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大比拼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96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大超市,货架上摆放着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食用油,如果遇上不同品牌的食用油搞促销,尤其是被促销员热情地解释以后,主妇们更不知道该选择什么食用油了。那么,不同类别的食用油到底有啥区别,不同的烹饪法该选哪种食用油呢?
  油脂的差别,除了风味之外,主要是脂肪酸种类和比例的差异。常用油脂大体可分成四大类。
  第一类: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红花油等,以及果仁油中的西瓜子油和榛子油。
  特征: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高,亚油酸丰富,饱和脂肪酸非常少。低温不凝固,耐热性较差。
  大豆油和玉米油 这两种油都是用溶剂通过浸出法获取的,其中转基因产品占很大比例。经过精炼之后,大豆、玉米中丰富的磷脂和豆固醇已被除掉,维生素E和维生素K也损失很大。要想获得大豆玉米中的有效成分,还是直接喝豆浆、吃豆腐、啃玉米棒,用大豆油和玉米油烹饪并不能取得传说中保护心脏的作用。
  葵花籽油 压榨型葵花籽油是相对较好的品种,所含的亚油酸比大豆油多,压榨油还保留了大部分抗氧化成分。
  温馨提示:这类油脂适合做炖煮菜,炒菜也可,但要尽量在冒油烟之前放入菜。煎炸或反复受热容易氧化聚合,对健康十分有害。
  第二类:花生油、米糠油、芝麻油、低芥酸菜籽油(如芥花油)等,以及杏仁油和南瓜子油。
  特征:各类油脂中脂肪酸比较平衡,单不饱和脂肪酸最丰富,冷藏会浑浊,耐热性较好。
  花生油 花生油中所含的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是3:4:3,其中所含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当于茶籽油的一半,富含维生素E,风味好,耐热性也不错,适合做一般炒菜。必须指出的是,真正起到降低血胆固醇作用的还是花生蛋白质和其中的大量维生素E、膳食纤维等,而不是花生里的油脂。选购时,要选择优质的压榨油。因花生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易溶于油脂,劣质油很难保证质量。
  芝麻油(香油) 为了保持美妙的香气,芝麻油是所有烹调油脂中最“原生态”的一种——它不能精炼,通常使用压榨法或水代法生产,这样能保留有益于控制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成分,如丰富的维生素E、抗氧化物质芝麻酚,以及磷脂和植物固醇。
  杏仁油和南瓜子油 这两种油中的饱和脂肪酸比花生油更低一些,亚油酸比花生油更高一点。耐热性略低于花生油,最好不要用来爆、炒。
  温馨提示:花生油、米糠油和低芥酸菜籽油可用来炒菜,但不宜长时间油炸。芝麻油只能用于凉拌、蘸料,或者做汤时添加,是健康低脂烹调的最佳配合。
  第三类:橄榄油和茶籽油。
  特征:单不饱和脂肪酸特别多,油酸丰富,冰箱里不凝固,耐热性较好。
  橄榄油 橄榄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有70%以上是单不饱和脂肪酸。食用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有利于降低血液中的“坏胆固醇”(LDL),升高“好胆固醇”(HDL),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益。橄榄油耐热性优于大豆油,易氧化性也相对较小。可见,橄榄油是名声最好的油脂。
  茶籽油 相比于橄榄油,国产茶籽油价廉物美,所含的单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0%以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并不逊色于橄榄油。
  温馨提示:茶籽油、橄榄油适合做不冒油烟的炒菜,或拌凉菜、煮菜、焯菜,不宜爆炒或油炸。橄榄油也分等级,市场上进口橄榄油的掺假现象相当常见,老百姓很难识别,购买时切不要贪便宜,应选择有橄榄清香的优质初榨橄榄油。选择国产茶籽油更经济实惠,要选择压榨法生产的产品。
