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创新实践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g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本是实现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创新实践是实现健康发展的基本途径。我校小班化教育正是在这些科学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创新实践,以科学的方法解决了小班化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小班化教育在我校不仅扎下了根,而且健康地成长。
  一、我校小班化教育的形成轨迹
  (一)在无奈中起步
  小班化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走进我们学校,是基于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解放思想、创新实践的结果。长期以来,中国学校办学都以具有一定规模为荣,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班级人数由40~50人发展到60~70人。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2000年。进入21世纪,每年新生儿童数比“九五”期间减少50%以上。伴随着经济状况的逐年好转,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学校生源流失严重,小班教育已成事实。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才是创新发展的基础。面对无奈的选择,在教育局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与指导下,学校正确定位,变无奈的选择为发展的优势,变小班教育为小班化教育。
  (二)在探索中前行
  2005年9月,我校一年级全部进入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成立了实验工作领导班子,拟订了实验工作方案,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采用主题突进、团队合作、多人实践、行为跟进的方法对幼儿与小学衔接、环境文化创设、学生心理发展、备课教案设计、课堂师生活动、教育教学评价、开放作业设计、双语教学研究8个内容进行了研究,取得了相应的实验成果。其中,《实施小班教育,提高办学质量》《长三角地区第二届中小学小班化教育考察报告》《立德树人,全面提高小班化教育质量 》等经验文章先后在大丰市教育局的《 新农村·新教育 》上发表。
  (三)在发展中成型
  2005年至今,学校按照整体推进、滚动发展的办法,使小班化教育走向整体化、平民化、现代化和优质化,实现了教育教学的“开放、互动、精致、高效”和学生发展的“科学、全体、多元、多样”,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例如,2006年12月4日《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的《江苏大丰农村学生享受小班化教育》就专门报道了我校的小班化教育实施情况;大丰市电视台制作了《一路开拓,一路阳光》小班化教育专题片;盐城师范学院农村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专家专门来校调研,并于2007年11月批准同意我校参与《小班化教育与无差生教育的校本研究》课题研究。至此,农村小班化教育成为我校办学的鲜明特色基本成型。
  二、我校小班化教育的基本成果
  (一)走出实践误区,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施小班化教育的过程中,人们关心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小班化教育与大班额教育在操作上有什么根本区别。经过学校多年的研究与探索,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1.走出了动力误区
  很多人都会认为小班化教育和大班额教育无多大区别。事实上,情感作为教育细胞开始发育成一个支持体、美、德、智的核心和基础性细胞,让小班化教育突显出实践的优势,学校及时挖掘情感教育因素开设了班级心情驿站。小班教师肩负起爱心妈妈、学科教师、心理辅导员的三重责任,每天至少对三分之一的学生进行一次心理辅导,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学生情感体验活动,把情感教育作为学生立德做人的切入点。具体措施有三点:一是根据观察到的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设置个性化发展方案;二是通过图画日记、亲子交流、师生信箱等途径,建立健全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与疏导制度;三是通过娃娃评委、每日新闻、说说自己等活动,对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谈,让学生内心深处感受到“学习道德是快乐的,做道德的人是幸福的”。现实的教育深入到了学生灵魂,引领学生成为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主角。
  2.走出了过程误区
  学习是学生的“学”与“习”,学校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三维目标。其中,过程与方法就是目标之一。诚然,大班额环境下也注重过程与方法,但是很多情况下,这种探索的过程与方法的把握常常是无奈而空洞的。小班化教育可以改变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不仅让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得到很好落实,而且使体现“探究”特征的以学施教发挥作用。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行迁移、建构的过程,这不仅是智慧形成的过程,更是德性、情感、智慧的协调发展的过程。
  3.走出了发展误区
  学生的发展都有其个体的独特性。一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永远都有好、中、差的存在。如果从这个角度考察,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而小班化教育则相应减少了独特类的数量,便于教师采取更灵活科学的策略,变部分的发展为全体的发展,实施无学困生教育。比如巧妙运用动与静、学与做的组合,充分实施集体授课与个别教学、分层教学、异步教学的有机结合,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位,以发展为中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放飞每一个学生的理想”的要求;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尝试开展“实践性超市作业”的布置,个别指导,努力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可见,许多因材施教的好措施在小班化教育的条件下就可以得心应手地实施起来。
  (二)推进良性循环,实现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
