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幸福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的幸福来源于学习本身给学习者带来的心里感受。学习的幸福指数决定着学习者生命的质量与学习对于学习者个人的价值。无需置疑学习是艰苦的劳动,但对学生来说它应该是愉悦的心智体验,这种心智体验将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所以还学生愉快的学习时代,给学生找到学习的幸福,应该成为学校和教师对于社会的承诺。教育的使命是培养人格完善、个性充盈、幸福和谐的“人”。一句话:教育为幸福生活奠基。
  那么作为教师在这工程中有何作为呢?在新课程下,数学课堂如何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呢?我觉得教师应时刻将培养学生的幸福融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学生创设幸福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去获取快乐,获得幸福。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的能力培养相当重要,其中包括管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学校间竞争激烈,升学压力沉重,于是老师们往往忽略学生的感受,成天只顾自己讲啊讲,不给学生任何时间和空间,生怕课堂上耽误一点点儿时间。事实上,如果能够让学生觉得上课是一种幸福,那教学质量绝对不会差,下面我谈一下我的粗浅看法。
  数学似乎是一门很枯燥无味的学科,它比其它学科显得抽象。正因为数学的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很多人都觉得要学好数学宛若登天。在这种情况下,要学生认真学习数学,还要学生学好数学,老师肯定要花十足的功夫。这就需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种幸福,从而主动来学数学才行。那么,怎样才有可能达到这种效果呢?
  首先,教师对待学生的关心和照顾相当重要。
  在学生当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话,“又是那个老师的课,看到他就烦,何况还要上他的课,怎么不是某某老师的课呢?”可以想象,学生拥有如此情绪,即使老师的讲课方法多么独特、课上得多么精彩,也很难让学生有所斩获。教师不要高高在上,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不要一意孤行,要尊重学生,对学生态度和蔼,不讽刺挖苦学生。要注意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在对待差生时要讲究方法,要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时时刻刻都没有放弃他们。讲课时,找一些适合他们的题目叫他们上讲台展示,表现好的当着全班同学表扬,这样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在全班同学面前具有自豪感。如此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喜欢上这样的课,想把这科努力学懂、学好,因为这样他们就能够经常获得表扬、感受成功、收获喜悦,赢得幸福,从而点燃他们学习数学的火花,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有梯度,既要让优生觉得有价值,又要让差生产生兴趣,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到愉悦。否则,他们就会把做作业当成一种负担,最终只能应付老师了事。
  其次, 对待学生解题出错的态度也很重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学生出错采取倾向于禁止的态度司空见惯。但出于这种心理支配下,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而不注重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忽视了知识内在的矛盾与统一。长此以往,学生虽然接受了正确的知识,但对错误的出现却缺乏心理准备,一旦做错,便担心老师责备,让学习数学变得压抑,逐步产生对数学科的厌倦。事实上,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学生所犯错误及其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敢于直面学生解题出错,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把着眼点放在纠正错误上,让学生从纠正错误中学会正确的知识,从纠正错误中战胜失败,从纠正错误中体会努力后获得成功的幸福。
  最后,教师对学生成绩评价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也相当重要
  无论任何学校、任何班级,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班上一定会分化出优等生,中等生及其差等生,往往很多老师都仅仅喜欢那几个优生,觉得优生什么都好,每天都把优生挂在嘴边,对中等生和差生不闻不问,这样势必造成中等生、差生觉得自己即使再努力也没多大意思,反正老师也看不到自己的努力,不如破罐子破摔,造成他们对学习充满厌倦,自然谈不上幸福。事实上,只要每个学生取得进步时,老师们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像对待优生那样对待中差等生,那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的努力值得,被老师认可,即使再苦再累也会乐意,会感到幸福,这样学习起来就会更加轻松愉快,学习效率就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总之,要让学生学好数学,需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幸福感。而学生这种感受的来源,恰恰是教师给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持乐观的态度,要关心和照顾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注重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自身的感受出发,以人为本。教师在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实施分层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激发每个学生的内部动机,使他们都能随时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不断进取,不断获得成功喜悦、享受幸福滋味。
其他文献
摘要:应时代所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推动社会蓬勃发展的必要。因此职教改革悄然兴起,通过创新教育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的新要求,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新课题。这就需要高职学校改革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实行创新教育,大力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具有创新能力和意识的计算机人才。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要谈谈高职计
在初中所有课程设置当中,化学是最后开设的一门学科,这就意味着化学教师需要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把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全部传授给学生,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实践技能.
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在中国迎来了迅猛的发展势头,它使社会困难群体从中感受到了社会温暖,它为新一代青年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广阔舞台,它树立了当代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然而,青年志愿
语文的基础性指的是它是我们学习、传播我们母语的媒介,也是一个人立身为人之根本;其次,指的是学习语文,掌握语文的长期性和语文知识的包容性.但在应试教育导引下的传统语文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失独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在社会化养老保障机制尚未建立、社会救助力度不足、养老资源匮乏的背景
多媒体在教学中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听觉、视觉和动态的交互式环境,能拓展幼儿思维的空间,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是一种极有效的教育方法,它能多角度、多方位地组织活动,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提高幼儿“学”的积极性及教师“教”的趣味性。多媒体教学对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语言教学多姿多彩 
期刊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尤其是与人民银行密切相关的机构改革、社保改革等工作的推进,人民银行基层行职工的思想较十几年前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些变化虽没有对日常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期刊
摘要 近年来,高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脱离生活的现象,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始教条化,走向形式主义的道路。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提出了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生活化的思想。它提醒了人们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源于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要从生活出发,高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贴近生活、融入生活。高等职业学校在这方面要积极探索,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活化工作。  关键字 思想政治;
随着我国稀土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湿法冶金实现对稀土资源冶金的工作也得到了有效的进步与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稀土湿法冶金的方式主要就是通过对稀土冶金提炼技术的发展,目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心理学实验也证实: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唯有学生热爱所学的课程,并产生兴趣,才能有积极持久的学习劲头。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提高学习数学兴趣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教师应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们沉睡的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