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艺术圈的中坚力量——姚瑞中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kai_zhangz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0月29日,小雨。这一天,我来到台北市当代艺术中心,艺术中心三楼展览厅的大屏幕上,正在播放姚瑞中2010至2011年带领一百位同学拍摄的《海市蜃楼——台湾公共闲置设施抽样踏查》的视频记录。展厅不太宽敞的墙壁上布满了姚瑞中和他的学生们的照片。《海市蜃楼》整部作品以群众参与的方式提醒社会大众并提供有关部门参考,出版品及展览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姚瑞中一边给我讲解画面的内容,一边侃侃而谈他的创作意图。
  “台湾有很多‘蚊子馆’,这个词近年来在台湾媒体上频繁出现,因为岛内多有耗巨资建成的公共建筑被闲置,反倒成了蚊子的‘安乐窝’,这种现象成为热议话题,而闲置的公共建筑则被戏称为‘蚊子馆’。许多购物中心装满奢侈品,但门可罗雀,比如台湾屏东机场因乘客稀少即将关闭,成为第一个退场的‘蚊子机场’;新竹市闹市区、曾经是东南亚最大商城的新竹风城购物中心,三年前因为经营不善停止营业,惨遭债权银行追讨一百多亿台币债务,近12000平方米的卖场闲置三年,也被称为全台湾最昂贵的蚊子馆。我于2010年9月编著出版的《海市蜃楼I——台湾公公闲置设施抽样踏查》一书中只是展示了这其中的一部分,其实尚未完整描绘公共闲置设施面貌,因此我于2010年10月后再次动员约70位学生下乡调查,补充遗漏案例。这次调查仍以‘台北艺术大学’与‘师范大学’两所学校的美术系学生为主,另有一些自告奋勇的外系或外校学生主动参与,多数学生都是所谓的摄影“生手”,他们以有限的设备利用课余时间走访各地,再从200多个调查地点中抽样出110个案例集结成册。目前播放的视频档案,就是记录中的过程片段,以及参与者之间的访问调查。这个过程很艰难,你在视频中也看到了,我通过各种方式拿到‘蚊子馆’的资料后,组织学生拍摄,虽然他们的摄影手法很青涩,设备也很简陋,却是很真实、很认真地在记录,目前第二本刚刚出版。”
  
  艺术多面手
  姚瑞中简洁、快速,夹杂着感冒未愈的淡淡鼻音的开场白着实令我意外,这种没有客套、直接进入主题的开场白还是比较少见的。直接、自信是姚瑞中给我的第一印象,难怪有人称姚瑞中是台湾当今创作量最丰富且艺术样式多元的艺术家之一。台湾中青辈艺术家成长于政治立场的尴尬期,成熟于台湾经济起飞,展场林立的美术馆时代,依然能立于大环境中不败,且悠游于市场与学术,进行多元化创作尝试的艺术家,姚瑞中当属代表。他的作品涵盖装置、摄影、表演、录像、纸上创作和雕塑等多种形式,同时也是策展人、艺评家、艺术沙龙负责人、教师和艺术史工作者。这样有活力又热爱艺术的人,确实无法让人小窥。
  姚瑞中生于1969年,他介绍说自己的专长为摄影、装置及绘画,作品涉猎广泛,主要探讨人类一种荒谬处境,绘画代表作有探讨台湾主体性问题的《本土占领行动》(1994)、探讨后殖民主义的《天下为公行动》(1997-2000),以幽默手法對过去的威权统治进行颠覆。除此之外,还通过摄影装置手法,以“金碧山水”风格结合台湾民间充斥的怪力乱神现象,呈现台湾特有的一种虚假、疏离的“冷现实”,代表作品为《兽身供养》(2000)、《野蛮圣境》(2000);2007年后开始绘制山水三部曲《忘德赋》(2007)、《世外尘》(2008-2010)、《甜蜜蜜》(2010-2011)等。
  除了绘画创作之外,姚瑞中陆续策划了“幻影天堂-台湾当代摄影新潮流”(2002)、“金刚不坏——台湾当代行为艺术录像展”(2003)、“出神入化——华人当代摄影展”(2004)等展览。著有《台湾装置艺术1991~2001》(2002)、《台湾当代摄影新潮流Since 1999》(2003)、《台湾废墟迷走》(2004)、《台湾行为艺术档案1978~2004》(2005)、《流浪在前卫的国度》(2005)、《废岛》(2007)、《人外人》(2008)等书。作品曾被台北市立美术馆、澳洲昆士兰美术馆、美国康奈尔大学美术馆、法国国家图书馆以及许多国内外私人单位典藏。
  
