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liuxie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和体系的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最终将以市场导向的方式实现。要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引导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思路,明确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 市场建设
  [作者简介]艾修俊(1964- ),男,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高校招生就业。(山东淄博255049)
  [中图分类号]G4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6-0068-02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和体系的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最终将以市场导向方式实现。目前。我国每年有上百万的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而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2008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已达559万人,就业压力巨大。以下,本文将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阐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机制。
  
  一、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意义
  
  毕业生就业是一项政策性强、时间紧迫、工作量大、接触面广的工作,也是学校与外界联系的一个重要窗口。毕业生能否及时就业及就业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的声誉,并直接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高校迫切需要对学生就业市场进行重新定位,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在学生就业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高校就业市场体制,使高校就业市场真正与高校管理体制相适应,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高校应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决定招生规模、专业结构、课程设置。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既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开展双向选择活动的服务载体和提供公平竞争的服务平台,更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评估标准的信息源和决策依据,为高校的整体运作提供导向,保证高校办学方向的正确性。同时,高校要看到市场蕴涵的机遇和潜伏的威胁。高校要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确保高校市场的主导地位;必须加大市场研究力度,拥有自己的就业市场,科学地预测市场走势,发挥自身优势去把握机遇,培育和运作就业市场。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加强就业市场建设是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山东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路
  
  大力拓展、创新毕业生就业市场,应树立招生、培养、就业一条龙服务的全新观念,建立起学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者沟通的立体化就业工作市场系统。并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制定毕业生就业的“大营销”战略,立足区域、贴近行业、整体规划毕业生就业市场。
  山东理工大学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引导下,发挥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布局优势,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主动出击、重点突破”的原则,积极培育和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山东制造业为重点行业,以服务基层为重点导向,以服务军队、国防为特殊基地,以服务西部为拓展渠道,以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域为依托,区域布局合理,行业背景鲜明,层次结构优化,社会需求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学校“十一五”期间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目标为实施“135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工程”,即建设100家紧密型就业基地,300家较紧密型就业基地,500家潜力型就业基地。
  
