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以复加”“小题大做”的感情色彩及其他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cc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翻词典,发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无以复加”和“小题大做”两个成语的释义之后,均用括号加注其感情色彩,分别为“多用于贬意”和“多含贬义”。很多辞书却未对这两个成语的感情色彩加以说明,如《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中华成语词典》(修订本)、《汉语成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成语辞海》(新华出版社)等等。只有个别例外,如《新世纪汉语成语词典》(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说明“无以复加”“今多含贬义”,《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说明“小题大做”为“贬义”,《汉语成语小词典》(2003修订本)(商务印书馆)说明“无以复加”“多用于贬义”。这三部词典于另外一个成语也均未说明其感情色彩。
  面对辞书的分歧,应该如何认识这两个成语的感情色彩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对词语感情色彩的理解
  
  胡裕树先生说:“某些同义词所包含的基本意义相同,而其感情色彩则不同。”又说:“有些词语除了表达一定的意义外,还能同时表达一种感情态度,这种词语就带有感情色彩。如我们在词汇部分所说的褒义词和贬义词就是。”石安石先生说:“感情意义是一种非理性意义。”“感情意义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如词义的褒贬,就是附着在特定理性意义上的褒贬。”这告诉我们,感情色彩(亦即感情意义)不属于基本意义(亦即理性意义),它不能独立存在,是一种附加义,必须附着于基本意义之上。这还告诉我们,有些词语没有感情色彩。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人们在认定词语的感情色彩上容易产生分歧。如胡裕树先生认为“成果”和“后果”具有感情色彩,前者是褒义词,后者是贬义词。而贾彦德先生则认为“成果”和“后果”没有感情色彩,它们和“结果”一样都属于中性词。前不久听王德春先生讲座,他说了一句话:“‘坏人’不是贬义词,‘坏蛋’才是贬义词。”受王先生的启发,我们同意贾先生的观点,认为“成果”和“后果”是中性词。因为一个褒义词或贬义词,除去附加其上的感情色彩,它的理性意义应该和与它相对应的中性词相同,“成果”、“后果”与“结果”的关系很明显不属于这种情况。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无以复加”和“小题大做”应该是没有感情色彩的。
  
