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女儿打开英语学习大门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ul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把激发女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放在首位,因为兴趣是持续学习的动力,信心是实现飞跃的保证。
  女儿的英语在上中学前可以说是一片空白。除了在四五岁时学过半年幼儿英语外,对英语基本上没有什么认识。上中学后,比起那些从前学过英语的同学,女儿的差距是明显的。如何缩小这一差距,我们全家动起了脑筋。
  我们把激发女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放在首位,因为兴趣是持续学习的动力,信心是实现飞跃的保证。
  我们与女儿一道分析了她当时的状况,一致认定女儿有自己的优势,落后是暂时的。在小学阶段,她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他学科基础扎实,完全可以腾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强攻英语。同时,英语并不是什么深奥的东西,只要功夫到家,不愁攻不破这个堡垒。女儿很快放下了思想包袱,对学好英语充满了信心。于是,我们与她一道,制定了一个详尽而行之有效的追赶计划。
  每天,我们利用晚饭后散步的时间背英语单词,丈夫当陪练,我任考官,女儿自然是主角了。一个小小的英语单词本,是那段日子里我们外出时必定要带在身边的读物。我用中文说一个单词,女儿就用英语翻译并背出每个字母。每到周日,父女俩还得来一场比赛,比比谁背的单词最多、最准确。晚饭后散步这一时段,被我们戏称为“家庭英语二十分”。在背英语单词的过程中,女儿还总结出了三条记忆法:第一条是以元音为序的音序记忆法;第二条是把同一类单词集中记忆的归类记忆法;第三条是联想记忆法。这三条记忆法,帮助女儿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了大量的英语单词。
  与此同时,我们和女儿一道确立了每天听半小时英语录音的制度,雷打不动。功课再忙,女儿也一定要挤出半小时来听录音。那时,复读机还未普及,我们就想方设法弄到了一盒教学磁带。女儿放学一进家门,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播放这盘教学磁带,让女儿在有意无意间记住一些单词和句式。
  为了在家里营造学习英语的环境,我们把家里的日常用品和家具全部贴上写有英语名称的小纸条。同时,丈夫还特意为女儿做了一块小黑板,挂在房间里最醒目的地方,在上面写上20个英语单词,一周后更换10个新单词,留下10个旧单词。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不断巩固旧知识,增加新知识,日积月累,女儿的单词量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女儿初学英语时我们家的又一特色。我们并不懂英语,各自从事的工作也基本上没有使用英语的机会,学生时代学的那点英语也早已还给了老师。可为了帮助女儿过好英语关,我们强记了一些日常生活用语,尽量在生活中营造英语语言环境。如“吃饭”,我们不说“吃饭”,而说“have dinner”,叫女儿睡觉时,我们就说“go to bed”,叫女儿去上学说“go to school”。同时,还经常把“How are you(您好)”,“Thank you(谢谢)”,“Bye bye(再见)”等问候语挂在嘴边。全家共同学习,既使女儿的英语知识得到强化,又激发了她学习的兴趣。通过这样的努力,女儿的英语水平很快就跨进了班级优秀者的行列。
  听、说能力在英语学习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一开始学习英语就应该培养正确的语音、语感,鼓励孩子练习口语,这对克服英语学习中的“聋哑症”,扫除孩子开口说话的心理障碍很有帮助。
  小区桥头有个闻名的“英语角”。每逢周二、周五的傍晚,那儿就挤满了练习英语口语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女儿请求我们陪她去英语角。英语角的人很多,大多数是学生和年轻人,像我们这种年纪的人很难看见。我们毫不顾忌年轻人诧异的眼光,一心只想帮助女儿开口说英语。第一次去,我们无功而返,女儿无论如何都不敢开口说话。第二次去,女儿的情绪稍有放松,但在别人流利的英语口语面前自愧不如,还是没敢开口说话。第三次去,我们准备充分,丈夫自告奋勇充当开路先锋,用自己那成都腔英语和少得可怜的几句日常英语用语,率先为女儿打开了对话的大门。
  那天傍晚,我们在“英语角”来回溜达了几圈后,选中了一位笑容可掬的外国先生作为谈话对象。丈夫一马当先走上前去,一声“Hello(嗨)”作为开场白,与这位外国先生搭上了话。接着,他一把拽过女儿,连说带比划地告诉那位先生,“This is my daughter(这是我的女儿)”,“She wants to talk with you(她想和你交谈)”。这位外国先生立即把目光转向女儿,热情地、一字一顿地问她:“what’s your name(你叫什么名字)?”女儿虽然听懂了他的问话,但仍然紧张得声音发颤,怯生生地答道:“My name is Zhang Deng(我叫张灯)。”接着,这位先生又指着我们问:“who are them(他们是谁)?”女儿听懂了这句话,稍稍镇定了一些,声音也不颤抖了,但仍然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回答:“They are my father and mother(他们是我的爸爸和妈妈)。”就这样,女儿与这位外国先生用最简单的日常用语进行了几分钟的交谈。这是值得庆贺的几分钟,它让女儿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信心,是女儿英语学习历程中难忘的一次尝试。临别时,这位先生竖起大拇指夸奖女儿说:“You are a brave girl(你是一个勇敢的小姑娘)!”女儿连忙回答:“Thank you(谢谢)!”简短的对话就这样结束了。女儿虽然紧张得满脸通红,一头大汗,但她终于迈出了最艰难的第一步,接下来的第二步、第三步就从容多了。女儿事后深有感触地说:“原来跟外国人说话,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阅读原著,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女儿从初三开始阅读英文原版小说,如《飘》《呼啸山庄》《还乡》《弗罗河上的磨房》《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借助一本英汉词典,女儿虽然读得很慢很艰难,但却在不停地前进。通过大量阅读,不仅能巩固学过的知识,而且能逐渐熟悉外国人的思维模式、文化习俗,揣摩他们的语言特点,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
