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景观形态模式探索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82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艺术形态都争相出现,在周围的景观设计中景观形态思想及其发展,探讨了景观形态学的基本问题和设计语言结构,在景观形态规划模式中要仔细研究它的思想精髓,并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景观形态模式、景观形态规划的空间格局原理的各个方面进行仔细分析,以实现景观生态模式与规划设计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景观模式,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H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景观设计中,由于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景观设计要不断满足人们生理、心理的充分需要。在从生理的角度来看,设计者应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精确数据和手段来实现,而从心理的角度来看的话,则需要设计者深入了解大自然的存在、发展的规律,并充分理解人们内心深处的理想环境模式,以实现其与规划设计达到和谐统一。
  一、当今社会景观形态思想及其发展
  一些地质、地理学家在l9世纪的时候逐渐在工作中运用“景观”这一名词代替了“一大片土地”。在随后有关于景观的一系列名词得以出现,例如景观设计、园林景观、景观形态等等,那景观设计来说它始于西方,随后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局部地区也成立了具有相似构想的研究机构。“景观形态”一词是对风景形式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它最早起源于风景形式。在景观设计中,困扰人们的常常是愿望与可能性、质量与数量、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冲突。带着对景观设计哲学做出贡献的“野心”,决定在参考大量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尽力构造出一个景观设计的框架。
  二、景观形态学的基本问题和设计语言结构
  2.1 形式的定义
  形式这一词本意是指物体的外观,但是在形态学中就要把它抽象来理解,就是指物体和空间被设计出来的各种状态,这种形式是一个相对动态的,但是其本身又是平衡的,但是这种动态并不影响着整个设计中的气氛,它是可以与之相融合的。设计思考需要形象,这些形象的核心就是形式,形式不只是图形,而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在客观世界中有两种形式,“可见的形式”和“不可见的形式”,两者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和自然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总的来说,可见的形式是指那些有具体的轮廓、外形、姿态和纹理的具体事物,在设计实践中,不可见的形式对于决定景观设计中以共通为重要前提的创造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2.2逻辑对形式的影响
  上文简单介绍了形式,在对其研究中有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在这种设计中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较强的逻辑性,包括设计思想、设计语言等等。在各种设计逻辑中,如何选用一种设计准则、风格或强调可见形式就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某些偏好这绝不是真正的设计思想。只有注重设计场所的内在结构,在不可见形式的指导下发展可见形式及其关系、结构和平衡时,才有可能触及设计工作的根本:设计工作的逻辑性。
  2.3情感对形式的影响
  在人类的情感世界中,丰富的感情是大多数人们所具有的的,在受到某些负面情绪的影响或者是对于现实社会中某些不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所困扰时,人们就会对原始、自然事物产生一种向往,希望面对无伪装的自然环境,寻找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与自然的沟通中寻找自我的精神世界。在这种规划设计的环境之中,人们可以随意的穿行、游憩工作和生活。人们更接近真实的自我。
  三、景观形态规划模式的思想精髓
  3.1 景观设计中的“道”
  中国社会中一直都崇尚中庸之道,在道家的思想中所讲究的“道法自然”是主要的核心思想。道家的思想、对社会本质的影响和理解、运用的方法等等的研究都是要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建立的。在这个核心思想的指导下,将城市规划和设计与情感充分融合,达到一个最完美的目标,使人们的感情得以寄托,从而最终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受生命之美。在这意义上,美意味着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想和谐平衡的产物。“道法自然”对客观对象之间关系和其整体构成方式的依赖,更甚于对客观对象本身的依赖。这一法则还建立在设计者的场所意识、对人与环境因素的考虑基础之上。
  3.2 道家的哲学与设计方法
  这里所做的主要是对中国设计方法的研究。根据基本的设计过程,将从景观的布局发展到设计的最终完成,从场地的研究到设计细部。作为完整的设计体系,所有的美学标准在此都体现为具体的设计手法,例如空间的组织、尺度的设定和位置的调整等。研究的主体将分为:布局和“意”;空间的延伸;曲径通幽;气:交流的途径;无中生有;形散神聚;画意。
  四、规划设计中的景观形态模式研究
  4.1人工对自然的影响
  “自然”的定义主要指宇宙万物中所有事物生存的环境(自然界),自然就意味着本色、没有经过任何的人工雕琢和装饰,完全有大自然之力创造出来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工”既然在这里与“自然”相对比顾名思义就是经过人为的一些改造和加入了一些主观意志、意识,这不难看出他其实是与自然相对的一个定义,具有较强的人工处理痕迹,是非自然的意识形态。从人类社会实践角度来看,尽管人工改造着自然,自然制约着人工对它的改造,尽管自然是人工的“母体”和“故乡”,人工是自然的升华和高级形态,自然与人工之间永远存在着无休止的矛盾冲突,但在中国人的文化意识倾向上,却偏向于执著的笃信和追求“自然”与“人工”之间的亲契合一,而不是象西方那样在意识倾向上表现出一种“人工”战胜和压倒“自然”的“天人相分”。
  4.2 设计中的“意境”
  在城市规划中,设计中要充分展现人们情感和环境的形态,并要严格遵循自然的规律,这就要求各个景观要素之间产生一种交互式的联系方式,这便是景观的脉络肌体,一个有生命的整体形式。景观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是人为和自然过程中一组事物的整体结合。作为环境设计的交流媒介,“气”在场所中无处不在,通过外观形象、联想、视觉效果甚至声音、气味和颜色传递着信息。不论这种交流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微妙的或简单的,它都为成功使用包含了以上所有形式方法的设计语言提供了和谐的环境。
  5 景观形态规划的空间格局原理
  5.1 基础格局
  在空间的基本格局中,这里的空间格局并不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空间布局,而是人们心理和行为上的空间格局。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的传统规划设计模式。因此,在景观规划中第一优先考虑和建设的格局是:处于大地上具有整体和谐性;有足够的空间供生物运动;对个体而言,能体现出一定的景观异质性。这应该作为任何景观规划的基础格局。
  5.2 最优景观格局
  “居室背山面水,周围树木环抱”被认为是景观形态学意义上的最优景观格局。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理想生活模式,它强调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是人们要求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表现。
  这一景观格局所追求的是一种人性化的规划设计方式。以人的感受为第一要旨,在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同时,还应满足人的心理要求,使人类能够生存于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之中。
