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河南:把优秀“基因”转化为先进文化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xue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能震撼人心的,是精神。而先进文化的力量之源,就在于淋漓尽致地揭示时代精神。
  2011年,河南有关部门无意中“刨”出了一位名叫李文祥的87岁河南老农震撼人心的故事。
  这位战争年代九死一生、功勋卓著的英雄军人,在国家困难时响应号召,主动回乡务农,默默放弃所有的待遇和荣光,在河南一处偏僻贫瘠的小村落里,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为国家分忧解难,无怨无悔。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河南人身上的“三平”精神,也是一脉相承而来的河南文化。
  2014年3月,适逢“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逝世50周年,也是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继2009年之后重访兰考,他强调,虽然焦裕禄离开我们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要传递下去。党中央号召全党继续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继续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这样的先进文化,既饱含时代精神,又深蕴传统基因。在河南,星火燎原:孝老爱亲谢延信,见义勇为李学生,诚实守信王一硕……
  把视线拉长,我们可以看到河南的时代精神承接一气贯通:“辟裂太行山”的红旗渠,“感动中国”的任长霞,“戏比天大”的常香玉……
  把视野延伸,我们可以看到河南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从未稍断:愚公移山,岳母刺字,木兰从军……
  当河南人把比磨刀石还硬、钢钎打上去只留个白点的红钢岩,一寸寸磨过,硬是开出了1500公里的“太行天河”红旗渠的时候;当河南人迎着风沙、盐碱、内涝,在1080平方公里土地上硬是改造出了一个新兰考的时候;当河南人在全国各地用勤劳的双手让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助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时候;当河南人以大局为重,埋头奉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连续10多年保持粮食總产量全国首位的时候……
  我们还需要问,今日河南的文化是什么、当代河南的精神在哪里吗?
其他文献
2015年春運大幕于2月4日正式开启,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再次出发,返回不舍离别的故乡,在新春佳节与亲友团聚。图片,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记录下了历年春运的经典瞬间,定格了那些年关于春运的记忆。
期刊
2015年春运,28亿人次的“大迁徙”。春运期间,全国每天都有数千万人次出行。走不走得了,走不走得好,仍然是春运必须答好的考题。  人多,依然是春运最大的标签  针对今年春运,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王志清用“两个三”概括了其特点:一是“三峰相续”,春节前、春节后和正月十五三个高峰紧紧相接;二是“三流交织”,探亲返乡流、学生放假流、务工返乡流相互交织,时间性和方向性集中。  人多,依然是春运最大的标签
期刊
中国高铁于2014年12月26日同一天开通兰新、贵广、南广3条新线路,为2014献上了“收官之礼”。如今,开通仅1个多月的3条高铁迎来首个“春运大考”。春运归家潮遇上高铁,将会撞出怎样的火花?  坐高铁回家过年  2月4日8点35分,乌鲁木齐火车南站,D8802次开始检票。旅客拥向自动检票闸机,踏上了高铁春运回家路。  送孩子坐高铁回父母家的高晶早想好了自己的“春节回家路”。他在乌鲁木齐一家外贸电
期刊
随着出版产业的不断发展,“出版服务”作为新的业态正在我国崭露头角。实际上,类似这样的出版业态,在国际上已有多年的发展和比较成熟的经验,但在我国还属于成长中的新兴事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化出版、多介质资源、新媒体传播等一系列新技术条件日益成熟,国内出版服务市场迅速扩大,前景十分广阔,涌现出了诸如同方知网、万方数据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兴出版服务公司。与此同时,以爱思唯尔、施普林格等为代表的具有传
期刊
自北宋起,都城的城市建筑就别具一格。北宋首次开创了我国以打破坊市为主要标志的古代城市建筑风格的新风貌,促进了北宋时期经济、贸易的巨大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丰碑。当时,北宋都城被称为东京汴梁,频繁的贸易往来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富足的汴梁城不仅成为当时的全国第一大都市,也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国际大都会。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及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都生动地描绘出了古都开封当时的
期刊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认识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发生的重大变化,善于在变化中捕捉机遇、逆境中创造条件,不断挖掘新潜力、培育新优势、拓展新空间……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鲁山县马楼乡无疑是这种精神的身体力行者、切身实践者和成果收获者。  真抓实干见成效  从上任伊始,马楼乡党委书记田朝阳就倡导该乡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通过广泛深入的调
期刊
2012年,河南省旅游局推出新一款河南旅游形象宣传片,核心概念是“心靈故乡,老家河南”。宣传片中,最打动人心的,并非那一组组优美的镜头,而是“老家”这个关键字眼。  中国人一贯看重老家、亲近老家,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老家的意义,远非一个地理层面的概念,其中包含的更多是人文和精神层面的丰富内涵。老家是根,是心灵故乡,是精神家园,是每一个人意识深处的文化归依。  河南紧紧抓住这个切入点,一篇呼应时代发展
期刊
有“天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之誉的河南,精益求精,近年来著力打造“中原特色博物馆体系”,迈向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省”。  坐拥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三处世界文化遗产的河南,马不停蹄,继续在大运河、丝绸之路河南段两大项目上积极运作。  一系列的大举措、大项目,不仅实际动作大,而且运作理念新。  河南大地的博物馆群,有特色,有分工,有创意,有互动;大大小小的展览陈列,有策划,
期刊
除了文物和遗址,河南民间,还有大量仍然“活”着的文化遗产。  朱仙镇年画就是其中之一,它的传承故事,可以写出一部厚厚的乡土小说。  走进朱仙镇年画一条街的几家“老字号”里,随便聊聊,都能聊出好多精彩的故事:明清民间,谁记载了朱仙镇年画的风光无限,让后人浮想联翩;解放前,谁学会一手印刷的手艺,就能把媳妇娶进门; “破四旧” ,谁偷偷把几块雕版藏在地窖里,侥幸躲过收缴烧毁;改革开放,谁费尽心思,把躲到
期刊
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  河南文艺创作、文艺生态正在发生的巨变,有目共睹。  曾经的河南,空有丰富资源,却十分憋屈。  一个豫剧闻名全国的戏剧大省,却被专家批评“河南的戲剧落后了全国一圈半”;剧种繁多、本应舞台艺术发达,却被专家公认为“舞剧洼地” ;全省唯一的京剧团连年走人,几乎难以为继,不仅北京、上海,甚至连去贵州的人都觉得比待在这里强……  今天的河南,却已经彻底“翻身”,扬眉吐气。  第十二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