  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发展水平,学校在出台实施《教职工岗位考核方案(试行)》的基础上,把握小班化教育的良好契机,构建起教师发展的良性机制。
  1.定目标,提要求,努力实现教师专业成长,获得反哺教育的能力
  教师方面,按照“一年合格、三年优秀、五年骨干、十年名师”的奋斗目标,教师切实制订好个人成长规划,过好班级管理关、熟悉教材关、课堂教学关、教学研究关、教育科研关。学校方面,按照整体发展需要确立了实现一个目标、抓好两项改革、做好三项工作的教师培训思路,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实现一个目标,即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个性突出”的教师队伍;抓好两项改革,即分配制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做好三项工作,即继续教育工作、校本教研工作、课程改革工作,努力让优秀的教师更优,让后进的教师变优。通过几年的努力,教师队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本科就读率达到42%、信息技术教育参考合格率为100%;教师中,盐城市教学能手1人、大丰市学科带头人4人、教学能手10人,小班化教育实验年级教师受大丰市级各类表彰4人。
  2.搭平台,促研究,让小班化教育成为科研课题,激发起教师的积极创造热情
  小班化教育本身就是课题,要让教师转变观念,学校必须创设一个平台,既要把它作为一种职业来做,又要把它作为一种课题来抓。一是引领自律。针对小班化教育工作,学校制定了《大丰市裕华镇中心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发展性自我评价细则(试行)》,既有导向功能,又有自律要求,把教师注意力吸引到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二是建立论坛制度。学科组,每周组织集体备课活动来探讨教法与学法;课题组,每月组织课题研究恳谈会来交流研究成果;校园网,专门设立小班化教育栏目让教师畅所欲言发表实践心得。三是现场展示。学校组织了一系列小班化教育现场展示活动。“文化设计奖”,展示了班级文化布置,折射出教师们的创造力;“年度进步奖”,每个学年一次,公开评选,阳光打分。教师按照课题研究的相关要求,展示自己的个人成长档案。教师成长档案分问题反思篇、继续学习篇、论文获奖篇、学生发展篇、表彰奖励篇五个部分。
  (三)突破城乡壁垒,实现乡镇学校的全面发展
  小班化教育的创新实践必然引发学校内部的诸多改革。学校着力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依托小班化教育的大好时机,不断从以下三个方面突破城乡教育壁垒,获得学校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1.管理理念得到转变,体现了“精致”的要求
  从大班额教育走向小班化教育,教师们最大的感受是以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中提倡的做法已经可以实现了。小班化教育不仅把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做精致,而且也可以把家长学校等社区教育做精致。具体的做法是:一是基于日常走访、电话访问等的基础上设立家长回访簿,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管理中来。二是定期举办亲子活动,让家长体验小班化教育教学新理念。三是举办家校论坛,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改善家庭教育行为,积极创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四是制定并实行“三至少三开放”制度。“三至少”即教师每周至少与每个学生交流一遍、每两周至少与每个家长交流一遍、每个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或社会人士)恳谈会;“三开放”即学生管理开放、教育活动开放、课堂教学开放。精致的家校管理,让小班化教育由校内推向校外,形成了立体的教育网络。
  2.特长爱好得到尊重,体现了“人本”的要求
  教育是学生合理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学校在小班化教育实验年级开展了特色班级创建活动。目前,一年级、二年级的特色项目是舞蹈、书画、手工和剪纸,三年级的特色项目是二胡、口琴、书法和国画,四年级的特色项目是跆拳道。可见,小班化教育实验年级做到了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定措施,使特色创建成为小班化教育实验教师们的共识。
  3.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体现了“合理”的要求
  学校在推进人力资源良性循环的同时,依靠多方力量重组教育资源。目前,学校数学、科学与音体美设施设备全部达到江苏省农村小学建设标准。计算机网络教室设置与办学规模匹配;各类图书26121册;后勤保障设施设备齐全。与此同时,小班化教育实验班级还专门配备了班级主题文化角、学生图书专用柜、学生作品展示台等。
  三、当前小班化教育的问题及其今后构想
  农村学校小班化教育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探索和谐农村教育新机制的重要举措。我们不仅要看到小班化教育的优势和学校取得的成绩,也要发现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教师管理亟待进一步加强,二是科研力度有待加大。今后,我们将把握好小班化教育与大班额教育的区别,不断凸现农村小班化教育的“特点”,优化教师管理,加大科研力度,创新实践,努力推进农村小班化教育的健康发展。
  在小班化教育建设上,我们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放大小班化精致教育的优势,扎扎实实做好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学生都有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每一项教育都能追求细节的完美,每一天教育都能使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二是放大小班化教育的组织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促进形成制度、管理、环境与精神相协调的学校文化:制度文化突出评价的创新,管理文化突现和谐的氛围,环境文化彰显个性的发展,精神文化展示健全的人格。三是放大小班化教育的课题优势,按照特色引路、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做大、做强小班化教育的课题实验,使它成为提高办学效益、实现无学困生教育的导航仪、推进器,亮起办学的特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真正做到把情感德育引入到“心情驿站”的建设中去,把异步教学引入到“学科课程”的建设中去,把自主发展引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去,把特长培养引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中去。
  (作者单位:大丰市第八小学,江苏 大丰,224000)