  第四类: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核桃油、松子油等。
  特征:不饱和脂肪酸特别高,还含有特殊的脂肪酸,价格高昂。
  核桃油 核桃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达90%以上,其中10%为α亚麻酸,属于n-3脂肪酸;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磷脂和大量多酚类抗氧化成分。研究证实,每天吃2-3个核桃,或食用5~10克核桃油,同时减少其他油脂摄入,长期坚持可有效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野生山核桃压榨油所含的营养素和抗氧化物质含量高于普通核桃油,而且安全无污染。
  亚麻子油和紫苏籽油 这两种油含α亚麻酸达50%以上,耐热性最差。
  温馨提示:这些坚果油或种子油通常直接压榨制取,不经过精炼,保持了原料的香气和营养价值。这类油最好选择冷榨法的产品,食用时不要高温加热,可用来凉拌、煮菜、涂面包片或配合在面点中,以保留其营养价值。
  第五类:棕榈油、猪油、牛油、黄油、人造奶油(植物奶油)等。
  特征:饱和脂肪酸相当多,稍凉后会凝固,耐热性最好。
  棕榈油 棕榈油是仅次于大豆油的世界第二大食用油,也是国际市场上价格最便宜的烹调油。棕榈油含不饱和脂肪酸为40%,含饱和脂肪酸为44%,两者均衡,这在植物油中不多见。棕榈油含有维生素E,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是胡萝卜素最丰富的天然来源之一。由于棕榈油的饱和度高,耐热性相当好,长时间受热后氧化聚合少,是其他植物油不能取代的。所以,棕榈油被广泛用于各种煎炸食品,包括方便面和炸薯片。棕榈油还可以替代黄油、人造黄油等用来制作酥香的点心。还有,因煎炸会破坏棕榈油中的大量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故用棕榈油制作的煎炸食品缺乏维生素。虽然棕榈油的名声不算太好,但比起人人喊打的氢化植物油要好一些。
  ? ?氢化植物油 氢化植物油是液态植物油经过人工加氢处理制成的固态或半固态油脂,可以配成起酥油、植物奶油、蛋糕油、奶精、植脂末、代可可脂等各种产品,以美味的形象出现在焙烤食品、面点、甜食、派、酥脆饼干、糖果、巧克力酱、奶茶、膨化食品等各种加工食品中。氢化植物油(含反式脂肪酸)比黄油、猪油更糟糕,可强烈促进心脏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还可能与不孕不育和儿童发育不良有关。
  温馨提示:酥脆食品口感好是因为含有大量饱和油脂。即使没有反式脂肪酸,也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最好不要多吃。
  Tips:
  建议:不同食用油替换食用
  最好是在一、二、三类的不同类别油脂中替换食用。比较理想的方式是,用不同耐热性的油脂做不同的菜肴,这样无需特别调和,自然而然地实现了不同油脂的配合。不建议食用第五类油脂,因为吃肉类和奶类已经能够获得足够的饱和脂肪酸。无论选用哪一种食用油,每人每日用量为25-30克。再“健康”的油,脂肪含量都超过99%,能量惊人,超量食用,都会催“胖”。
其他文献
读者吴先生:  两个月前,我与娱乐场所按摩小姐发生了不正当关系。这两天,我发现大腿内侧皮肤有点变黑,还有皱纹,还比较痒。为此我很紧张:这是皮肤病还是性病呢?应该怎样自己治疗?因为我不想去医院,不想被家人知道这个事。  根据这位读者的叙述,有两点可以肯定。  事实1:他大腿内侧有皮损,即色素沉着(变黑)、脱屑等。根据这类皮损的特点及发生部位,首先可以考虑是不是患了股癣。该病为真菌感染,具有传染性。治
事业的追求为了理想,生活的乐趣乃是创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沈自尹  沈自尹出生于1928年,当时的社会处于动荡和战争之中。抗战开始他随家迁至宁波镇海乡下,但是不久宁波也沦陷,当时刚念完初中,由于不甘心接受亡国奴的教育,和几个爱国同学背井离乡,跑到艰苦的宁海游击区,在跃龙山的鄞县联中求学。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往宁波,高中毕业后考入上海医学院。    明师高徒    1955年,沈自尹从上海医学院毕
