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能有效促进学习,而且对良好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笔者长期从事低年级学生的教育工作,对低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下面试谈谈学生良好备衣习惯培养的几点思路和做法。
一、备衣——不慌忙
落实细节是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如,一年级新同学入学之初,我发现有不少同学由于没准备好第二天的衣服,早晨起床后手忙脚乱,不是忘了穿体育课要穿的运动服,就是担心迟到而手忙脚乱。如何让学生养成睡前备好衣服的习惯?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一是课例引导。我设计了《睡前备衣习惯好》专题课进行训练和引导,通过“睡觉前准备好第二天的衣服”这一行为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计划性、自主性的生活品质。课中,让学生看录像,再引导他们讨论该怎样做到睡前备好衣服,最后归纳成儿歌《“备衣”习惯歌》。
二是表格评比。有了方法的训练和指引之后,重要的是进行反复的训练,正所谓“习惯是练出来的”。在这方面我设计了一个评价表,内容主要包括每天的“按课表备衣”“更换衣服”情况等,让学生据实填写,督促强化。
三是小结巩固。进行了三个月的督促强化后,我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小结,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以“备衣之星”的表扬奖励,对做得还不够好的同学则帮助其找出问题所在,激励其努力改进。这样,班上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养成睡前备衣的良好习惯,精神状态显著改变,在校生活更为愉快。
二、换衣——保健康
低学段儿童爱跑爱跳,尤其是夏天,孩子们在跑跑跳跳之后,很容易就满身大汗,这个时候再吹风就容易感冒。据此,我引导学生养成更换衣服的习惯,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要求学生在头天晚上准备好可替换的衣服,带到学校来。每天上午的第三节课下课后,老师就组织学生把浸了汗水的衣服换掉,让身体保持干爽舒适,确保身体健康。如果当天有体育课,则在体育课下课或体育锻炼之后,组织学生更换衣服。
刚开始的时候,总会有部分同学忘带备换衣服。如何进行引导和矫正呢?这正是习惯培养中一个重要环节。对此,我借鉴近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先生的做法。一是个别接触:与这些忘带衣服的同学谈话,了解忘带的具体原因,以便作有针对性的指导。二是以理服人:对于忘带衣服的学生,我并没有简单地批评责备了事,而是耐心告知带好更换衣服对于身体健康的意义,让他们明白老师的用意。三是坦诚公允:告诉学生,老师请他们的家长协助做好这件事,自己也要跟父母主动配合,共同养成这个习惯。四是跟踪评比:对这项活动进行跟踪、点评、评比,发挥集体力量强化学生换衣意识。五是增强自信: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坚持和实践,绝大多数养成了备衣换衣的良好习惯,因为活动出汗而着凉的情况基本杜绝,让他们对养成良好习惯产生了信心,有效增强了习惯养成训练过程中的正向动力。
三、叠衣——不杂乱
如何对待衣服能够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行。学校里,有部分学生中午在校园搭餐。我值午休班的时候,发现大多数学生午睡时,脱了外衣就随手一扔,既造成教室环境凌乱,也显示这些同学生活作风比较随意散漫,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为此,我引导学生每天午睡前,脱下衣服之后将它们叠好,在身边摆放整齐,并作示范。一段时间后,绝大多数同学养成了脱衣后就随手叠好的习惯。这个小细节使孩子们养成了关注生活的态度,产生了自主管理的体验,这种体验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
铁一小学广东广州510600)
责任编辑 余志全
一、备衣——不慌忙
落实细节是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如,一年级新同学入学之初,我发现有不少同学由于没准备好第二天的衣服,早晨起床后手忙脚乱,不是忘了穿体育课要穿的运动服,就是担心迟到而手忙脚乱。如何让学生养成睡前备好衣服的习惯?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一是课例引导。我设计了《睡前备衣习惯好》专题课进行训练和引导,通过“睡觉前准备好第二天的衣服”这一行为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计划性、自主性的生活品质。课中,让学生看录像,再引导他们讨论该怎样做到睡前备好衣服,最后归纳成儿歌《“备衣”习惯歌》。
二是表格评比。有了方法的训练和指引之后,重要的是进行反复的训练,正所谓“习惯是练出来的”。在这方面我设计了一个评价表,内容主要包括每天的“按课表备衣”“更换衣服”情况等,让学生据实填写,督促强化。
三是小结巩固。进行了三个月的督促强化后,我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小结,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以“备衣之星”的表扬奖励,对做得还不够好的同学则帮助其找出问题所在,激励其努力改进。这样,班上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养成睡前备衣的良好习惯,精神状态显著改变,在校生活更为愉快。
二、换衣——保健康
低学段儿童爱跑爱跳,尤其是夏天,孩子们在跑跑跳跳之后,很容易就满身大汗,这个时候再吹风就容易感冒。据此,我引导学生养成更换衣服的习惯,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要求学生在头天晚上准备好可替换的衣服,带到学校来。每天上午的第三节课下课后,老师就组织学生把浸了汗水的衣服换掉,让身体保持干爽舒适,确保身体健康。如果当天有体育课,则在体育课下课或体育锻炼之后,组织学生更换衣服。
刚开始的时候,总会有部分同学忘带备换衣服。如何进行引导和矫正呢?这正是习惯培养中一个重要环节。对此,我借鉴近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先生的做法。一是个别接触:与这些忘带衣服的同学谈话,了解忘带的具体原因,以便作有针对性的指导。二是以理服人:对于忘带衣服的学生,我并没有简单地批评责备了事,而是耐心告知带好更换衣服对于身体健康的意义,让他们明白老师的用意。三是坦诚公允:告诉学生,老师请他们的家长协助做好这件事,自己也要跟父母主动配合,共同养成这个习惯。四是跟踪评比:对这项活动进行跟踪、点评、评比,发挥集体力量强化学生换衣意识。五是增强自信: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坚持和实践,绝大多数养成了备衣换衣的良好习惯,因为活动出汗而着凉的情况基本杜绝,让他们对养成良好习惯产生了信心,有效增强了习惯养成训练过程中的正向动力。
三、叠衣——不杂乱
如何对待衣服能够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行。学校里,有部分学生中午在校园搭餐。我值午休班的时候,发现大多数学生午睡时,脱了外衣就随手一扔,既造成教室环境凌乱,也显示这些同学生活作风比较随意散漫,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为此,我引导学生每天午睡前,脱下衣服之后将它们叠好,在身边摆放整齐,并作示范。一段时间后,绝大多数同学养成了脱衣后就随手叠好的习惯。这个小细节使孩子们养成了关注生活的态度,产生了自主管理的体验,这种体验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
铁一小学广东广州510600)
责任编辑 余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