课程中得到解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全人教育理念  作者简介:凌霞(1975-),女,黑龙江
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局、北京广播影视集团承办的2004年北京国际广播电视周于2004年5月14日至17日举行.这也是北京举办的第十次国际广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和探索,提供了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思路。  关键词:法律基础;教学效果;情感体验教学法  作者简介:马伟(1973-),女,山东临朐人,泰山医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黄瑞宝(1975-),男,山东临沭人,泰山医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山东泰安2710
一、民生新闻及其背景rn何谓“民生新闻”?我的理解是:媒体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最广大普通百生的需求出发,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评说百姓关心的人和事,在反映百姓欲
在人们印象中,“电视湘军”是靠游戏娱乐节目打天下的.在一个时期内,我也曾认为电视湘军在电视新闻方面的作为不会太大.湖南经济电视台的让人眼前一亮、改变了我的看法.
摘要:“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是学习理论物理学和众多应用科学的重要基础课,该课程的内容极为繁杂、涉及知识面广,数学难度大,学生感觉内容抽象难看懂、不易学,需要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俯瞰课程整体知识结构、利用Matlab仿真、提高教师自身水平等手段来帮助学生学好该门功课,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物理方法;教学改革;Matlab仿真  作者简介:金辉霞(1980-),
湖南电视近几年在中国电视业中的崛起,倍受广大民众和传媒业的关注.先是等栏目走红、接着投资拍摄电视剧为电视广告市场重新洗牌、随后又推出“滚动新闻”、塑造“新闻不过小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指导思想是要“多予、少取、放活”.
我国60.9%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国家统计局,2003)、农户成为职业划分观众的最大收视人群.目前、我国近1000个电视频道开办了农业节目,上到中央台、下到县级台.
一、从数字中看体育电视新闻报道中社会体育的缺位rn纵观当今的各类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传媒,但凡体育新闻报道,无不以竞技体育报道为主,而作为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