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探索

来源 :学习与科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事实上,音乐本身便是一门非常美妙的艺术,它不仅拥有灵动的节奏与优美的旋律,一旦将平仄押韵的歌词填入便会成为一首饱含感情的动人歌曲,亦如《我爱你,中国》这样的歌曲,便蕴含着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眷恋与崇敬之情。当然了,诸如此类的国内外经典作品还有很多,身为初中时期的音乐引路人,必须要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他们更多的参与创造、联想,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审美自觉;审美体验;审美升华;培养策略
  引言:随着国家实行了新教改以来,社会大众愈发看重初中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养发展,以往那套侧重于“主课”教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在初中时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往往还可以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下恬静、优雅的幼苗,让他们在面对困难事物的时候能够回归初心,培养高尚的情操。就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而言,必须要从审美自觉、审美体验以及审美升华三个方面入手,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一、审美直觉
  1.审美注意:“叫醒”感官
  在现实的音乐教学中,一旦出现了一个较为新颖的节奏或者旋律,教师必须要懂得引导学生通观感官进行主动捕捉,以此来“叫醒”感官。具体的教学步骤:其一,要将学生捕捉音乐信号的能力进行深化,鼓励学生多去有意识的解读音乐信号背后的深意与特点;其二,鼓励学生一遍掌握音乐的音色、节奏,一边在内心深处树立起整体意识。例如在学习歌曲《东方之珠》的时候,可以在歌曲聆听完毕之后让学生阐述一下自己对这首歌的理解(从开始平缓的旋律到副歌部分的激昂旋律,是怎样一步步从温柔、亲切到最后的深情款款,歌曲本身蕴含着对香港的务必眷恋)。在学生进行第二次聆听的时候,在从整体上对歌曲进行解剖式教学,如第一部分采用的是复乐段结构,而且两个段落之间的旋律基本是一样的。
  审美期待:美的憧憬
  所谓审美期待,其实就是指审美主体按照自己的审美原则来表达自我对艺术产生效果的期待。一旦音乐“叫醒”了学生的耳朵,那么他们就会产生自己的审美自觉,并且产生较为感性而模糊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自己去利用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与素材去对歌曲进行整理与加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审美中产生对美好事物的憧憬,进而更加积极的学习音乐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美感,要让学生保持对音乐的期待,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审美驱动力与审美激情。
  审美态度:深化感受
  所谓审美态度,即是审美主体对于艺术形式所保有的态度。在老师的带领下,一旦学生的思绪与心境进入到音乐的旋律与节奏中,就会在原始的审美驱动下脱离现实生活,将自我完全沉浸在音乐欣赏之中,从激发出最为本真无邪的音乐因素审美态度。因此,在实际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師一定要善于带动学生利用非功利性的态度去欣赏音乐,要让学生明白音乐之美好绝非金钱所能替代。举例而言,在教学《东方之珠》的时候,教师要尽量淡化这首歌词背后的政治隐喻,要最大化的将歌曲本身的艺术性与音乐性传递给学生,另外还要带领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酝酿爱国之情,在领唱环节要将学生的爱国之情激发出来,进而深化学生对歌曲本身的审美感受。
  二、审美体验
  联想、想象
  学生作为音乐作品的审美主体,一旦彼此之间擦出了火花,他们脑海中就会很自然的产生与作品观念的联想与想象。音乐作品中的优美旋律与灵动节奏会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自我的触觉感受与视觉形象,让他们在自己联想的空间中产生深层次的意境。而这部分联想与想象的空间可以归纳成如下三个方面:
  (1)联想作者意图
  实际上,很多音乐作品背后往往都蕴藏着婉约、含蓄的特质,创作者不会直接将自己的创作意图展现出来,而这部分内容就需要学生去进行自主联想与挖掘。所以平时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带领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音乐作品,进而领悟创作者的意图。举例而言,对于哈萨克斯坦的民歌《褐色的鹅》,必须要让学生去了解歌曲关联的插图以及创作者的出生背景,这样学生就能够能加直接的领悟出作者的艺术情感。
  (2)想象创作空白
  很多音乐作品与中国的山水画都有共同之处,就是都会给鉴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这部分就是作者故意留下的创作空白。因此缘故,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控学生的情绪,要在丰富作品本身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哈萨克斯坦的民歌《褐色的鹅》当中,运用了很多的拟声词(比如“咿、啊、耶”等),这些拟声词虽然看似简单,实则蕴藏了哈萨克斯坦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歌颂,这部分内容就需要学生自己去进行想象。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让他们猜一猜如果真的是一群天鹅在唱歌,那么它们会互相之间交谈些什么内容,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更加深入的领悟音乐作品的含义。
  情感体验
  可以说,情感体验本身便是音乐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这座桥梁既可以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感认同,形成独属于自我的想象力,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领悟到来自社会各层面的创作者背景、生活阅历以及艺术形式等等,通过这些信息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把控音乐作品内涵。举例而言,学生在学习《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去进行课堂讲学,应该首先接受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其对应的文化历史,之后再将优美、动听的旋律播放给学生仔细聆听,让他们在头脑中进行联想,并感受落日余晖下的宫殿,那种庄严肃穆、金碧辉煌的感觉,学生一定会心旷神怡,进而成为一名“情感体验”者。
  三、审美升华
  1.理解、顿悟
  音乐本身并不是单一的依靠聆听就能掌握其真谛,还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理解、感悟,要懂得将作品的多面性进行解读,并且鼓励学生养成独特的审美感受与情感体验。例如,在聆听歌曲《如歌的行板》的时候,教师要将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托尔斯泰进行任务讲解,并且要带领学生去理解那些苦难基层人民的痛苦,并且顿悟出自己的感受。
  2.引发共鸣
  一旦音乐作品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就代表学生的思维与作品已经达成了一致,对作品的理解也上升到了新的台阶。所以,教师必须要懂得把握学生“共鸣点”,平时尽量挑选符合学生兴趣范畴内的作品,这样他们就会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欣赏。例如《青春圆舞曲》这首歌曲,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都非常贴合初中时期的孩子,运用诸如此类的歌曲可以更好的帮助清除器的学生领悟青葱年华的宝贵。
  结语 :综上,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以来相关的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从审美自觉、审美体验以及审美升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策略。还望个人愚见,能够为广大教育同仁提供可行的一点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刘曙艳.基于核心素养初中音乐学业质量测评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9,(39):185.
  [2]万栖利.初中历史教学融入音乐教学资源的实践探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7.