患了皮肤病,就诊时医生却叫患者去做与皮肤病无关的检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很多时候,皮肤病是其他疾病外在的表现。作为患者,生了皮肤病后,自然要想到治疗皮肤病本身。但与此同时,也应该想一想,自己身体其他部位有没有不适,最近哪个地方感觉不舒服,等等。并在就诊时,把这些情况也如实向医生反映,以便医生做出最准确的诊断。      病在皮肤,根在体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教授郑岳臣
我是一名糖尿病患者,患病二十多年以来,我带着药物、胰岛素周游了十多个国家,至今没有出现并发症,身体的总体状况良好。我的体会是,糖尿病的治疗除了依靠“五驾马车”(老“五驾马车”——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病情监测;新“五驾马车”——控制胆固醇、控制血压、血糖管理、体重管理、抗血小板治疗)、注意自身管理以外,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只有患者与医生相互配合,医生才能根据病情的
中医将食物的主要味道归纳为酸、苦、甘(甜)、辛(辣)、咸五种,称之为五味,并有五味配五行之说。五味适量,对五脏有补益作用;如果过量,则会打乱五脏的平衡关系,损伤脏器,招致疾病。那么,五味对人体究竟有哪些益处,又有哪些弊端呢?上期本刊介绍了酸味,本期将介绍苦味。你可以对比一下,看看你喜欢的口味“归”哪一味。  苦味——苦味入心,苦味的食物多数寒凉,到了夏天,人们都喜欢吃一些带有苦味的食物以降心火、除
情商(英文简称EQ)是一种经常性、稳定性存在的情绪品质和人格素质。通常包含一个人对自我及他人情绪认知的能力以及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以及能否达到有价值的人生目标,主要不是取决于他(她)的智商,而是他(她)的情商。其实,情商的重要性远不止这些,较高的情商有利于个人调控好情绪,能保持较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那么,你的情商到底如何?以下的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头颈外科  头颈部虽小,“看对科室”却不易  提起头颈外科,很多人会联想到“耳鼻喉科-头颈外科”或者“口腔颌面-头颈外科”。的确,随着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致,头颈外科一直以来都是隶属于外科的一门三级学科。头颈部虽然范围不大,但疾病种类繁多,牵涉到的临床学科也较多。比如,甲状腺手术一般是普外科医生在做,而涎腺疾病、咽喉部疾病则归耳鼻喉科“管”。同时,许多头颈部疾病又往
2012年9月8日,这个对旁人而言十分普通的日子,却让小李一家终身难忘。因为就在这一天,年仅18岁的小李接受了手术,终于保住了他的右腿。如果“运气”再差那么一点点,他就成残疾人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2012年9月初的一天,刚进入大学校园没多久的小李突然发现自己的右脚开始不听使唤了:最初是莫名其妙地发冷,然后开始出现疼痛、皮肤发紫。小李很紧张,连忙去当地医院诊治,但疗效不佳。医生告诉他,他的病
黄豆芽,绿豆芽大家经常食用。在人们心里,发芽的花生是不能吃的。但是近年来,菜市场却有越来越多的商贩卖花生芽,据说比普通的花生营养更丰富。到底花生芽能不能吃,和花生仁比较哪种营养更丰富呢?  花生芽,营养很丰富  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李倩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滕葳、柳琪  花生芽不是家庭中常常见到发霉后出芽的花生,而是利用花生籽仁中贮藏积累的营养成分专门培育而成的,与花生仁相比,口感更好,易消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吃粗粮有利于健康,曾经险些被时代淘汰的粗粮重返餐桌。在许多城市地区,吃粗粮甚至成为了一种养生时尚。因为粗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可预防、辅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粗粮所富含的膳食纤维有助于预防胃癌、肠癌、乳腺癌等疾病。然而,粗粮也有“软肋”,如果不稍加注意,可能会对健康不利。  软肋1:量不能大,不能只“粗”不“细”  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