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好二三事/雷锋与摄影师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雷锋好榜样
  
  
  
  干革命不学毛主席著作不行
  
  今年,雷锋同志离开我们已经40多年了。作为雷锋生前所在团队的摄影员,当年的战友,我至今还清晰地回忆起为他拍照时的一些情景,这些情景依旧让我感动。
  
  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
  雷锋的日记中这样写着:“对于革命战士来说,毛泽东思想好比粮食和武器,好比汽车上的方向盘。人不吃饭不行,打仗没有武器不行,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毛主席著作不行。”
  那是1961年初,他到驻在沈阳市和平广场的沈阳军区工程兵司令部执行任务,正好我也在政治部办事,在战士食堂吃饭时碰在一起。饭后,雷锋就回到汽车旁,坐在脚踏板上,读起了毛主席著作,这时我刚从宣传处办完事出来,看到雷锋神情专注学习的样子,便立即跑回宣传处,拿了相机,又请宣传处的张峻同志,并找了一大张白纸做反光板。为了突出雷锋汽车兵的特点,使自然光从车窗射进,呈强烈的逆光,再用白纸放在里面作辅助光。驾驶室很窄,相机拉不开距离,我们上上下下摆弄了好几次,终于拍成了这幅雷锋同志坐在驾驶室中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照片。
  
  苦孩子,好战士
  
  1960年冬,《解放军画报》记者吴加昌、工程兵宣传处张峻、赵志华来我团采访在全军“两忆三查”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这是团里的摄影员,随同他们拍了一组反映雷锋事迹的照片。吴加昌同志带着这组稿子回到画报社。他编辑这组照片时,总觉得主题不够突出。不久就写信给我,委托我再拍一张既能反映出雷锋汽车兵的职业特点,又能反映出他忠于党、忠于人民精神面貌的照片,以做那一组报道的“破题”照片。我觉得压力很大,上一组照片是我与上级机关来人一起拍的,这次补片由我个人完成,总觉得信心十足。好在我与雷锋关系很好,我又是从这个连队中选调到团部的、人熟情况熟,经过几天的思考,我终于找到了突破点。正巧新从长春接来一台拉水用的国产“解放”牌汽车。请无限热爱新中国的好战士擦拭国产的军车,这正是雷锋同志的心愿,也是全国人民的心愿吧!我特意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专门约雷锋来到运输连的停车场,请副连长白福祖调好了车头的方向,使明媚的阳光照在“解放”牌上。雷锋同志像平常一样在保养军车,片刻间抬头远望,微笑的面庞表现出他发自内心的骄傲。为了保险,在高低左右不同角度拍了多张,冲洗后选了几张雷锋和我都满意的寄给了《解放军画报》。两个月后《解放军画报》1961年第3期以《苦孩子,好战士》为题,发表了这组照片,我补照的雷锋擦“解放”军车这张排在头条位置(见左面上图)。
  
  一只肥皂盒
  
  雷锋在生活上十分俭朴,处处表现出勤俭节约的美德。
  有一次,雷锋去参加运动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大热的天出汗又多,真是口干舌燥,战友们都排队买汽水去了。雷锋也陶出了3角钱排上了买汽水的队,好容易快轮到他了,回头看见供水站送来了开水,他忙将钱装进兜里,转身就走。一个战友见他走了,问道:“雷锋,怎么不买了?”他说:“开水送来了,喝开水更解渴,这3角钱拿到书店里,能买两本毛主席著作单行本,不管谁学都能有收获。”雷锋每月的几元津贴,除了买毛主席著作单行本和牙膏、肥皂,他常年用肥皂洗脸,连香皂都舍不得用。他有一个绿色的化学肥皂盒,是从湖南带到鞍山,又带到部队的,有一半都坏了,他还一直用着。我清楚地记得,雷锋牺牲后,我们办遗物展览时,想把他的那只肥皂盒用大头针按在展板上,可是肥皂盒早已老化,根本按不住了,一按就掉渣儿。大家看到这里,止不住一阵阵心酸。左图,是雷锋同志去储蓄所存款时,我悄悄抓拍的,可以清楚地看到,雷锋从钱夹里往外拿的,全是分分角角省下来的零钱。
  
