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克:荷兰人脑库创建者的“大脑人生”

来源 :科技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ao_minl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兰大脑研究学院院长迪克的一系列脑神经研究成果改变了很多医学观念,他研究认为同性恋是天生的、自闭症以及其他许多精神疾病的发生都是由遗传背景决定的,即“大脑决定我是谁”。
  荷兰不仅是风车之国,也是脑科学之国,作为脑科学研究“顶级配置”的人脑库就是荷兰最先创建的,已经向世界几百个国家的研究队伍提供了人脑研究标本,奠定了荷兰的领先地位。而荷兰人脑库的创建者就是荷兰大脑研究学院院长迪克·斯瓦伯(Dick Swaab)教授。
  迪克是全球脑研究领域的旗帜性人物,被誉为“脑研究教父”,也是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他的科普读物《我即我脑》在荷兰推出仅5个月销量就高达20万册,也就是说平均不到100个荷兰人,就拥有一本他的书。如今,《我即我脑》也有了中文版。在他的中国之行中,记者认识了这位儒雅的学者,有机会了解了神奇的大脑世界和迪克的“大脑人生”。
  “我不是‘脑研究教父’”
  “我父亲是第一个把避孕药介绍到荷兰的妇科医生。”迪克向记者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父母的很多朋友都是医学领域的杰出人物。可以说,我是听着医学各方面的有趣讨论长大的。因此我从小就对神经内分泌学研究感兴趣。”
  “说起专注于脑或神经科学研究,是从博士生学习开始的,那时我获得了一个荷兰脑研究所的研究助理的职位。”迪克娓娓道来。毕业后,他决定留在脑研究所工作,后来成为了所长和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授。算起来,他专注于脑研究领域已经45年了。
  这45年来,脑研究从一项孤立无援的奇异研究发展为世界范围内引领科学研究潮流的主题,大量新发现快速推出,其中很多得益于像迪克这样辛勤工作的科学家的工作。记者注意到,在有关迪克的介绍中提到他为“脑研究教父”,便问起其中的缘由。
  听了这个称号,迪克连连摇头:“我从来没有‘获得’过这个称号,这应该是外行在翻译过程中的错误。事实上,脑研究涵盖了很多方面,我主要研究的只是大脑中的一个部分——下丘脑。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高级中枢,负责调节例如内分泌功能等等。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里,出过几部有关下丘脑研究的专著。”
  那么,准确说来应该是“下丘脑研究教父”了?——的确,迪克的学生告诉记者,是有过这样的称呼,可能是由于迪克在下丘脑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的地位,以及迪克无所不在的、随时随地热情帮助他人、指导学生的品质。但是,迪克对此依然表示反对,“‘教父’一词让我联想起黑帮电影中的那位杀手,我不喜欢。”他笑着说,透过眼镜记者可以感受到他温和的目光。
  尽管迪克否认了“脑研究教父”之称,但是他在此领域的贡献却不可忽视。1985年,他首创了“荷兰人脑库”,到目前为止,“荷兰人脑库”依然保持了三项“之最”:拥有最全面的人类死亡后大脑样本;取脑速度最快,使得脑部状态与生前极接近;有最详细的生前临床资料。“人脑库”的建立打破了过去人们研究人脑结构功能和人脑疾病只能做动物实验的局限性,带来近年来脑科学发现的猛增。
  “大脑决定我是谁”
  在多年的脑研究过程中,迪克也有受到争议的时候,其中尤以对同性恋的研究为最。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普遍认为后天的环境和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本性,如果人人都能上大学,那么人人都可以有份好工作。一些人还声称“人人出生时都是同性恋”,只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影响才变成了异性恋,而少数男人做出了“保持同性恋本质”的“选择”。
  然而,迪克的研究带来了不同的看法,他发现男同性恋者的脑结构与异性恋者不同,性取向早已在胎儿大脑中被“编程”,即早在母亲子宫内的发育阶段就已经决定了,是后天不可“选择”也不可改变的。自然地,这一发现使得当时的同性恋社团很愤怒,认为迪克在宣扬对于同性恋者的歧视。迪克也因此一度处在风口浪尖上。
  这么多年过去了,科学研究已经证实迪克的相关研究发现有据可循,是合理而可靠的。
