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勃勃的“老龄学”

来源 :中学生百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cyyeas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专业的时候,通常会考虑哪些因素?现下的就业率?是否热门专业?我倒是建议大家可以增加一个考虑因素,即未来的发展性。判断的依据是社会发展方向。我们的社会在未来20年、30年会怎样?哪些方面人才的需求量肯定会上升?
  本文所要介绍的和“养老”紧密相关的这些高校专业,就是考虑到了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通常,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而超过了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中国在2005年达到了7.6%。所以,都不需要再等20年,中国在2025年左右就会进入老龄社会,成为第一个步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超级大国。养老,既会是一个社会问题,也会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商机。
  和很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越来越大的需求。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很多人未来都会需要高品质的养老服务,那么相应地就需要素质高、具有专业技能的养老人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应运而生。
  虽然服务的是老人,但是老年服务与管理这个专业却是非常年轻的。目前全国只有30多所高校开设了这一专业,作为一个高职专业,在招生人数上,它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以下数据的截止日期为2012年12月31日):该专业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性别比例:男13%,女87%;招生文理科比例:文科69%,理科31%;近两年全国就业率区间:2010年(85%~90%),2011年(90%~95%)——这是一个女生报考人数多、文科报考人数多,就业率高的专业。
  由于专业的历史短,所以目前不同的院校对这一专业的授课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一、针对高端养老机构、先进养老社区和典型居家养老机构的需求,培训具有现代化健康管理和老年关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现今的社会养老,有一个90-7-3模式。90%老年人在家养老,7%进入政府补贴的平价养老院,3%进入昂贵的私立养老院。在未来3%的比例将会逐步增加。同时,在一些大城市,现在已经出现专门的养老社区,但收费颇高,有的最低月租是7000元。对这一类型的养老服务,不但需要提供专业的护理,还要让老人能够过上幸福的高质量养老生活。这一类的院校会更多地借鉴发达国家的养老模式来设置课程,侧重在康复护理、情感慰藉、活动组织策划、健康保健等专业知识与技能上,学生进入养老机构后,可以向管理人员发展。
  二、针对社会福利部门和社区的基层养老,利用社会资源为老人提供服务。
  这类院校的课程会较多地和社会学挂钩。社会学概率、社会工作法律事务、老年人社会工作、老年人社区社会工作等等。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考试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和“心理咨询师”的证书,毕业后可以在社会福利部门或是社区工作,为社区里的老年人组织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各类社会服务,比如提供心理咨询或是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三、侧重老年人的健康照护和保健。
  对老年人的护理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所以会有大量的护理课程,对老年人的康复治疗和训练、老年人的食品营养和保健、心理照护的学习就会成为重点。学生可考取养老护理员(初级、中级),毕业后能够在养老服务行业的技术服务岗位和机构管理岗位工作,也能从事对养老机构的评估工作。
  养老护理员的缺口有多大?有预测说达到1000万人,虽然这可能是一个被大大夸大的预测,但我国目前在养老机构中有职业资格的只有2万多人,而基础护理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一样,是非常紧缺的。
  所以,如果你有志于从事这一行,在报考的时候可以多打听一下不同院校的课程设置重点,根据自己想干的工作来选择。有了专业的知识,你甚至可以在将来自己创立小型的养老院或是养老健康咨询公司,为自己打拼。
  除了老年服务和管理专业,还有一些专业也因为老龄化社会,而开始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这些专业看上去和老年人关系不大,但是将来可能在老龄化社会商机无限,取得很好的发展。
  旅游管理——老年人旅游
  Sarah大学里读的是旅游管理专业,进入旅行社工作后发现,退休了之后结伴旅行的老年人是越来越多了,不少还是出境游。老年人的旅游是非常有特点的,老年人的旅游团也肯定会和年轻人的不一样。当年轻人越来越多地选择背包出游的时候,却有更多的老年人希望旅行社提供一个悠闲、舒适的行程。Sarah在大学里出于个人兴趣,选修了心理学,参加了急救课程的培训,旅行社的领导了解后就让她参与到了老年团的行程策划中。由于具备了一定的老年服务知识,所以从线路设计、行程安排和导游服务等方面她都能做得更为细致和亲切,业务开展得十分顺利。
  酒店管理——老年公寓管理
  Jessie原本读的是酒店管理专业,在进入酒店工作了几年之后,被一家民营养老院挖角,去了老年公寓担任管理工作。这个养老院和美国、日本、欧洲的养老服务商均有合作,各种设施也一应俱全——社区中心、餐厅、老年大学、游泳池和图书馆,和酒店真的有不少相似之处。