  练双杠
  
  雷锋与摄影师
  本刊记者
  
  季增为雷锋拍照立过功
  40年前,季增是雷锋所在部队的摄影员。雷锋入伍后,他是第一个给雷锋拍照的部队摄影师;是与雷锋接触最多最近的部队摄影师;也是给雷锋拍照片最多的人。在与雷锋朝夕相处的两年零八个月中,季增先后为雷锋拍摄了250余张照片。他拍摄的雷锋手握钢枪站在毛主席像前、雷锋送老大娘回家等照片,已深深印在了全国人民心中。由于他的这种特殊贡献,部队先后为他荣记两次三等功。
  
   “这些照片不是我的个人财产”
  季增说:“这些照片(雷锋照片)不是我的个人财产。” 他还说,“给雷锋拍照是一种历史的偶合,用现在的话说‘赶上了’,当时无论谁赶上了,都能努力做得比我更好!雷锋不单纯是个简单的名字,他已成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五千年传统美德的结晶,他属于人民,属于国家。当年在工作中为雷锋拍照的任何人,都不能搞垄断,也不能拿雷锋照片牟取私利!”
  遗失的雷锋照片
  季增每次给雷锋拍摄雷锋的每个镜头都从不同角度多拍几张,然后从中挑选出效果最好的一张送《解放军画报》、《解放军报》、《人民画报》的媒体发表。余下的作为资料,用于雷锋事迹的宣传。有两批雷锋的照片的底片不知去向。一批是1961年冬天,部队举办雷锋事迹巡回展览,先后到大连、丹东等地的工农兵团展示,展后照片底片就没有取回。第二批是1964年夏天,即将转业的季增将200余张照片底片整理好后,装在三个底片夹里交给团党委,团党委又上交到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十几年后季增曾多次去部队和有关部门询问这批底片的下落,结果无人知晓。这200余张底片的下落成了一个谜。现存发表的照片有的是当年拍摄的淘汰底片,有的是从展览单位和新闻单位搜集来的。
  
  雷锋的一些照片是补拍的
  1960年11月26日,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在《前进报》发表之后,新华社、《解放军报》等相继转发,年底前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又刊登了新华社的通讯稿《苦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民战士》。对雷锋这个典型的宣传由此在部队内外拉开了序幕。
  为了配合宣传,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作出决定,由政治部和雷锋生前所在工兵十团共同筹办《雷锋同志先进事迹巡回展览》。展览内容中,雷锋参军前及童年部分,用绘画来表现,入伍后的部分,用照片来反映,这样就需要补拍一些照片,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首长对补拍照片作出特别指示:必须真实,必须是雷锋实实在在做过的好人好事。比如雷锋送老大娘回家,雷锋给医院的伤病员送月饼、雷锋把自己的存款捐给人民公社等等。
  补拍任务是由季增回抚顺团里过春节的时候完成的。季增用了半个月左右时间完成了拍摄任务,回到沈阳。照片冲洗出来后,总体还算不错,但有些确实有摆布的痕迹。(比如白天打手电筒看毛选那张)。在雷锋留下的相片中,大约有20多张是补拍的。
  
  摄影师小传
  季增,1936年出生,河北承德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6年参加工作,1957年入伍到沈阳军区工程兵3317部队,半年后从连队调到机关任新闻摄影员。1960年雷锋入伍到该部队,分配到季增的连队。作为团摄影员、更作为曾经是雷锋连队的战友,季增拍摄下了雷锋同志200余幅照片,是为雷锋拍摄照片最多的人。1964年,季增复员到当时的《承德群众报》(现《承德日报》)做摄影记者。
  