  结语
  景观形态学为景观及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了另一种思维模式。它是在追求生态适应性的规划方法论之外的又一次思想回归与转变。它的产生是人类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发展对人性再认识的深入的必然。但是同其他規划理论和模式一样,景观形态规划也有其局限性。这就要求设计师在“道法自然”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尽量发展完善这种规划方法,以使人类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到与自然相融。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赵和生.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吴家骅.景观形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刘敦桢.中国建筑史[N].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5]沈克宁,马震平.人居相依[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要: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属于城市的基础性工程,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市政施工技术掌握不好,出现质量问题将会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危害到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系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给排水管道工程发挥着重要作用。给排水管道工程属于城市的基础性建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我们必须积极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把关工作,实现对混凝土裂缝最大程度的防控。  关键词: 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原因 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 言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一定要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并且合理编排施工方案,按方案进行施工,将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做到事前控制。  二、施工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
【摘 要】“电”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在建筑施工现场中“电”也是一种重大危险源,而恰恰好多施工现场就是在“安全用电”上存在薄弱环节,从而引发了触电等生产安全事故。针对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在用电问题上淡薄安全意识、忽视安全管理,本文提出建筑施工用电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一步指出用电安全措施及加强管理。  【关键词】建筑施工 临时用电 安全管理 要点  一、建筑施工用电安全隐患  建筑施工工地的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业的发展也日益突出。但目前建筑市场上鱼龙混杂,因此建设工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不到位,施工技术不够先进,。本文针对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的控制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有效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各个地区的建筑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在这样的基础之上
【摘 要】110kv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含量较高,时效性要求很高的野外工作,而且受环境、地理以及天气状况等的影响较大。本文主要探讨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并且对输电线路基础工程部分关键的问题,然后分析了相应的措施及方法。  【关键词】电网工程 11OkV输电线路 施工技术  一、引言  110kV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工业生产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对于电力的需
【摘 要】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也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不仅需要在提高优质服务,还要在市场有序的竞争下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也是电力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电能计量装置的作用进行了说明,并详细分析了如何正确配置计量装置的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加强计量装置的防窃电管理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电能 计量装置 窃电管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及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新的设计理念、新的建筑材料不断出现,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断上升。但一些质量通病时有发生。本文从管理、设计理念和新材料应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工程质量;通病;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新的设计理念、新的结构体系、新的建筑材料的不断出现,为建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事业发展十分迅猛,加强混凝土工程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混凝土工程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质量,内容,影响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内容   1.1 耐久性   工程项目的使用年限直接关系到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及环境和谐型社会的
摘要:在我国,建筑行业一般都用混凝土结构,其最大的问题就是裂缝。本文介绍了混凝土裂缝的危害,分析了混凝土工程裂缝产生的原因,从原材料、施工工艺、受力和变形及外界环境因素等方面阐述了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从而积累混凝土施工经验,提高钢筋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
摘要:建筑外墙的保温节能是执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建筑节能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节能措施及监督管理力度的进一步加强,提高外墙保温技术是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建筑;外墙;保温技术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外墙保温技术在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已进行了广泛应用的阶段,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