  政治地理学
  姚瑞中把自己的摄影作品定位成“政治地理学”,他用作品和写作探讨、批判历史和社会的大议题,包括台湾的政治语境,利用黑白影像揭露隐藏于表象下的真实;台湾戒严时期的思想意识形态;经济起飞时期台湾的高度资本主义化;解严后所面对的民主化困境等核心议题都是他笔下、镜头中的题材。他以“历史废墟”的拍摄作为切入点,扩展到犬儒、魔鬼等各种意象,幽默、调侃且鞭辟入里。“我很庆幸能在台湾亲临重要历史发展的现场,透过艺术对我所生存的环境进行反思。虽然大多数人觉得我的作品与政治密不可分,但我并不认为它们属于政治性作品。相反,我的作品是反政治性的,例如早期的《本土占领行动》系列。近代史中的台湾因列强割据,使得岛民往往有种悲情宿命感,但隐含其中的矛盾性与暧昧性却又使台湾社会充满创造力,我的作品即在此特殊环境中吸取养分进而转化为个人语汇。我认为,无法与脚下土地产生对话与深沉情感的作品,不是政治上的‘样板画’,就是为商业服务的‘伪艺术’。”
  谈到自己的拍摄初衷和摄影经历,姚瑞中正言道:“我所拍摄的影像致力于对权力结构的研究,希望通过影像让人警醒,我觉得摄影除了记录功能外,更应该承载改变社会的义务,应该有促进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力量。我的创作意图中有很大部分原因源自于我成长的1980及1990年代,当时正值台湾解严前后,街头上有很多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不过无党无派的我皆选择缺席,因为我父亲告诫我决不可走上政治之途。他是自1949年后随国民党来台的江苏常州人,虽曾为市议员与律师,但骨子里其实是个文人,耳濡目染之下,我对大议题的思考就转化成为了较激进的作品,但我觉得前辈艺术家处理类似题材都太过悲情,我试图透过艺术行为解构政治神话、宿命情结及艺术自身,从这点来说,我倒是间接地透过艺术的狂笑骂出了心中的乌托邦。”
  
  作者自述
  
  《人外人》这个系列作品是我自1990年以来陆续在台湾各地拍摄的影像,意图呈现台湾特有的一种虚假、疏离的“冷现实”。因为对未来及对过去的无知所衍生的不安与恐惧,我们创造了具象的神和兽,藉此来认知自己的“人性”,并作为那潜藏于人性欲念下“兽性”的托辞。整个系列的照片氛围是世界毁灭后彻底孤绝的状态,却透露出原本的虚假;就如“赝品”这个概念,大量制造的赝品其实都来自于一个原件。如今原件已消亡,我们则只能以赝品去模拟原本的那个真实,但那永远不可能是原本的真实,只会越离越远,直到某个程度后我们反而会认为赝品才是真实。在此,真实已成为“赝品”的赝品;除此之外,我想把那不知名的力量引入,让观者像是从遥远的他方,比如说是以外星来的访客来看这个“超现实”的世界。作为灵魂逃避现实的短暂住所,人性让位给潜藏的欲念,无论是颓败的乐园、废弃的神偶或张狂的怪兽,都指向一处处无人迹的疏离境界。
  
