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窗理论”到“抓早抓小”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z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一项试验,他找到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过了几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影响深远的“小过错”要“小题大做”地去处理,以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正是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的明智举措。同样,最近有领导也指出,对违纪问题要抓早抓小,见微知著。要真正做到干部小违纪的时候就能及时发现,防止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现在不少腐败案件一经查实,往往就是大案要案。这既说明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失之于粗疏,也说明我们在反腐败上忽视了“抓小抓早”。因此,我们应为“抓早抓小”这个举措叫好。正如许多贪官在东窗事发后所说的那样:“如果当初有人及时提醒的话,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这迟来的反省,也从反面告诉我们,从小事抓起,及早抓,及时提醒干部保持脑子清醒,有利于减少犯罪,这也是“破窗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责任编辑:刘忠
其他文献
密封性是一项重要的产品质量指标,而作为密封性监控手段的泄漏检测技术经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现已相当成熟。由专业化厂商生产的商品化程度很高的定型产品形式多样,已能在很大程度
电子汽车衡是一种大宗物料整车称重的测量设备,因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在各行各业中作为贸易结算使用越来越广泛,对电子汽车衡使用性能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使用稳定性、安全可
随着现代钻井技术的不断提高、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逐步深入,对顶驱的要求也产生了新的变化,为改进顶驱装置,提高其可靠性、安全性及可操作性,着重从顶驱的技术发展、新产品应用
电梯作为升降设备,在高层建筑上下楼中也发挥着很大作用.因此人们也愈发关注电梯行业,并对其提出新的标准要求,不仅要保证安全性能,而且也要提高运行舒适感.本文首先剖析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