  
  学技术要精益求精
  
  和同学们在一起
其他文献
近来宽幅照片在摄影杂志和摄影展览上,越来越多。这些宽幅的精美之作,在观赏中常使人赞不绝口。可我一直在想,以前都说摄影是减法,而宽幅照片却成了加法,它包括了许多场景、场面,涵盖了许多一般画幅所不能包括的内容和角落,面对广阔天地,它是一览无余的反映,如展现一幅长长的画卷。于是宽幅照片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怀着这种心情我也想尝试一番,感觉一下大场景、大场面带来的振奋!    常用的创作宽幅照片的方法很
策划 金俊  执行 陈曦 滕玉先    专题导读  第一节.数码胶片名家谈  第二节.“不相上下”的胶片和数码  第三节. 大眼睛的秘密  第四节. 吹毛求疵看数码  第五节. 走进数码世界  第六节. 恨铁不成钢的胶片  第七节. 走进胶片世界  第八节.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相机    选择数码还是选择胶片,对于现在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事情,有人坚守胶片,有人坚定数码,还有许多人徘徊在两者之
由包头出发,跨过黄河,来到鄂尔多斯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浩瀚的大漠,苍凉中带着诱人的魅力,它是摄影人渴望而莫及之地。  7月3日上午我们一行首先到达了库布其沙漠中段的恩格贝,这里是国内治沙成功的示范基地,以绿色向沙漠推进了三公里之多。我们乘军用六轮卡车改装的沙漠车进入沙漠,在一处沙峰上拍摄大漠奇观——沙河。只见在金黄色的沙漠中,一条蜿蜒的蓝色沙河镶嵌其间,显得那样神奇不可思议。来不及探寻,快门声已响成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世人瞩目的焦点。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带来了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代表各阶层各民族人民的呼声与要求,参政议政。     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摄影联谊会”也越来越成为摄影人、摄影工商业期待的品牌聚会。来自全国的“两会”代表们,因摄影而相聚,为摄影的发展而献策。并拿起了摄影这一新式“武器”,深入到社会之中,为观察生活、反映社会服务。  3月8日,借“两会”特殊
人们习惯将装照相机的包叫做摄影包,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最新推出的名为“地球探索者”(Earth Explorer)的系列背包叫做“外影包”。顾名思义,“外影包”的“外”有“户外”之意,“影”自然是指“摄影”。也就是说,这一系列的背包是专门为户外探险及摄影而设计的专业行囊。定位的消费群体自然是喜欢旅行的户外旅行发烧友,以及类似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工作的职业摄影师。    “地球探索者”的设计  
在高端消费级数码相机里,奥林巴斯C系列和SP系列也是一向有着不错的业绩。但随着佳能400D、索尼α-100等数码单反的低价位策略,特别是尼康D40石破天惊的低价冲击,高端消费级数码相机越来越成为一块“鸡肋”。这时,奥林巴斯SP-550 UZ的出现,技术(18倍光学变焦、ISO5000高感光度、CCD防抖等)与时尚的结合,为这一块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时尚外观  SP-550 UZ的外观俨然是
随着数码一体化相机成像质量的不断提高,性价比的不断优化,它们在摄影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受到专业人士的喜爱,包括对器材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摄影。  在传统相机中,用于建筑摄影的专业相机应该能对照片中的透视失真现象予以控制。对于135单反相机而言,这种控制主要依靠在机身上安装PC(Perspective Correct,意为透视校正)移轴镜头,它能控制取景器中影像的透视效果,尼康、佳能、徕卡R系列等单反相机
1  人如其名,李凡除了个子高点儿,真的很平凡。他以第599名的成绩考入一中。年段最后一名的成绩让这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有些自卑,之前考上省一级达标中学的自豪感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可是,农村孩子就像田里的稗草,只要有一点点水土、一点点阳光,就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李凡暗下决心,暗自努力,希望能够有较快的进步,让班上的同学对他这个坐在第4组倒数第2桌的同学刮目相看。  没料到,李凡这种因拖班级后腿而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还是习惯把过了春节才开始计为新的一年开始。在春节前各个商家又迎来了一个旺销的短季。春节前后,很多人都松开了钱包,在照相机、摄像机、照相手机等消费品上投入不少,而很多攒了一年钱的摄影爱好者们则把钱投在了更新数码单反相机,或购置更高端的镜头上。总之,人们在春节的旺盛购买也使商家小赚了一笔。  对于2006年,其实还是有很多的未知与兴奋等待着影像行业。  最近影像行业中最让人瞩目的
策划 徐静    时间嗖的一下子就过去了,眼看着北京奥运会真的就要在自己家门口开幕了。还记得“7·13”的晚上,当宣布北京成为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时,老爸拿出了自己珍藏的老酒开瓶庆祝,还唱起了《歌唱祖国》,呵呵,那一天中国人可真高兴!  随着奥运的临近,我想所有的中国人都坚信憋了千年的中国龙,这回一定会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国队,在家门口比赛,一定能多拿几块金牌。  和比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