其他文献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让学生幸福健康地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福建省夏门市东孚学校,学校坚持特色办学,以“防震减灾”校本课程为突破口,成为福建省首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并由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东孚模式”为依托形成有特色的生命教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引领学校不断发展。  一、建设能感悟、能熏陶的生命教育物质文化  在学校创办之初,厦门市地震局在学校设立了“水氡观测实验室”,
期刊
教师职业幸福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自身价值的实现而获得的精神满足与快乐体验。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身兼多种角色,普遍存在“三多一少”的现象:工作过多、检查过多、指责过多、关心过少。部分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或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职业幸福感不断下降,这是农村基础教育持续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潜在危机。笔者认
期刊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坚持正确的教学原则。笔者以为,“实、精、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和贯彻的三大原则。  一、“实”——内容真实、课堂充实、注重实效、立足实际  1.内容真实  它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观点正确、科学。将正确的知识教给学生,这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政治课中有一些概念、理论、观点、探究、难题,一些教师——其中既有年轻教师,也不乏中老年教师,或因为专业基础不够扎实,或因
期刊
近年来,校园安全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各级各类政府行政部门都非常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如配备了保安、加强警戒、食堂检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逃生演练,这些举措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校园安全水平,然而在众多的安全教育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有效防范校园踩踏事故的教育,如果各级教育部门不加以重视,极有可能引发事故。而校园踩踏事故的发
期刊
单选题,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兼顾考查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单选题在国内外的各学科、各门类的考试中,均是主要的题型。本文将对单选题的结构特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及其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做详尽阐述(以下哲学思想均指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一、单选题的结构特点及其哲学思想  选择题的结构分为两部分:题干和选项。题干与选项均为明确的已知部分,而未知部分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关系,主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与文本、教师、同伴以及与相关课程资源展开立体对话的过程。课堂结尾是对话的总结、深化、延展,它折射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引领着学生的言语发展方向,也是拓展学生言语实践的基点。相对于课堂导入,课堂结尾更富于理性。  目前,不少语文课堂结尾的教学依然趋于单向与肤浅。有的教师习惯在课堂结尾简单地重复主要内容,不关注言语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一言堂”。有的教师把课堂结
期刊
《 媒体连着我和你 》是《 品德与社会 》(苏教版)四年级教材“我与外界的联系”中的一课,从内容上看,教材主要包括“认识电视”“认识广告”和“认识网络”三个部分。最近,在学校举行的课堂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中,笔者听了两节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执教内容分别为《 媒体连着我和你 》中的“认识电视”和“认识网络”两大主题。现将部分片段摘录如下。  教学片段:认识电视  活动1:交流生活中的电视节目。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介绍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精神文化改造的背景导出了本研究的必要性。从学校精神文化“四维度”,结合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具体的改造情况对“改造的理念”“改造的方法与手段”“改造的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对其他地区薄弱学校改造提供借鉴乃至于为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薄弱学校 精神文化改造 借鉴    一、薄弱学校精神文化改造的背景  沈阳师范大学沈北
期刊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地方,也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学生在学校不仅仅是学会学习,还要学会生活。这就要求学生更要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在学校的生活共同体中接受各种锻炼,不断发展、生长,从学习走向生活。教师在学校从事教育实践活动,教育也成为教师的主要生活。教师的发展和生长除了自身学习外,更多的是在与学生的交互活动中实现的,尤其是对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紧密相关的班主任工作。学校是社会的缩影,班主任在教育实
期刊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安全是第一生产力”“有安才有全”……从这些安全口号和安全标语中可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时至今日,“安全”二字已深深地渗入人们头脑和各行各业之中。小学生安全意识低,安全知识少,人数又较多,如何才能搞好小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安全工作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点课题之一。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关注细节,培养安全意识  小学生年龄小,安全意识淡薄。主要表现为:有的小学生不注意用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