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着力点 开拓创新路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ongn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07年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的举办,将创新教育推向了职业教育的前沿,它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涉及到教育理念、师资队伍、学校管理等多个方面。中职学校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应以创建创新型学校为落脚点,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己任,深入开展创新教育,通过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指导等着力点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捕捉创意——创新的先行者
  创新不是无源之水,一件创新作品的最终完成,暂且不论创新作品有多少价值,仅过程而言,首先是创意,即创新金点子的酝酿与产生。如何寻找一个优秀的创意金点子,是创新过程中最困难的一个环节。为此,创新活动,创意先行,我们需着力培养并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迈出坚实的一步。
  第一,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找出现有生活物品的缺陷,想到办法来攻克它。如2009年省创新大赛二等奖作品“分体便捷式电饭锅蒸屉”,即是作者发现用电饭锅蒸菜后端出烫手的现实,产生创意,思考改善并制成了分体式蒸屉。又如2011年省创新大赛一等奖作品“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鱼塘自动增氧装置”,作者亲历了自家鱼塘缺氧、鱼儿死亡而造成经济损失,设想能依据鱼塘氧容量大小,有效掌控鱼塘水域氧份动态,准确把握增氧时机的增氧装置,并与指导教师一起论证、设计制作该作品。大赛二等奖作品“可调式旋拧开瓶器”的作者在超市购买了酱菜,拧开瓶盖时易打滑又力道不够,为此设计一个旋拧开瓶器,将螺丝设置为可调节的,可打开不同口径的瓶盖。可见,创意离不开现实生活,更离不开问题意识的培养。
  第二,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好奇心。学生在课堂实验、技能综合实训、顶岗实践、专业实习和校内创业等实践中往往产生好奇心,教师需留意这份好奇心的存在,利用实习实训环节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诱发学生根据实习实训的结果“是什么”,积极思考“为什么”到“怎么样”,通过解惑和引惑,产生创意。如2010年省创新大赛二等奖作品“砂轮机防烧毁多功能电源控制箱”,作者在车工实习时发现因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导致砂轮机特别容易烧毁,产生了防烧毁的创意。
  创意纷繁复杂,但一个好的创意还是需要遴选和完善。为此,学校每年12月组织全校师生创新创意征集活动,各专业部针对上交创意进行遴选,然后汇总学校教务处,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研究创意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形成反思性评价,组建创新活动小组,配备对口的专业教师担任辅导员,制定活动计划,帮助学生解决技术难题,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共同将创意发展、优化并付诸实施。
  培养思维——创新的催化者
  科技创新需要个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因为创新思维是人们在从事创造活动、解决尚无先例的问题中寻找独特而新颖的、并具备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心理活动,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评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它能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况与新问题之中,适应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职校学生好动,思想行为前卫,具备一定的创造心理,这种创造心理特征虽然能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但这种创新思维对职校学生来说是不稳定的。为此,学生的好奇与兴趣是需要教师去呵护的,敢于质疑、勇于探究是需要教师去鼓励、提倡的,是创新能力的基石,是形成创新作品的催化剂。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切实思考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第一,明确项目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方法入手。我们说: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活动,只有当创新成为一种意识潜移默化到每个教育者心中,才能将创新落实到教育行动中去。教师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变填鸭式教学为激励型教学,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切实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发生疑问、提出问题,教学计划安排与单元活动设计有充分弹性,让学生有时间去解决实验和实际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三极管放大特性”的教学中,如果纯粹的理论讲授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不妨采用项目制作方式,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产品——音乐门铃的制作。采用先做后讲、边做边学的形式,制作时先不接三极管,门铃只能发出很小的铃声,然后,引导学生带着如何提高音量这个问题去学习三极管的放大特性,讲授一些必要理论知识。最后,让学生接上三极管放大电路,发现门铃的音量增大了很多。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三极管特性有了感性认识,更是让学生动手实验,激发了思维动力。
  第二,诱发学生创造兴趣,启发创造想象。创造兴趣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和发展有启动导向功能,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尤其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引导学生多走出课堂,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给予关注,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想象,打破思维定势,突破创造的瓶颈,通过换个角度、发散思维来顺利解困。如“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鱼塘自动增氧装置”的作者看到韩国拉闸限电导致很多养殖户经济损失,就想象能否在市电控制的自动增氧装置上应用太阳能和风能,经过反复思考和实验,最终形成动力控制部分实现市电与太阳能互补的创新点。
