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结婚照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bd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有两张照片,一张是结婚照,一张是金婚照。说起拍这两张照片,也颇有情趣。我和妻子高梅珍是25岁结婚的。
  当时我俩是教师,经过解放后几年的政治学习,思想起了变化,对拍结婚照一事,毫不在乎,所以春节前结婚时没有拍结婚照,而是春节后年初四上午去荡马路,走过一家小型照相馆,看见橱窗里陈列着好多结婚照,才即兴想起拍张照片留念的。那时的营业员不像现在人经济头脑发达,赚钱多少好像无所谓,“为民服务”却很到位。当他听说我们刚结婚,马上说,要给我们拍结婚照,我说拍结婚照我们没思想准备,他说不要紧,替你换件衣服就行。说着把我们呢中山装脱下,换上西装,打上领带,别上大红胸花,替梅珍换件新婚礼服,披上雪白婚纱,立即对准光圈,拍了一张经典的结婚照。令现在新潮派想不通的是,拍结婚照所借的西服、领结、红花、婚纱、礼服等一律免费,这样做生意,还有啥油水可捞。不过拍这结婚照“塌便宜”还在其次,幸运的是当时极“左”思潮尚存在苗子,未成气候。如迟一年,“反右”斗争开始,这类结婚照肯定被当作“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批判还来不及,要想拍也无胆量拍了。
  至于拍金婚照也是偶然巧合。那年6月,居委会来了二位市区下乡服务的照相从业人员,60岁以上的退休者价格优惠,拍金婚照一张24吋两张6吋仅收费50元,(包括化妆、出租衣服)因为价格低廉,有人就动员我和梅珍拍张金婚照。居委几个热心人劝我们快拍,可我说所谓金婚要结婚50周年才叫金婚,我们结婚仅49年,还没到金婚年龄,怎能拍金婚照。劝我们的人讲,晚一年早一年有啥关系,店家送货上门为你服务,质量又好,不拍岂不可惜。我见梅珍已被说服在更换衣服,并化妆了,我不拍也不成,也就“附调”答应了。过了一星期,金婚照印出来了,交给居委,居委干部看了都说好,照片挂在家里,邻居亲友看过的人都说好,总体上两人拍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还有两点特色,说照片上的我像“江泽民”,风度不凡。说梅珍拍得好像只有三四十岁,不像我妻子,倒像我“女儿”,照片是否像大家所说那样好,恐怕未必,不过拍得比本身要年轻倒是不假,所以我俩对这两张照片特别欢喜。
其他文献
章含之:父亲的性格潜移默化在我身上,洪晃的身上    2007年1月26日上午10:00,我和摄影卢北峰如约来到章含之的住所,北京史家胡同的一个四合院。  院子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气派。院门很矮,油漆斑驳。  在跟章含之一个半小时的谈话中,她反复表达的一个感情就是:缺少亲情。几乎每次提到“亲情”这两个字的时候,她都眼圈发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那时,我认为自己是章士钊的女儿是特别倒霉的一件
期刊
友人发短信:伊拉刚伊刚伊刚,册那(他妈的)!   我是横竖看不懂。用上海话读出来,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家说他戆。这个“刚”字,有讲的意思,也有戆的意思。最后一个刚,则是竟然,大致是虚词了。有人说,上海话已进入注音文字时代了!   现在的上海孩子,差不多已不会说上海话了。有人因此提出要拯救上海话。毕竟,作为吴语分支的沪语,也算是有来头了。不过,沪语历经沧桑,自有其强盛的生命力。你不救,它也不
期刊
检阅    国王检阅军队。他身着戎装,神气十足地在队伍前巡视一番,深为有这样的部队而得意。得意之余,他突发奇问:“军人们,如果我下令要你们对我开枪,你们会执行命令吗?”几乎所有士兵都答道:“会!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只有一个士兵高叫:“不,我不开枪!”   国王大喜:“啊,我的孩子,我终于发现了一个真正爱戴他的国王的士兵!我要重重奖赏你!”   国王又问:“你为什么不对我开枪?”“因为我没有枪