  迪克的一系列脑神经研究成果还改变了很多医学观念。在以前看来,环境尤其是出生后的环境可以改变人:性别身份认定(觉得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和性格中的攻击性由后天环境确定;精神分裂症是由于父母给了孩子过多的矛盾信息,比如前后不一或者言行不一的信息等;而自闭症则来自于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冷漠。当时甚至很多医生也支持这些观点。
  迪克回忆起他身边的例子,“35年前,我的一个朋友的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当时医生明确表示是由于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我朋友受到了双重打击:孩子罹患自闭症以及自己的教育问题害了孩子。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研究表明,自闭症以及其他许多精神疾病的发生是由遗传背景,以及在母亲子宫内的大脑发育阶段所受到的环境影响而大体决定的,与出生后的环境没有什么关联。”
  “从整体解剖学来看,每个人大脑的大体结构基本一致。然而在显微镜下观察,每个人的大脑相互不同。简单来说,如果某些个体呈现了过大的与众不同的差异,就可以称之为‘异常’,甚至为‘疾病’。——当然,也可能是天才。”迪克严谨地补充道。“就是人脑的不同,决定了每个人的局限性或者天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大脑决定我是谁’,或者‘我即我脑’。”
  “脑研究使我有点不同”
  在脑研究领域有种说法:“脑科学从诞生伊始就不可避免地与哲学‘混搭’”。作为脑研究领域的一位领军人物,迪克本人对哲学很感兴趣,经常思考哲学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哲学家经常考虑‘我们人类有没有自由意志’,而现在脑科学发现我们经常无意识地作出决定,之后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这样就向哲学家解释了‘人类没有自由意志’。在我看来,脑研究与哲学的关系就是哲学提出问题,而脑研究为回答问题做出贡献。”
  由于致力于脑研究,迪克在比如子女教育问题方面也有一些与旁人不同的看法。多数父母总是想改变子女,千方百计把他们教育成自己希望的样子。迪克却不这样,他深知大脑决定人的性格,这种性格在婴儿出世前就大体形成了,所以他从不试图去按照自己的愿望改变孩子的性格,而是主张顺应孩子的天性去发展他们的天赋,规避他们的缺陷,以便更好地让孩子适应社会,以及为社会服务。
  不过,迪克强调,不去改变孩子的性格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性格虽然无法改变,行为却有矫正和改进的空间。例如,一个孩子总喜欢在公众场所大声喧哗,这是由他的大脑决定的,无法改变,可是父母可以纠正其喧哗的行为,让他意识到这样做是错的。这样,这个孩子虽然仍保留喜欢大声喧哗的性格,但是行为上会逐步有所收敛,或者说有所改进。
  由于脑研究带着一些神秘色彩,迪克的朋友、熟人都喜欢向他请教,通常他也很耐心地解释,即便是面对只有一面之识的记者。当记者提出自己“一旦压力过大,就容易暴饮暴食”的问题并表示担心时,他给出了答案:“这个问题就涉及到我的主攻方向——下丘脑。下丘脑负责进食行为,同时又调节我们的应激反应,两者互相影响。所以在巨大压力下,面对应激事件,进食行为发生改变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情况如果严重,就称为‘暴食症’。但不需要过于担心,大多数人碰到压力时都会出现这种症状,随着压力逐渐减小这种症状也就自然消失了。”
其他文献
有人提出硅时代的核心法则 “摩尔定律”其实讲的不是数据科学,而是材料学每隔18个月就能将芯片的组成成分翻倍。  材料科学一直是物质进步的基础,无论是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还是铁器时代,都是以人类制造和使用的材料来命名的。但是进入“硅时代”后,难道科技进步就只存在于如何控制二进制的1和0吗?  答案是否定的。今天,材料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曹传宝教授告诉记者,现在虽然不再以材料
期刊
潘石屹是房地产商中最关注空气质量的人士,当他开始通过微博转发PM2.5相关数据,引发许多人关注的时候,可能没有意识到,像他这样“盖房子”的人,其实也是PM2.5问题的制造大户。  ??爱盖房子,爱晨跑,爱微博,还特别爱发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关注潘石屹的人可能都知道,老潘除了是一名成功的地产商外,他还十分关注北京的空气质量。在播报PM2.5的领域,他还颇有些名气。  近日,记者专访潘石屹,听他讲述和