  二、这两个成语的实际用例
  
  从网上检索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和古代汉语语料库,得到“无以复加”用例59条(古代汉语20条,现代汉语39条),“小题大做”用例58条(古代汉语19条,现代汉语39条),分析这些用例可以看出,“无以复加”大量用于好的方面,非常明显的就超过了20条,如“钦仰无以复加”,“爱到无以复加”,“我对你的钟情已经无以复加了”,“快乐得无以复加”,“明媚到了无以复加的濑户内海”,等等。而用于不好的方面的只有10来条。剩下的是属于不好不坏的方面的。“小题大做”的用例是谈不上好的或不好的方面的,其中的小和大只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不包含主观感情。从词语的实际用例来判断其感情色彩,应该是一个可靠而有效的方法。通过对“无以复加”和“小题大做”的古今用例的分析,说明这两个成语的使用并无感情色彩的限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无以复加”和“小题大做”应该是中性词,不是贬义词。其实,就算它们是贬义词,《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说明其感情色彩时也应把“多”字删去,否则,既是“多用于”、“多含”,就还有“不用于”、“不含”的时候,人们把它们用于褒义或中性(指正常使用,不包括词义变异),也都是正确使用。如此一来,对它们感情色彩的说明岂非多此一举?
  撇开“无以复加”和“小题大做”两个成语的感情色彩,我们注意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说明它们的感情色彩时用了不同的字眼,即“贬意”和“贬义”。不知是《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觉得“贬意”等同于“贬义”,还是由于印刷错误,“贬意”是“贬义”之误。《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都只有“贬义”而没有“贬意”词条,人们通常说到感情色彩时也是用“贬义”、“贬义词”而非“贬意”、“贬意词”,所以,我们认为,“贬意”应该是“贬义”之误。
  有趣的是,《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解释“褒义”和“褒义词“时也出现了相同的情况。《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这两个词以及“贬义”、“贬义词”的解释是:
  褒义:词句里面含有的褒扬的意思。
  褒义词:含有褒扬意义的词。
  贬义:词句里含有的否定或厌恶的意思。
  贬义词:具有否定、厌恶等感情色彩的词(跟“褒义词”相区别)。
  解释“褒义”时用的是“意思”,解释“褒义词”却用“意义”。为什么“褒义”的释义不与词条中的“义”保持一致用“意义”?解释“褒义”既然用了“意思”,为什么解释“褒义词”时又不与“褒义”保持一致,而要改用“意义”?这个问题涉及到“意思”和“意义”的用法,为了说明问题,我们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这两个词的使用说明抄录如下:
  (“意义”)跟“意思”都可表示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的含义。不同之处是:“意义”多指抽象概括的含义,带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常用于术语中,如“语法意义”“词汇意义”“褒贬意义”。“意思”通常指话语、文字、文章等具体的含义,有时带主观性,不具有普遍性,如“我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意义”条)
  如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认为解释“褒义”和“褒义词”的“意思”“意义”是浑言则同,那完全可以在解释这一对密切相关的词语时使用相同的字眼,不必选用不同的字眼而引起的混乱。如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认为解释“褒义”和“褒义词”用的“意思”和“意义”是析言则异,那么,这一个“意思”和一个“意义”是用对了呢还是用错了?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意思”和“意义”的使用说明非常准确,“褒义”和“褒义词”释义中的“意思”和“意义”也没有用错,因为这里面有一个着眼点不同的问题:若着眼于单个词句的具体的含义,自然是用“意思”;若着眼于从具体词句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含义,就该用“意义”了。只是为了保持相关词语释义的统一性,不妨把“褒义词”释义中的“意义”改成“意思”。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仿照“贬义”和“贬义词”的解释把“褒义词”的解释改为:“具有褒扬感情色彩的词(跟‘贬义词’相区别)。”同样是这四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解释就注意了释义的统一性:
  褒义:字句里含有的赞许或好的意思。
  褒义词:含有褒义的词。
  贬义:字句里含有的不赞成的意思或坏的意思。
  贬义词:含有贬义的词。
  (董家红,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引言  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的重要语法现象,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有学者开始提出讨论。学者们对动词重叠的范围、语用功能、条件、意义等分别作出了论述,但至今对动词重叠问题仍存在分歧。  就可重叠动词的数目来看,1992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由孟琮、郑怀德等合著的《动词用法词典》中收录的2117个动词中,单音节可重叠的动词有374个;而在199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黄伯荣等主编的《动词的分类和研究文
数据是管理系统中的重要资源,也是系统中最不稳定和最复杂的因素.笔者对高校设备管理系统的可靠性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提高高校设备管理系统的可靠性方法.
在运算(∧,·)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类新的模糊关联存储器模型(FAMM),并证明了利用基于运算(∧,·)的FAMM处理扩张性噪声和利用基于运算(∨,·)的FAMM
本文从词源学的角度考释两组词的异同,并解释其各自的语音意义来源。谈,犹儋、覃、谭、潭、聃,延长。讲,犹茸、遘、媾、构、购、觏,两方相遇合,讲表示对讲。“讲和”或“讲解”都需
把矩阵的定义Schur补、kronecker积和复合矩阵结合起来,研究了矩阵Schur补乘积的Kronecker积和复合矩阵的Loewner偏序,并结合相关矩阵kronecker的积奇异值不等式,改进了近期一些
反问句是汉语里比较特殊的一类句型,除了形式层面,很多学者从语用角度对反问句进行了讨论,但这些讨论都或多或少忽略了反问句带来的礼貌问题。本文就汉语口语中反问句系统内部反
Long-term indoor-air limit for formaldehyde stipulated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is 1μg/m 3,while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as set a threshold of 100μg/
案例:肖某系黔江区某局副局长,根据群众举报,肖某在主管工程期间有受贿行为,黔江区检察院于2005年9月4日进行初查,9月5日晚二名检察干警到其家中向肖某出示了工作证后(未使用传唤证
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体育本科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论述其应具备的素质,力图为培养知识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体育本科专业人才拓宽思路,提出了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本
根据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当前所处的环境和地位,以移动电话用户数为案例,研究了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技术在我国移动通信业务发展规模决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