  女儿英语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她交了一个非常好的英国笔友。她和这个英国笔友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书信往来,直到现在。当时,女儿的英语老师从英国交流教学回校,带回了一些英国孩子的信分给学生,女儿得到了一封名叫安伦的男孩子的来信。从此,女儿和安伦便在网上开始了跨越国界的交流。后来,安伦的妹妹凯特也加入了这个行列。我们对女儿的这种交往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并不觉得它会耽误女儿的学习。在学习最紧张的高三,女儿也未中断与安伦兄妹的书信往来。
  安伦和凯特是一对非常细心的兄妹。每次女儿给他们写去的信,他们都要认真修改并发电子邮件寄回。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寄给女儿一盒电子录音带,录制的全是他们想与女儿讨论的话题。为了让女儿能听懂他们的谈话,他们特意放慢了语速,给女儿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这对提高女儿的英语水平帮助很大。
  也许是由于长期与女儿交流的原因,安伦在考虑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时,对中国问题情有独钟,将“鸦片战争”作为选题。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女儿后,我们全家人立即行动起来,帮助安伦收集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我们查阅历史书籍,到图书馆摘抄有关资料。资料收集得差不多后,女儿又帮忙将资料翻译成英文。见女儿实在忙不过来,丈夫便去找他外语学院毕业的同学帮忙。直到全部资料翻译整理完毕,我们全家人才大大地松了口气。
  事隔不久,安伦来信了,他兴奋地告诉女儿,他的论文在全校引起了轰动。同學们都很惊讶他论文中那些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是从哪儿收集到的。安伦骄傲地告诉大家:“因为我有一个非常漂亮的中国笔友,她的支持是我成功的原因。”当女儿把安伦的来信翻译给我们听时,我们都由衷地为安伦感到高兴。
  (责编 刘国栋)
其他文献
一位厨师父亲为激励失恋的女儿做了一个试验,他用三个锅烧开水,然后分别将胡萝卜、鸡蛋、咖啡粉放入锅中煮。20分钟后,本来强壮的胡萝卜变软了,本来易碎的鸡蛋变硬了,而最独特的是咖啡粉,它进入沸水后反而改变了水,使其变成了香浓的咖啡。  高逆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当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我们的孩子是像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粉呢?  经常看到媒体上有关中小学生自杀的报道:因为考试没考到高分跳楼自杀、高
期刊
孩子有负面情绪是正常的,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切不可“火上浇油”。  女儿放学回家后,气愤地对我说:“妈妈,我讨厌音乐课。早知道音乐课这样上,我就不转校了。”问她为什么,她说老师要求吹竖笛,她不会,因而一上音乐课就被老师批评,她心里很烦,一提音乐课就害怕。  因为不会吹竖笛而被老师批评,一向学习优异的她自然会产生负面情绪,我很理解她的心情,于是认真地听她控诉:“人家班上的音乐老师,都是大家一起吹,可
期刊
目的:洪子云教授(1916-1986)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内科学家,对《伤寒论》、《温热经纬》造诣颇深,且善治疑难杂症;但目前针对洪子云教授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的研究均是零散的医案
典型事例  一个高三女生找我咨询,她很纠结、很痛苦。  她和本班的一个男生恋爱一年多了,每天都要偷偷约会,尽管进教室时他们有意拉开一些距离,一前一后,但更增添了几分刺激和甜蜜。由于过多接触分心,两个人的学习成绩都在直线下降,双双都已落入高考落榜的黄灯警示区。  离高考还有四个月,眼看着两个人的前程就要毁于一旦,班主任也急了,反复约谈他们两个,他们感到了空前的压力。  于是,他们约定高考前不再见面。
期刊
班主任不只是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者,还是学生思想上的领路人。班主任交流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可以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制定科学的解决措施;另一方面,可以协调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让家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班主任如何与学生交流  倾听学生心声。倾听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通过倾听学生心声,可以了解学生目前遇到的真正问题,帮助学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例如,班内有名学生最近上课一直不在状态,经过老
期刊
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也是父母多年来熟视无睹的事物,太熟悉了反而不容易解释。  众所周知,儿童和青少年的求知欲都很强,面对刚接触的新事物总要问个为什么,为了解决他们的疑问,各种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就应运而生了。能够读书识字的青少年当然可以借助种种书籍解难释惑,但是,刚上小学的儿童虽然有不少時间在学校度过,有老师的教育指导,但是,因为对父母的亲近感和信任感,有了问题还是会在第一时间询问自己的父母。  
期刊
本文重点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结合当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现状,从反垃圾邮件系统、智能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数据挖掘技术这几点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