  
  作者自述
  
  《废墟迷走》这个系列并不是作为一个废墟爱好者或是奇观收藏者而创作,而是以“政治地理学”作为核心概念,来处理关于冷战时期与新自由主义的现实。没有废墟的话就不可能有文明,就如同没有地狱就不会有天堂一般,这个世界永远都存在着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欲与仇恨。每每漫游城市边缘找寻回忆,然而城市正以某种不可预知的力量暗自变化,并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向我们迎面走来;然而,深藏在暗黑角落窥视着现实生活中的莫名力量,每时每刻以不可见的方式潜入,却又察觉不到它的存在。透过废墟拍摄我开始有了新的体悟,我必须承认并非我们生下来然后死去,而是我们一直都在死去;万事万物都有其生命周期,在冥冥之中都不约而同地被预先设定一个期限,随着外在腐朽与毁坏,转而以另一种形式显现,注定成为它自己不毁肉身的遗骸,并以此遗骸保有它的神圣光环。面对这些隐藏于真实世界下的废物世界,对应于我们所谓的幸福生活,它们的存在从某方面来讲,甚至比真实世界还要“真实”,比完美之物还要“完美”,“残渣”概念建立于一个相对性意义之上并与真实人生周旋。
  每每在废墟前回首,留下无人空景之影像,内心宛若填不完的黑洞,总是与废墟相对无言;虽不太清楚东奔西跑是为了欣赏废墟、还是被废墟观看,若说参照物是面镜子的话,那我大概是藉此逃避不愿面对镜中的那个“我”,遁入镜内无人的幻境中放逐。在我等凡人存在的短暂瞬间,虽无物不废,但或许废墟的无言,正揭示了自然中不变的生灭法则,过多的留念与再造,皆扭曲暗藏其中之寓言。若能有所顿悟,废墟也就不再只是废墟而已,而是人生必经的某种体悟。若能体会这点,也许面对人生的生老病死,或在时间流逝下终将全军覆没的任何建筑,不都正如金刚经所言如梦幻泡影般,对于曾有的物质性存在,都应作如露亦如电的如是观;大如星辰、小至沙砾,巨如殿堂、陋如废墟,都不过是起心动念的一个瞬间,反射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某个秘密风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其他文献
2012年是新华社摄影部成立60周年。60年一个轮回,一个甲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赞叹摄影部成就的同时,也深深怀念那些为新闻摄影事业献身的记者:赵振国、王一兵、和坪、杨玉生、周文广、王岩、侯少华……  这些在工作岗位上殉职的摄影记者,他们也许没有所谓辉煌的业绩,但是却在为新华社新闻大业添砖加瓦的路上付出了生命,一串串足迹也变得悲壮。  侯少华,祖籍河南内乡县,出生在山东淄博,新华
期刊
(本刊讯)2012年4月9日,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发布腾彩PIXMA喷墨打印机新产品——传真一体机系列PIXMA MX898、PIXMA MX518、PIXMA MX438。此次发布的佳能喷墨打印机新品内置无线Wi-Fi,并支持AirPrint打印功能,能够实现从 iPad、iPhone 或 iPod touch上的无线打印输出,可打印照片、电子邮件、网页及其他文件,而无需安装设备驱动程序。此外,
期刊
本期《美国摄影》刊出了玛丽莲·梦露成名前后的照片,以及一位拍摄过她的摄影师的日记。一次偶然邂逅改变了摄影师布鲁诺·伯纳德和那个原名诺玛·简的女人的人生,并由此产生了一幅20世纪的经典影像。以下内容由摄影师的女儿苏珊·伯纳德(Susan Bernard)撰文,布鲁诺·伯纳德(Bruno Bernard)摄影。    纽约,在一幕电影场景中玛丽莲走出了Trans-Lux剧院。她站在地铁通风口上方,双腿
期刊
经过四年的等待,佳能5D系列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新品EOS 5D Mark Ⅲ终于在今年3月2日发布。这款相机采用了2230万有效像素全画幅CMOS影像感应器和DIGIC 5+数字影像处理器,在高画质与高速反应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全面革新,是一款性能在新的高度上获得平衡的相机。  在高画质方面,它不但把像素量提高到2230万有效像素,而且大幅提升了高感光度下的画质。在高速反应性能上,它不但配备了突破性的
期刊
值此《攝影世界》公开发行3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新华社,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编辑部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支持和关心《摄影世界》的摄影界同仁和广大读者致以崇高敬意!  作为新华社报刊集群中唯一的摄影杂志,《摄影世界》30年来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以影像说话,图说天下;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的办刊方针,依托新华社丰富的新闻摄影资源,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作风,积极展
期刊
把一箇玉翼蝉娟,闪在瑶台月底。  ——典出王仲元《粉蝶儿·集曲名题秋怨》      春花有娇媚,夏花有绚烂。立夏,这个每年5月初的农历节气,宣告着春天已经走远。身处南国,夏天的到来比春天跨过漫漫冬天的感觉更加突然,北回归线上的太阳迫不及待地要展示它的威力。  关于夏天,你的记忆会是什么?荷花?炙阳?朗月?抑或蚊虫?……而我则是蝉。儿时的家门口,有三棵长了多年的大榆树。寒来暑往,5月底6月初,都是蝉
期刊
1月5日,新华社2011体育年度照片评选在北京新华社总社新闻大厦举行。今年的评选延续了去年的类别和奖项,即评出竞技类、情感类、突发类、幽默类和特效类年度照片各5幅,并从中各选出1幅该类别的年度最佳体育照片。新华社副总编辑、摄影部主任王瑶担任评委会主任,与摄影部副主任刘东山、丁玫、高级记者官天一、罗更前、兰红光和高级编辑高山等6位评委,经过数轮认真审视、热烈讨论,最终从备选照片中推出25幅新华社20
期刊
我们喜爱冬天。也许有时它的寒冷会让我们头疼,但这个季节往往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机会拍摄令人难忘的优美景色。许多关于风景摄影的技巧都是要你简化场景,这样人们眼睛一扫就能了解这幅照片。当然,这也会考验你在户外的忍耐力,以及你的拍摄技巧。在本期的“拍摄灵感”栏目中,《实用摄影》为我们介绍了冬日风景的拍摄技巧。    一、拍摄前的准备  拂晓时分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可不是拍摄冬季创意影像的方式!在带上相机出发前
期刊
时尚摄影师——找到你的缪斯!  摄影师卡尔·绍是一名时尚摄影师。对时尚摄影师来说,拍摄美丽的模特儿总能带来额外的享受。如果摄影师能与模特儿建立长期的友谊和联系,结果会更好,因为模特儿和摄影师的合作也是火花碰撞的时刻。默契的摄影师和模特儿关系可以创作出更加传神的作品。  一次偶然的机会,卡尔接到了一名模特儿从模特经纪公司打来的电话,她说她对卡尔的作品风格很感兴趣,希望有机会能和他合作。这个电话并没有
期刊
电影跟摄影的关系之密切无需多说,比喻成大哥小弟毫不为过。特别是在胶片时代,一个记录的是静止画面,一个记录的是连续画面,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摄影技术早于电影技术成熟,并广布民间,大众参与性强,但就娱乐性来讲,前者不如后者。其实摄影与电影的联系还远不只如此,只是两者都各走极端,在强调自己的同时忽略甚至有意掩去他者。以至于有些电影非常出名,但为这部电影拍摄剧照的大牌摄影师却不曾被提起;而现实中也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