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HOP和RCD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后间质性肺炎发生率的研究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ky128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RCHOP和RCD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后间质性肺炎的发生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DLBCL患者836例,其中接受RCDOP方案者114例,根据年龄、性别、IPI评分等因素1∶1配对,选出114例接受RCHOP方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基础疾病状况、性别、年龄、有无B症状、IPI评分、疾病分期、血LDH、血β2-微球蛋白等相关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间质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RCHOP方案和RCDOP方案治疗DLBCL后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60%和2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CDOP方案中,随着脂质体阿霉素剂量自25~30 mg/m2增加至35~40 mg/m2,患者的完全缓解率自76.90%增至85.50%(P>0.05),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也自17.30%增至38.71%(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应用RCDOP方案、治疗前Ann Arbor分期高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应用RCDOP方案治疗DLBCL时需加强对间质性肺炎的预防和监测。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咳嗽选穴及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主要数据库中有关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咳嗽的文献,对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文献应用Excel软件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数据提取,提取内容包括文献名称、腧穴及药物选择等。以腧穴和药物分别作为唯一变量,统计出现频次,并对腧穴和药物出现10次及以上者,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20篇相关研究,均为中文文
目的了解云南某医科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方法采用自制的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表(含9个一级指标),在2016年12月对2013级至2016级部分学生开展调查,评价对象为2016年9至12月给学生授课的教师,涉及全校7个不同专业、23位教师、18门课程。用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对满意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本研究以成果导向教育为理论基础,结合医生职业要求,增加实验综合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提高必备实验操作技能要求;依据探究性教学理念,重整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操作内容和综合分析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考核占总成绩的比重,注重技能考查,改革考核方式;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延伸课堂学习。通过调查问卷、成绩分析、追踪调查等多种方法评价该教学模式的效果。"探究性"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肝脏外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实习的64名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32)采用临床路径教学,对照组(n=32)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实习结束后,两组学生均接受统一的出科考试和带教满意度调查。采用SPSS 17.0统计相关数据,使用t检验比较连续变量、四格表法比较分类变量。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知识(P=0.
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成立教学查房示范团队,通过制定教学查房标准化操作程序、鼓励教学模式创新等措施,使团队在临床教学查房过程中起到示范作用。此举既弥补了教学查房中存在的不足,又提升了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查房的质量。
目的比较尼洛替尼与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CP)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获得率、预后及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初诊且尼洛替尼或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的CML-CP患者的连续病例资料。结果共52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伊马替尼治疗组439例(83.8%),尼洛替尼治疗组85例(16.2%)。与伊马替尼组相比,尼洛替尼组患者
目的探究选择性JAK1抑制剂SHR0302和芦可替尼对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细胞株SET2细胞和MPN患者原代细胞的影响以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SHR0302和芦可替尼对SET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集落形成实验检测SHR0302和芦可替尼对MPN患者原代细胞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的作用;多因子检测试剂盒MSD检测SHR0302和芦可替尼对SET2细胞IL-6、TN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