期刊
跟过去的产检相比,无创产前检测,也就是游离胎儿DNA检查完全是颠覆性的。  全世界每年约有500万缺陷儿出生,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是防治出生缺陷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目前的方法都无法达到既精准又安全无创的程度,这就使孕妇面对产前检测时左右为难。近年来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测序成本的降低,一项新的产前检测技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它又被称为游离胎儿DNA检测。这种检测技术在怀孕第10周就
期刊
目前饮用水水质缺乏第三方监督。现在各家水厂的水质均是自检自测的,没有第三方监测,而且检测次数太少,很难得到真实的水质数据。  因自称20年不喝自来水,京城一对研究饮用水的夫妇,最近被推上了风口浪尖。2012年12月,他们检测发现,北京自来水中的硝酸盐指标已达9毫克/升,已经很接近国家10毫克/升的标准值。这表示自来水的质量在逐渐变差。那么,自来水还能喝吗?  “北京自来水安全但不健康”  丈夫李复
期刊
当人们长时间使用负离子产品时,臭氧在室内空气中的浓度就会加大,而且负离子在空气中的含量也会相应地上升,这时超量的负离子和臭氧都会伤害人体健康。  最近几年,“负离子”几乎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富含负离子的衍生产品,都宣称对人体健康有益。无独有偶,在近期BTV《魅力科学》栏目中也播出了《神奇的负离子墙》,节目中一位市民称六环石粉体中富含负离子,通过特殊配方做成涂料,涂于墙面上可以释
期刊
从经济上,再生水未必是一个非常经济的选择。它是在水资源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再生水利用量占北京市用水总量的近1/5,已成为我市 “第二水源”。经过处理之后的再生水,将作为补给水源,流回到凉水河。而再生水要“物尽其用”,政府应承担更多责任。  ■ 再生水成为北京“第二水源”  段福海是怀柔区桥梓镇北宅村的村民,在他家的小院内,有一个红色的压水泵,虽然已经老旧,且家里的自来水管很好用,
期刊
2013年的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CES)美国时间1月8日上午10时在拉斯维加斯举行。这是全球尖端科技交汇的饕餮盛宴。已经进入了发展成熟期的CES,商家们已经绞尽了脑汁,将“上帝”们的需求想得面面俱到,每年都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出来吸引大家的眼球。  新式游戏机摆脱臃肿电脑  英伟达推出的游戏机Project Shield,打破了微软、索尼、任天堂在游戏机领域三家分立的局面。这款设备不仅能够运行
期刊
到目前为止,接触网供电和第三轨供电都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它们仍然是传统电气化铁路,以及城市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系统仅有的两种供电方式。  2012年12月30日,北京地铁6号线正式开始载客运营。相比于采用6节编组列车的其他线路,8节编组让每一列6号线列车的载客能力骤增1/3。不过,如果您足够细心,或许还会发现这条地铁线路的另一个亮点:它的列车顶部像铁路电力机车一样装有集电弓,从架
期刊
微观摄影师把科学和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他们拍摄的照片完全源于另一个世界,微妙而美丽。  在摄影圈子里,有这么一小撮人,他们都有很深的理科背景,对光学知识烂熟于心,对普通人使用的民用镜头不屑一顾。他们整日喜欢宅在家内,足不出户就能制造出美轮美奂的照片,他们就是微观摄影师,也叫显微摄影师。  从事微观摄影的摄影师并不多,在国内,人数不超过100个。他们也并非完全孤立,在网络上,他们切磋技艺,相互学习,
期刊
心理学中有一个踢猫效应,讲的是一个公司的老板一天早上上班路上开车险些遇到车祸,虽然有惊无险,但是对开车闯黄灯差点和自己撞到的司机还有一些愤怒情绪,到了公司,看到员工小李在电话聊天,这个老板骂了员工小李;小李觉得很生气,回家后看到妻子在家不做饭看电视,于是又跟妻子吵了一架;妻子也觉得窝火,正好儿子回家晚了,身上的衣服脏脏的,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啪”给了儿子一耳光;儿子捂着脸,这时候看见自家的猫朝着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