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对于孩子的意义

来源 :方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q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现实情况是,单亲家庭、隔代监护、留守儿童的比例越来越高,小孩遭虐待、性侵事件也时常出现.即便是在完整的家庭里,家长也更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成绩,轻视孩子的情感变化和心理需求,甚至以保护的名义,将孩子束缚在所谓正确的框架内.比如一款游戏上市,小孩会关注“好不好玩”,而家长只会认为是“骗钱的精神鸦片”.又比如,面对沟通中出现的矛盾冲突,多数家长会抛出“这是为你好”“以后你就懂了 ”等万能金句,有的甚至以打骂体罚等方式来结束对话.家长确实占据了语言高地,可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把孩子往外推.
其他文献
面包师张嘉豪决定彻底摘掉白色高帽那个冬天,他19岁,北京的雪还没下,心里已经像下雪了.rn在老张家,张爸几乎做了半辈子糕点,张嘉豪高职毕业后就接受安排进了一家五星级酒店的面包房,算得上是“子承父业”.可面包房的生活毫无乐趣可言.打面、醒面、捏团,他一天做上千个面包,第二天重复前一天的工作,如此往复.
期刊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在《一代宗师》中,宫二这样说.这句台词采用了典型的中国哲学结构,将一个现象上升为一个概念,将一个个体体验上升为人类普遍的情感,但有时却不能严格敲定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顺序.
期刊
从前,提起“未成年人保护”,我想到的无非是父母、老师、司法工作者这些角色,他们被家庭或组织赋予了保护、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责任.我想,大多数人和我的认知应该是相似的.直到2021年10月,在采访过社工陈媚后,我才第一次知道,原来还有“社工”这样一群人正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2021年末,在和全国人大代表黄美媚的交谈中,她也向我讲述了她所在的社工组织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所做的努力.从她们口中,我看到了这群“青春守护人”的付出与力量.
期刊
“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每逢年末,这句话总会被人提起.但对于经历过大半年人生“至暗时刻”的谷小雨(化名)来说,这句话再珍贵不过.
期刊
按照陶强的指示,刚下飞机的聂彤将4 只大行李箱交给了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员工电梯附近的一个“哥们儿”,聂彤并不认识这个人,但是陶强的叮嘱很明确,不会交错.聂彤知道,陶强就在航站楼外等着她,她只要走出航站楼,上了陶强的车,这趟活儿就算成功了.
期刊
“你一个月能挣多少钱?”rn“3000元.”rn“你挣这么少就给人家发520元的红包?那你有没有给自己的老婆发过红包?”rn“没有.”rn“为什么对别人大方,对自己老婆这么抠门?”rn一番考问过后,坐在调解间的男子顿时哑口无言.rn作为杭州的一档法治调解类电视节目《和事佬》的调解员,浙江英普律师事务所律师钱志震正在为一起离婚案件的两位当事人进行调解.
期刊
说起“洗钱”这个词似乎总是与电影里的军火交易商、贩毒集团关联,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把黑钱洗白,也就是将犯罪或其他非法所得,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转化,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
期刊
每一个遭受过网络暴力的人,都有一段残留在记忆深处的痛.rn成都“95后”大学生小雪在几个月前就承受了这种痛苦,“别看她平日里装模作样的,没想到私下这么开放啊”“你看她平时发出来的照片都穿得那么暴露,我早觉得她有问题”“我看她平时光注重打扮了,该不会是……”这样的流言蜚语铺天盖地,让小雪无处可逃,她每日陷在恐慌与苦恼中无法自拔.让这些流言满天飞的原因竟然只是来自她在社交软件里发布过的个人照片.
期刊
刚和朋友聊天提起某款商品,打开购物App 后,首页随即出现同类产品的推送广告;家人商量打算去某地旅游后,某旅游App 马上“奉上”该地最佳旅游攻略……
期刊
晶圆、源代码、二进制、封测、构架……当江苏省第一起芯片侵权案件卷宗移送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检察院,看着一个个专业性极强的术语时,办案检察官也感到了无从下手的“窘迫”.rn但“从来没有办过的案件”难不倒检察官.
期刊