期刊
在上海,小姑娘叫千金。可见都是父母捧在手心里呵护大的。无论是大人家的闺秀还是小人家的碧玉,都是宠得不得了的。所以上海千金的“作”是有名的。    老房子里,关门是邻居,开门自家人。王家姆妈,李家伯伯,侬走进走出,都会像自家老人一样,提醒侬:“妹妹,天冷多着点衣裳、夜里落雨要带把洋伞。”“妹妹”的称呼,让人淡忘了自己是哪家的孩子。仿佛,千金是天生受上海大众的宠爱的。  精明+精致,是上海千金的生活态
期刊
朱庆葆,1963年生,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党委研究室主任、南京大学战略与政策研究室主任。已在中国近现代史、高等教育管理、当代台湾研究等领域发表论文60余篇,著述10余种,代表作有《鸦片与近代中国》、《中国禁毒历程》、《传统城市的近代命运》、《邹容、陈天华评传》、《台湾也疯狂》,译著有《中国近代史》、《太平天国》等多部。先后主持教育部、中国社科院等单位设立的10多项重要科研项目
期刊
嫣然基金成立缘起    曹:最近一年多来,应该说对你自己的人生是一个非常特别的阶段,从结婚生女到嫣然基金的成立,特别是嫣然基金的成立曾经感动很多的人,而且大家对你的看法好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当时为什么会想到做这样一个基金,我们知道在中国做这个基金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一个工作。    李:对,其实最开始没有那么一步到位地就想到去做一个基金,最开始就是做父亲的一个感受吧,因为我们带着女儿去美国看病这个过
期刊
尚长荣,当代中国京剧舞台最具创造力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之一,著名京剧艺术大师、“四大名旦”之尚小云先生第三子。中国戏剧梅花大奖首位获得者。  尚长荣5岁即以童生登台出演,先后师从侯喜瑞、陈富瑞、苏连汉等诸位名净。同时,自身聪颖勤励及严父督导,使尚长荣及早打下坚实的艺术文化根基。  尚长荣艺术视野开阔,并不囿于艺术“门派”之缚。在京剧舞台上博采诸长,继承不泥古,力图给传统技艺注入新鲜活力。    除擅长
期刊
上海的天气一天热过一天,夏天不安分地探出它葱翠的头来,春天正悄悄别过它嫩粉的脸。“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却不放过最后的机会,它轻轻抓住春天的尾巴,与它进行最后的浪漫约会。今年的主题是“典藏艺术·品位生活”。来自法国、美国、意大利、中国等13个国家的100余家画廊和艺术机构,近千位海内外艺术家和数千件精品佳作汇聚于此,争奇斗艳,为上海的最后春日添上一抹浓重的颜色。《上海采风》与您分享此次“上海春季艺术沙
期刊
我曾以一名平面设计师的身份应邀参加一位海归青年的软件发布会。说是发布会,其实就是在一家四星级饭店的小会议室,去了十几个人,看起来我最寒酸,因为我刚从乡下来上海不久,我没有多说话,我很专心听他们在闲聊各自的工作。  其中一人戴着金边眼镜,西服笔挺,皮鞋锃亮,俨然一副学者姿态,高谈阔论。当有人问他的具体工作时,他说:“我是做投资的。”说完并没有展开谈去,就岔上了别的话题。  还有一个女的,那是相——当
期刊
万人迷在陕西南路开店有一段日子了,除了前期免费给她建账,帮她做一些小创意,还一直没怎么去她的店。一日良心发现我这做老大的也要关心一下手下的小妖,于是收拾得整整齐齐来到她的“迷你轩”。  万人迷正在给一个穿得比长得好看的女人推荐一串手链。这方面万人迷是行家,万人迷选的那串手链和那个女人的年龄、气质都配极了。可是那个女人说是太便宜了,她只想要贵的好的。看来她也是那种不明白好的真正意义的人。其实明眼人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