  机械电子工程——给老年人的辅助仪器
  在未来,行动不便或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会得到许多能够帮助他们的辅助仪器,比如现在已经在上海某些社区推广的爬楼机,可以让他们坐着“爬”楼梯;又比如安装在公寓里的无线移动感应器,能够通过监测住户的活动状况来分析他们的健康状况——机械电子工程师的工作可以让更多的老人在科技的帮助下生活得更好。
  类似这样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而有新的发展的专业还有不少,老龄的社会让这些传统专业焕发出了青春,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虽然本文针对的是老龄化社会相关专业的介绍,但是更希望给大家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些启示,看得远一点,选得对一点。
  编辑/杨明珠
其他文献
在我们进入新世纪之时,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去乘上信任、良知和直觉的风帆。只要我们乐于接受并适应生活中的种种未知,人生便是一次精彩的旅程。  ——伯特兰德·皮卡德,瑞士精神病学家,1998—1999年他与同伴Brian Jones首次成功驾驶一个热气球完成不间断环球旅行。  谁能够确认未来的梦想呢?命运是无法想象的,除非在梦中或是对那些热恋的人来说。  ——约翰·欧文,美国当代最知名的小说家之一,被美国
期刊
有些同学在写考场作文的时候总是会乐于集中展示社会的阴暗面,甚至还喜欢用很负面的语词和表述来诠释人生,扑面而来一种非常消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当找他来分析的时候,他会告诉你,这就是真实啊!难不成你要我说假话吗?然后做恍然大悟状道,原来考场作文就是要教给我们造假和唱赞歌的哦!  同学,请不要这么着急地下结论。  我承认,你能够看到这个世界的阴暗面,并且用犀利的语言把它展现出来,这是你的认知能力之所在,或
期刊
1976年10月上旬某个晚上,约摸十点多钟,我出家门,下楼,行百余步,到一号楼上二层左拐,敲响121室。冯伯伯先探出头来,再退身开门。我突然说:“四人帮被抓起来了。”只见他紧紧盯着我,问:“真的?”我点点头。“什么时候?”“就前两天。”他若有所思,嘴张开,但并非笑容。  要说这“听风楼”,不高,仅丈余;不大,一室一厅而已。此房坐南朝北把着楼角,想必冬天西北风肆虐,鬼哭狼嚎一般,故得名“听风楼”。若
期刊
作文题:请以“他人的困苦”为题目作文。  要求:1. 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首先应把握文题潜在的意味。既然有“他人”,潜在的就有一个“我”在。所以,“他人的痛苦是什么”,“与我有怎样的关联”,是两个写作基本点,缺一不可。而对“与我有怎样的关联”这一问题思考的深度、广度与角度,决定了文章的高下。但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止步于“同情”和“应该帮助”这个层次,这样写立
期刊
谷雨,满城玉兰花都落了。  柳絮纷纷扬扬地给北京的雾霾增稠,路上行人很少不戴口罩,谁也认不出谁。这样颓靡的春末,连周末赴会看话剧,也不过是敷衍大半年前订票时的雀跃。沐冬穿着浅水绿的长丝裙一个人坐在看台上,用僵硬的脖子勉强支着脑袋边看边犯困,恍惚想起几年前刚来这里的那个秋天,某天她在高速公路上从车窗里望出去,雨后云烟婉转衔远山,绵绵无涯,日暮余辉轻抚着浸透了雪青色的云山,霞光流转……那时的天色比如今
期刊
刚念大一的时候学校给我们开了一门课,每个星期都让系里的一位教授给我们介绍他们的学术研究方向。做生态文学研究的王诺教授一开场的话就惊讶到我了。他说读中文系就应该“浪”,放浪不羁,念文学的人如果没有一点特立独行的姿态还叫作文学系吗?  我已经记不得他整堂课下来都说了些什么,唯独记下了这句话,并且常常在我耳边回响。  念高中的时候,厦大中文系并不是我的首选,我一直以来想去的是复旦的中文系。高三那年因为去
期刊
当时填志愿时,我对学校和专业都没有特殊的偏好,不过考虑到适合女生又是理科生的,参照一些热门的专业,决定报财会专业或外贸专业。另外也是因为当时英语成绩考得比较高,因此外语专业也作为选择之一。确定了专业之后,接下来就是学校的选择,这个则完全是由我老爸一手敲定的。他的选择“遍布全国”,五个志愿五个方向,而且都是距离家乡遥远的。他说是想让我到不同的地方去体验一下,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最后结果是,我被位于昆明
期刊
羡慕美国校园电影里毕业舞会的场景?渴望提起行李飞到大洋的另一边开始新的生活?想要和全世界的年轻人站在同一高度?别着急,你可不是唯一的一个。随着传媒和网络的日益发达,信息流通的广度和速度都今非昔比,交流变得越来越容易,我们开始了解世界,世界也开始了解我们。如今,留学不再可望而不可即。留学是不是真的像想象的那么美好?到底该不该选择留学这务道路?要去留学你准备好了吗?那就让我先来说说自己和身边朋友的留学
期刊
巴黎作为浪漫之都的名头响亮了许久,即使不少人在亲自赴巴黎旅行之后有幻灭之感,也无法阻挡无数年轻人前去朝圣的决心。在话痨导演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中,一位年轻人就将这种情结发挥到了极致。  一家美国人因为生意和公务原因去巴黎旅行,这个家庭里有一对已经订婚的年轻情侣。这对情侣的爱意在巴黎的清晨和白天里越发地浓厚起来,他们简直恨不得马上就可以举行婚礼——“浪漫之都”巴黎的催情作用名不虚传。一天里面不同时
期刊
Directions: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The passage is followed by several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 For each of them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B,C and D. Choose the one that fits bes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