  三、山东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1.稳定已有市场,积极拓展新市场。(1)巩固和发展山东市场。把主攻方向、主要精力投放在山东市场,以山东制造业为重点行业,在山东百强企业中优选半岛城市群中的重点企业,培植毕业生就业基地。(2)挺进环渤海经济圈。奥运会的召开、滨海新区的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胶东-辽东半岛的连通等给环渤海经济圈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学校应乘势而上,有所作为。(3)拓展长三角、珠三角市场。在巩固现有就业领域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就业阵地。力争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有较大突破。(4)开发中、西部就业市场。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将开发中、西部就业市场作为今后的重点工作。
  2.紧密结合学科专业背景和行业需求,逐步建立学院(专业)就业市场。建立相对稳定、适应专业特色的毕业生就业专业市场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举措。山东理工大学机械、交通、轻工、化工、电气、材料等学科实力雄厚,有很强的专业背景和行业需求。因此,应鼓励、支持各学院逐步建立学院(专业)就业市场,将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科研基地、青春创业基地与就业实践基地有机结合,实现供需双方对口交流扶持、产学研一体化,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业。
  3.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合作,不断创新毕业生就业模式。(1)尝试“预就业”模式。“预就业”即毕业生在毕业前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里到用人单位定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强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了解,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明确就业目标,缩短择业周期。建立稳固的就业实践基地是实现毕业生“预就业”的根本保障。(2)“订单”(3+1)模式。即为用人单位量身培养毕业生,用人单位与学生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签约学生前三年在学校,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设计教学计划进行培养,最后一年到单位接受专业培训。这种模式可以为企业提供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的员工,使企业得到满意的人才。(3)“助学+基层就业”模式。主要针对贫困大学生,他们社会资源占有少,就业渠道窄,是大学生就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而不少基层企业,特别是工作条件艰苦的企业又难以吸引到人才。为此,学校鼓励和吸引企业设立资助、奖励基金,与品学兼优的贫困生签订“助学—就业”协议。
  4.努力搭建毕业生高端就业平台,实现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同步增长。学校不仅要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要重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千方百计搭建起毕业生高端就业平台。(1)成立山东理工大学就业工作理事会。以全国500强、山东工业企业百强为重点目标,以紧密型用人单位为重点,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理事会,构建校企合作、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的桥梁。(2)创建“就业工作站”。山东理工大学拟在全国范围内创建10个就业工作站:东营、青岛、济南、上海(或昆山)、广州、天津、大连、武汉、重庆、西安,聘用当地的校友或专业人才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服务。
  5.精心组织“有形市场”。各类双向选择洽谈会、供需见面会是毕业生就业的“有形市场”。为了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学校向来校招聘的单位免费提供场地、摊位以及工作餐,尽可能为用人单位提供方便。每年主办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2场,中型招聘会6场,小型专场招聘会500余场,通过校园招聘会落实单位的毕业生超过签约学生数的60%。
  6.注重 “无形市场”建设。网上双选活动为特征的毕业生就业“无形市场”是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渠道,是今后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重点。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双选活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速就业服务信息化进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就业网的服务功能和层次,开通网络视频,开展远程面试,充分发挥网络在促进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
  7.实施“理工就业形象大使”“理工信使”工程。每年评选出100名就业形象大使,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组织他们参与用人单位的接待服务工作,向社会展示学校毕业生的良好形象和综合素质。“形象大使”毕业离校后聘为“理工信使”,协助学校收集、整理、反馈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推介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协助开展调研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计划的制订、毕业生就业、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提供意见和建议。
  8.实现教学实习基地、科研基地、社会实践基地、青春创业基地与就业实践基地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已有的教学实习基地、科研基地、社会实践基地、青春创业基地、就业实践基地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整合资源,实现各种基地与就业实践基地的有机结合,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忠生.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2).
  [2]张建军.刍议新时期高校就业市场的构建与运作[J].思想理论教育,2004(5).
  [3]唐朝继,曾芳.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刍议[J].零陵学院学报,2003(3).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来说实质上是一种影响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力主要指职务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其中非权力性影响力包括品格、知识、能力、情感四个因素。教师的职务性影响力是教育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则对学生起到吸引、感染、导向、效仿等作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是增强教师影响力的关键。教师特别要注意发挥教师影响力的作用,以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
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几年来社会上一些较大的企业联合体,为了挖掘集团内部潜力,更加广泛地筹集融通资金,纷纷建立了具有银行性质的各种行业的财务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围绕哲学教师的素质要求,论述了培养和提高哲
摘要:青藏高原南部谢通门地区出露一些中侏罗世的闪长岩,岩石具有类似于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高的Si02(〉59%)、Sr(771—798I.zg/g)、低HREE和Y(〈12I.zg/g)含量,高Sr/Y(〉64)、La/Yb(4.4〈
一、“四个关系” (一) 对内服务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上级反复强调:部队医院必须在确保部队医疗任务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在开放的条件下更好地为部队服务。但由于受经济条件的
医院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深化与发展,不仅得到卫生部门的积极反应,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也不乏有疑虑:医院该不该搞承包?这一问题的提出提示我们,仅仅从效益着眼分析医院
胡锦涛总书记曾深刻地指出,“当今世界,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能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权利人利益,不仅是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自主创新的需要,也是树立国际信用、开展国际合作的需要。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高等院校也必须相应落实和启动知识产权战略。教育部、國家知识产权局共同
<正> 1985年10月以来,全军医院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打破封闭型卫生体制,在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指引下,在确保部队伤病员收治的同时,积极挖掘潜力,为各族人民群众医伤
锐意改革有序进取──第六次城市医疗保障制度研究协作会议综述《卫生软科学》编辑部尹宏达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会周寿祺由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会组织召开
<正> 村级卫生保健组织是农村三级医疗网的基础,建立健全村级卫生机构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关键环节。乡村医生是村级卫生组织的主体,掌握其数量、质量,对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