  [3]陈胜燕.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J].成功:教育,2018,000 (012):P.185-185.
  [4]邹丹.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南北桥,2016,(10):88-88.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088.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教育部门对教学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如此,需要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者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的应用,以达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提高教学成效,推动数学教学发展的目的。同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还可以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构建运用  
期刊
摘 要: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通往成才之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弥补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是培养未来需求多样化人才的源泉,是促进创新创业就业的基础保障,进入新时代,面临新变化,担负新使命,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强技术技能积累,努力站在服务国家战略最前沿,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支撑,推动职业教育沿着健康、快速、持续的正确道路稳步前进。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期刊
摘 要:特殊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残障人员提供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转变了传统的特殊教育模式,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为特殊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特殊教育;生活技能;盲人电脑  前言:特殊教育工作在实施及开展过程中,社会性水平发展障碍作为一类突出的问题,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为社会各个群体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工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特殊教育作为我国教
期刊
摘 要:每个儿童都应该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每个儿童都应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每个儿童都应有机会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成长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无论是教育界或是家长,现在都已经认可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幼儿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质量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繁衍和延续。在我国,教育幼儿已成为一项伟大的国家事业。 合格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增强幼儿园质量和竞争力的关键和核心所在。通过调查发现,师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突出的是加强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培养和树立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初中历史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应将道德和人文价值观融入教科书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人文素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人文教育的环境和氛围,通过历史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价值是突出人的作用,强调人在改造社会和历史文明进程中的主要作用。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其历史文化的积累下
期刊
摘 要:减负增效是教改的重要理念,注重为学生减少学习的负担以提升效率,小学语文课的教改中,教师要积极对减负增效进行落实,将减负增效融入到语文授课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可以在“减负增效”的情况下,掌握自学的能力,提升对语文课的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本文分析如何在小学语文课上贯彻减负增效,改进授课的策略,希望对提升语文授课的实际效果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  前言:应试
期刊
摘 要:在均衡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高中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强化自身专业文化素质,适应新教材新时代的需要,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不断提升教学效率,以达到新时代对高中语教师的素质要求。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观念;文化素养;现代教学技术;新形象  新课改的旗帜已经高高地飘扬在高中语文教学的阵地上了,城市高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地攻坚新堡垒,为社会培养、造就更多会思维、能创新的
期刊
摘 要:当今,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成为新时期课改的重要目标。本文针对统编教材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从基础出发,进行启蒙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守正创新",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水平从内容到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四、挖掘训练点,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核心素养;能力  从目前统编教材特点来看,采用双线结构组织单元,一条以"人文"为主题,一条将语文素养的若干要素由浅
期刊
摘 要: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求职者的英语听说能力,这就给我们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中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比较差,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从音标的学习开始;从词汇量抓起;从语法抓起;从课堂的教学方法抓起;从参赛备赛的活动抓起;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并在全校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比赛活动;欣赏好的英语歌曲;课后观看简单的英语影片。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英语听说能力;采取
期刊
摘 要:受小学学生群体特殊性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的共同发展,并培养学生运动素质及卫生常识。基于此,本文从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基本特点出发,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兴趣培养与疏导的具体策略,以期能为今后的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生兴趣;培养;疏导  一、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基本特点  (一)年龄尚属儿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