  第三,创设科学氛围,体验设问、解问的乐趣。“思中学,学中想,想中创”是创设创新氛围的关键。学校举行创新思维与能力知识讲座,从理论上帮助学生理顺脉络,然后通过生活现象、实习实践、企业参观、产品造型设计、专业部为单位的科技作品小制作和作品展示等形式有意识地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科学的训练培养,使其稳定化、科学化。创新思维源于常规的思维过程,又高于常规的思维,表现为激情驱动下产生的灵感,激情与创新是相通的,没有激情往往就没有创新。教师要以创造者的身份为学生创设激情的的创造性氛围,为学生提供敢想善思的创造性的情境,帮助学生实现“敢问”到“善问”的飞跃。当然,在这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思路,善于发现和捕捉好的答问,引导学生求异思维,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发展团队——创新的推动者
  学校要实现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必须确立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要推动创新教育的深入发展,就必须依据客观教育规律,兼顾学生学习过程的序列性,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团队,尽最大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创新动力,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
  第一,组建创新工作团队。学校成立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涉及电工电子、计算机、机电、数控等专业领域,重点发挥学校机电、数控、电工电子、计算机、财会等五大实训基地和专门工作室的功能,专业骨干教师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创新研发团队,鼓励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投入到产学研活动,掌握新科技、新工艺的发展动态,捕捉新的科技信息,进行教学创新、科研创新。
  第二,团队指导要有方法。创新基于技术系统演变的内在客观规律,来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方案综合,创新团队本身需要探索和掌握多种创新方法,关注省、市、校不同层次的创新培训,培训的内容拓展到“TRIZ”等先进发明创造理论和专利申请等知识。在具体事务方面要做好集中宣传、选拔优秀的创新苗子,结合兴趣小组、实训模块等方式,进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按学生各自爱好与特长作定向培养。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指导时,只能定向地一步一步引导,而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要逐步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性的培养,订立若干个方向,有学习生活、生产实践、工业生产、工程应用等,让学生明白创新源于生活、来自生活,组织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报刊和专利文献资料、仔细考察周围事物、参观科技展览会展销会、参与市场调查研究、参加各种类型的科技讲座科普报告和信息发布会等各种渠道获取新信息,做到“随时发现、随时构思、随时记录”,学生一旦有了创新点子,创新团队便公开论证,进行可行性、实用性分析,制定实施方案,久而久之,学生就能驾驭自己所负责的专业方向,就能逐步探索创新套路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我们只有进一步明确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善用各种创新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才能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真正成就了学生,成长了教师,推动了学校特色化之路的发展。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内生真菌Disculina vulgaris、Geniculosporium serpens和Myxocyclus polycystis是从阔叶树和地衣组织中分离的中国3个新记录属、种.对它们进行了重新描述与图解.这3个菌种的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预扩容加腰-硬联合麻醉对70岁以上患者钬激光碎石术麻醉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60例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年龄在70-86岁,ASAⅡ-Ⅲ级,随机分为H、R、D三组,H组
学位
学位
针对UC轧机提出了一种新的全局板形控制方法 ,即前馈串级复合控制方法 .其中前馈控制有效地消除全局板形控制系统的耦合影响 ,而串级控制改善了控制系统的性能 .在串级控制系
对引种国外普遍野稻的32个系统的特征特性在广州自然条件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间的性状有较大的差异,但以株型匍匐、穗型直散、谷粒细长、剑叶长窄、中长花药、长
创新教育是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于别人的崭新的人文本质,不是以追求少数尖子的高分和升学率为目标,而是旨在开发全体学生创新的潜能。传统教育偏重于知识积累,创新教育注重开发创造力。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是具有创造性思想、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人格,善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景,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发现培养创造性人才。  老师作为学生创新教育的引领者,他们对于创新大赛有着更深的感受,对于创新教育应该如何
期刊
目的:肾脏缺血是导致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原因,再灌注是缺血肾脏继续生存必不可少的[1]。而再灌注会导致缺血肾脏的进一步损伤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aemia-reperfusion inj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